首页 理论教育虎纹伯劳-鸟类图鉴,分类地位、体长、体重和野外识别特征

虎纹伯劳-鸟类图鉴,分类地位、体长、体重和野外识别特征

【摘要】:中文名 虎纹伯劳拉丁名 Lanius tigrinus英文名 Tiger Shrike分类地位 雀形目伯劳科体长 16~19cm体重 23~38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额基和贯眼纹黑色,头顶至后颈灰色,上体棕栗色,具细黑波纹,下体乳白色;雌鸟体色与雄鸟类似,但头部无明显黑色区域,两胁具有细黑波纹。

中文名 虎纹伯劳

拉丁名 Lanius tigrinus

英文名 Tiger Shrike

分类地位 雀形目伯劳科

体长 16~19cm

体重 23~38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额基和贯眼纹黑色,头顶至后颈灰色,上体棕栗色,具细黑波纹,下体乳白色;雌鸟体色与雄鸟类似,但头部无明显黑色区域,两胁具有细黑波纹。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头顶至上背蓝灰色,额基连同粗贯眼纹为黑色;背至尾上覆羽、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为棕栗色,具有细的黑色波状横纹,故名“虎纹伯劳”;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具棕红色羽缘;尾棕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近白色;虹膜褐色,喙和脚黑色,伯劳类喙形粗厚,上喙先端弯曲成钩状,下喙有齿突,口角具有须状刚毛。雌鸟相似,但额基为灰色,无明显黑色贯眼纹,头顶灰色仅延伸到后颈,上体羽色稍暗淡,两胁具有黑色细波纹。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开阔丛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常站在路边小树顶端或电线杆头,伺机捕猎。性凶猛,叫声粗犷响亮,鸣叫时常仰首翘尾,飞行时快速鼓翼呈波浪状前进。主食金龟子、步行虫、蝗虫、蛾等昆虫,也吃蜥蜴和小鸟等小型脊椎动物。繁殖期在5—7月,雌雄亲鸟共同在小树或灌木上以枯草、细枝、树皮等营造杯状巢,外壁粗糙,内层精致。窝卵数通常5~6枚,雌鸟孵卵,雄鸟警戒,孵化期约14天。雏鸟晚成,由双亲共同喂养13~15天即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陕西等地,越冬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