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白头翁鸟类图鉴:特征、分类和野外识别

白头翁鸟类图鉴:特征、分类和野外识别

【摘要】:中文名 白头鹎拉丁名 Pycnonotus sinensis英文名 Light-vented Bulbul分类地位 雀形目鹎科体长 17~22cm体重 26~43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眼后上方和枕部白色,耳羽后部形成白斑,上体橄榄褐色,下体颏、喉白色,胸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中文名 白头鹎

拉丁名 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名 Light-vented Bulbul

分类地位 雀形目鹎科

体长 17~22cm

体重 26~43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眼后上方和枕部白色,耳羽后部形成白斑,上体橄榄褐色,下体颏、喉白色,胸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具黄绿色纵纹。(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中国特有鸟种

形态特征 成鸟额至头顶亮黑色,眼后上方各有一道宽白纹,向后枕延伸相连,形成宽白色枕环,颊和颧纹黑色,耳羽黑褐色,后部转为灰白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黄绿色羽缘;尾羽和飞羽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下体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宽横带,下体余部污白色具不明显的暗黄绿色纵纹,胁部略泛橄榄褐色;虹膜褐色,喙和脚黑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疏林、灌丛、竹林、草地以及村落和城市公园等生境。常小群活动于小树和灌木上,性活泼,不甚怕人。善鸣唱,常在枝梢间跳跃或在相邻树间飞行,一般不进行长距离飞行。杂食性,吃多种昆虫和植物种实,繁殖季以金龟甲、步行虫、夜蛾、瓢虫、蝗虫等昆虫为主食,其他季节主要吃蔷薇、卫矛、桑、石楠、女贞、乌桕等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8月,于灌木、竹丛或小树上以枯草、细枝、芦苇等材料筑碗状巢。窝卵数通常4枚,卵粉白色,表面有紫褐色斑点。

分布与居留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一般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