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尾山椒鸟:分布、繁殖与饲养习性详解

长尾山椒鸟:分布、繁殖与饲养习性详解

【摘要】:窝卵数通常3枚,雌鸟孵化,雄鸟警戒,雏鸟晚成,由双亲共同喂养。分布与居留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周边的亚洲东部至南部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繁殖的种群为夏候鸟,其分布地区北端可至陕西、山西、河北和河南等省;在长江以南为留鸟,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和藏南等地。

中文名 长尾山椒鸟

拉丁名 Pericrocotus ethologus

英文名 Long-tailed Minivet

分类地位 雀形目山椒鸟科

体长 17~20cm

体重 15~25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体色鲜艳,尾羽较长;雄鸟头、颈、胸和上背黑色,下背至尾上覆羽以及胸以下的整个下体为鲜艳的辣椒红色,翼和尾黑色,翼上有红色翼斑,尾端红色;雌鸟体色分布类似雄鸟,但红色区域为黄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头、颈、肩和背为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赤红色;翼黑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粉红色,翼上具红色大横斑;中央尾羽全黑色,次中央尾羽黑色具红色外,其余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红色;下体颏、喉和头颈两侧为黑色,其余下体辣椒红色,翼下覆羽橙红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脚黑色。雌鸟额基和眼先沾污黄色,头顶、枕和后颈灰黑色,背灰褐色略泛绿,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芽黄色;翼黑色,翼上具黄色宽斑;中央尾羽黑色,次中央尾羽黑色,外带黄色,其余尾羽基本黑色,端部黄色;下体颏、喉和颊、耳羽为浅灰色,其余下体柠檬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多种山地森林,冬季也见于林缘和周围平原。喜三五成群活动,休息时栖于疏林地带的大乔木树顶上,常边飞边发出“咝、咝、咝”的尖细叫声。常在树上觅食多种昆虫,捕食大量金龟子、金花虫、蝽象、毛虫等农林害虫,也在空中飞行捕食,不常下地活动。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中低山林的乔木上,以草根、草茎、苔藓、地衣乃至蛛网等材料编织精致的杯状巢。窝卵数通常3枚,雌鸟孵化,雄鸟警戒,雏鸟晚成,由双亲共同喂养。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周边的亚洲东部至南部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繁殖的种群为夏候鸟,其分布地区北端可至陕西、山西、河北和河南等省;在长江以南为留鸟,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和藏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