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腰燕,鸟类图鉴,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全解析

金腰燕,鸟类图鉴,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全解析

【摘要】:中文名 金腰燕拉丁名 Cecropis daurica英文名 Red-rumped Swallow分类地位 雀形目燕科体长 16~20cm体重 15~31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形似家燕,但腰部具金栗色横带,下体密布黑色纵纹。生态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村落、城镇等地,常伴人生活。雏鸟晚成,在双亲共同喂养下,约26~28日可飞翔离巢。分布与居留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夏候鸟。

中文名 金腰燕

拉丁名 Cecropis daurica

英文名 Red-rumped Swallow

分类地位 雀形目燕科

体长 16~20cm

体重 15~31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形似家燕,但腰部具金栗色横带,下体密布黑色纵纹。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眼先棕灰色,颊和耳羽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额、头顶、枕、后颈至背为富有金属光泽的墨蓝绿色,腰金棕栗色,微具黑色羽干纹,深叉形尾黑褐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翼尖长亦为黑褐色,飞羽内较暗淡,外具金属光泽;下体棕白色,满布黑褐色细纵纹,下腹至尾下覆羽纵纹较为稀疏;虹膜暗褐色,喙黑褐色,脚暗褐色。幼鸟似成鸟,但羽色缺乏光泽,尾较短,嘴角泛淡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村落、城镇等地,常伴人生活。常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集大群。大部分时间在村落及田野上空飞翔,边飞边捕食蚊、蝇、虻、蜂等飞虫,休息时则栖息在电线、房顶的屋檐等处,并发出“唧唧”的细弱叫声。繁殖期在4—9月,在建筑物的屋檐下、房梁上或顶棚吊灯、角落处筑巢,雌雄亲鸟共同营巢,衔泥伴以植物纤维堆砌成瓶状巢,巢口为细小而外伸的瓶颈状,巢室扩大呈囊状,内部垫有干草、碎布、羽毛等柔软材质。每年繁殖1~2窝,第一窝约5枚卵,第二窝平均4枚,孵化期约17天。雏鸟晚成,在双亲共同喂养下,约26~28日可飞翔离巢。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夏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