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鸟上体似成鸟而较浅,具宽的浅色羽缘;下体淡皮黄色微带褐纹,胸部具有褐色纵纹,下胸纯褐色。日行性,常单独活动,通过翱翔或伫立在高树顶端伺机狩猎,捕食鼠类和小鸟,也吃野兔、雉鸡等动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越冬于繁殖地以南。在我国见于北方诸省和东南沿海省份,为冬候鸟或旅鸟。......
2023-11-03
中文名 金腰燕
拉丁名 Cecropis daurica
英文名 Red-rumped Swallow
分类地位 雀形目燕科
体长 16~20cm
体重 15~31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形似家燕,但腰部具金栗色横带,下体密布黑色纵纹。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眼先棕灰色,颊和耳羽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额、头顶、枕、后颈至背为富有金属光泽的墨蓝绿色,腰金棕栗色,微具黑色羽干纹,深叉形尾黑褐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翼尖长亦为黑褐色,飞羽内较暗淡,外
具金属光泽;下体棕白色,满布黑褐色细纵纹,下腹至尾下覆羽纵纹较为稀疏;虹膜暗褐色,喙黑褐色,脚暗褐色。幼鸟似成鸟,但羽色缺乏光泽,尾较短,嘴角泛淡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村落、城镇等地,常伴人生活。常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集大群。大部分时间在村落及田野上空飞翔,边飞边捕食蚊、蝇、虻、蜂等飞虫,休息时则栖息在电线、房顶的屋檐等处,并发出“唧唧”的细弱叫声。繁殖期在4—9月,在建筑物的屋檐下、房梁上或顶棚吊灯、角落处筑巢,雌雄亲鸟共同营巢,衔泥伴以植物纤维堆砌成瓶状巢,巢口为细小而外伸的瓶颈状,巢室扩大呈囊状,内部垫有干草、碎布、羽毛等柔软材质。每年繁殖1~2窝,第一窝约5枚卵,第二窝平均4枚,孵化期约17天。雏鸟晚成,在双亲共同喂养下,约26~28日可飞翔离巢。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夏候鸟。
有关鸟类图鉴的文章
幼鸟上体似成鸟而较浅,具宽的浅色羽缘;下体淡皮黄色微带褐纹,胸部具有褐色纵纹,下胸纯褐色。日行性,常单独活动,通过翱翔或伫立在高树顶端伺机狩猎,捕食鼠类和小鸟,也吃野兔、雉鸡等动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越冬于繁殖地以南。在我国见于北方诸省和东南沿海省份,为冬候鸟或旅鸟。......
2023-11-03
中文名 寿带鸟拉丁名 Terpsiphone paradisi英文名 Paradise Flycatcher分类地位 雀形目王鹟科体长 ♂19~49cm,♀17~22cm体重 ♂15~30g,♀14~26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白色型雄鸟整个头部及颏喉部蓝黑色,背至尾等整个上体白色,具细小黑色羽干纹,中央尾羽特别延长,下体纯白色。孵化期15天左右,雏鸟晚成,经12天左右离巢。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东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大部分在我国夏候,并繁殖于我国东部、南部、中部等地区。......
2023-11-03
生态习性栖息于落叶松林等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繁殖期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与红交嘴雀混群,在树枝上攀爬跳跃,善于倒挂在针叶树球果上,用交叉的喙啄取种子。主食落叶松等针叶树的球果种子,也吃嫩芽、花蕊、草籽、浆果和昆虫。分布与居留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及北京地区,主要为冬候鸟。......
2023-11-03
中文名 山麻雀拉丁名 Passer rutilans英文名 Chinnamon Sparrow分类地位 雀形目文鸟科体长 13~15cm体重 15~2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上体栗红色,背具黑纵纹,头侧灰白色,颏、喉黑色,下体余部白色;雌鸟上体褐色,具宽的皮黄色眉纹,颏、喉无黑色。生态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疏林和灌丛中,也见于农田、果园和房屋周围。繁殖期外结小群活动,在灌木枝梢间跳跃飞蹿,较其他麻雀飞行能力更强,活动范围更大。......
2023-11-03
中文名 棕腹啄木鸟拉丁名 Dendrocopos hyperythrus英文名 Rufous-bellied Woodpecker分类地位形目啄木鸟科体长 18~24cm体重 41~65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攀禽,雄鸟头顶至后颈红色,脸白色,肩、背、腰和翼为黑色具白横斑,下体棕色,颈侧和尾下覆羽红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顶和后颈为黑色具白斑。窝卵数通常3~4枚,雏鸟晚成。分布与居留分布于喜马拉雅山、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区,以及我国西藏、四川、云南和黑龙江,多为留鸟,部分在两广、云贵和四川越冬。......
2023-11-03
夏羽头侧、颏白色,额至头顶亮黑色并缀有两束黑色冠羽,喉、耳区至后头带栗色皱领;上体黑褐色,肩和次级飞羽白色,胁棕色,下体白色为主。成鸟冬羽和夏羽类似而稍黯淡,上体黑褐色,头侧、颈侧、前颈及其余下体白色;虹膜橙红色,喙夏季黑色带红色喙基与淡色尖端,冬季红色,瓣蹼足褐黄绿色。游泳时颈部直挺,觅食时则频频潜水。分布与居留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大洋洲的多地。......
2023-11-03
中文名 金拉丁名 Pluvialis fulva英文名 Pacific Golden Plover分类地位形目科体长 23~26cm体重 98~14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夏羽上体黑色密布金斑,下体黑色,自额至眉纹沿颈侧到胸侧有一条“S”形白色分界带;冬羽上体褐色,羽缘淡金色,下体灰白色,夹杂褐黄斑点。幼鸟羽色似冬羽,但上体黑褐色洒黄白小斑,白眉纹长而明显。繁殖期在6—7月,筑巢于西伯利亚苔原地上的浅坑内,垫以苔藓和枯草。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部,在西伯利亚苔原地带繁殖。......
2023-11-03
中文名 灰喉山椒鸟拉丁名 Pericrocotus solaris英文名 Grey-chinned Minivet分类地位 雀形目山椒鸟科体长 17~19cm体重 12~21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整个头部连同喉部均为灰黑色,上体石板黑色,翼斑和腰赤红色,下体自胸部及以下全为辣椒红色;雌鸟体色分布和雄鸟类似,但红色部分被黄色取代。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常小群活动,有时与赤红山椒鸟混群。......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