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白腰雨燕-特征、体长和体重-鸟类图鉴

白腰雨燕-特征、体长和体重-鸟类图鉴

【摘要】:中文名 白腰雨燕拉丁名 Apus pacificus英文名 Fork-tailed Swift分类地位 雨燕目雨燕科体长 17~20cm体重 35~48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短平而扁阔,翼尖长呈镰状,尾深叉形,身体呈流线型;上体除了腰为白色,其余上体黑褐色,下体暗烟褐色,腹部隐约可见波浪状横纹。

中文名 白腰雨燕

拉丁名 Apus pacificus

英文名 Fork-tailed Swift

分类地位 雨燕目雨燕科

体长 17~20cm

体重 35~48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短平而扁阔,翼尖长呈镰状,尾深叉形,身体呈流线型;上体除了腰为白色,其余上体黑褐色,下体暗烟褐色,腹部隐约可见波浪状横纹。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上体、两翼和尾均为黑褐色,头顶至上背微具淡色羽缘,下背和两翼带有光泽,也有不明显的近白色羽缘,腰白色,具暗褐色细羽干纹;下体颏、喉泛白并具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黑褐色,羽端白色,在胸腹部形成波状暗横纹;虹膜棕褐色,喙黑色,扁平而宽阔,脚紫黑色,为前趾足。

生态习性 栖息于近水源的陡峭山崖,喜成群在栖息地上空往复飞翔。飞行迅捷,边飞边发出尖细的“叽、叽、叽”叫声,阴天则低空飞翔。飞行中张开阔口捕食空中的昆虫。繁殖期在5—7月,成群营巢于近河边的峭壁岩缝中,亲鸟用唾液将草叶、小树叶、树皮、苔藓和羽毛等巢材粘合起来并黏附在崖壁上,形成坚固的半杯状或半碟状巢,巢沿侧面留有缺口,以供亲鸟孵卵时放置尾部。窝卵数2~3枚,雌鸟孵卵,期间雄鸟衔食喂雌鸟,孵化期20~23天。雏鸟晚成,经约33天可离巢飞翔。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亚至印度,越冬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在我国夏候于北达黑龙江、南至香港的全国大部分地区,迁徙期间也经过海南岛和新疆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