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斑头鸺,亚洲鸟类图鉴,分类特征详解

斑头鸺,亚洲鸟类图鉴,分类特征详解

【摘要】:中文名 斑头鸺鹠拉丁名 Glaucidium cuculoides英文名 Asian Barred Owlet分类地位形目鸱科体长 20~26cm体重 150~26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猛禽,但为鸺鹠中体形最大者;体形短圆,头圆,面盘不明显,无耳簇羽;大部分体羽褐色,遍布白色细密横斑,喉白色,下腹和肛周白色,具宽褐纵纹;虹膜和喙黄色。幼鸟上体主要为褐色,横斑较少。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中文名 斑头鸺鹠

拉丁名 Glaucidium cuculoides

英文名 Asian Barred Owlet

分类地位形目鸱

体长 20~26cm

体重 150~260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猛禽,但为鸺鹠中体形最大者;体形短圆,头圆,面盘不明显,无耳簇羽;大部分体羽褐色,遍布白色细密横斑,喉白色,下腹和肛周白色,具宽褐纵纹;虹膜和喙黄色。(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成鸟头、颈和整个上体棕褐色,密布白色细横斑,眉纹白色,眼先具白色刚毛;翼和尾似上体,为黑褐色,具白横斑;下体颏和颚纹白色,喉至上胸白色,喉中部褐色,具皮黄色横斑,下胸白色,具褐色横斑,腹至肛周白色,具褐色纵纹,尾下覆羽和腋羽纯白色,跗跖被羽;虹膜黄色,喙黄绿色,基部较暗,蜡膜褐色,趾黄绿色,具刚毛状羽毛。幼鸟上体主要为褐色,横斑较少。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至平原的阔叶林和混交林及林缘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为日行性,可以像鹰一样在空中飞翔抓捕小型鸟类和大型昆虫,也在晚上活动猎食。主食昆虫,也吃小鸟、鼠类和蜥蜴等小型动物。繁殖期在3—6月,营巢于树洞中,窝卵数通常4枚。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在我国分布于中部、南部和西南地区,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