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绿背金鸠:中文名、拉丁名及特征分析

绿背金鸠:中文名、拉丁名及特征分析

【摘要】:中文名 绿翅金鸠拉丁名 Chalcophaps indica英文名 Emerald Dove分类地位 鸽形目鸠鸽科体长 22~25cm体重 95~13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朱红色,脚绛红色。雄鸟头顶至后颈淡蓝灰色,额和眉纹白色,头颈余部和下体为泛紫红的褐色,背及翼上覆羽为鲜亮的翠绿色,尾羽和尾黑褐色;雌鸟无白眉纹,体色略黯淡。幼鸟下体暗棕色,具黑色横斑,背暗紫褐色,其余似成鸟。主食植物果实和种子,兼食白蚁和其他昆虫。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中文名 绿翅金鸠

拉丁名 Chalcophaps indica

英文名 Emerald Dove

分类地位 鸽形目鸠鸽科

体长 22~25cm

体重 95~130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朱红色,脚绛红色。雄鸟头顶至后颈淡蓝灰色,额和眉纹白色,头颈余部和下体为泛紫红的褐色,背及翼上覆羽为鲜亮的翠绿色,尾羽和尾黑褐色;雌鸟无白眉纹,体色略黯淡。(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

被列入易危种

形态特征 雄鸟头顶至后颈为蓝灰色,额至眉纹处泛白,眼以下的头颈余部至胸为泛紫的棕褐色;上背、肩、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为带有强金属光的翠绿色,故而其英文名意为“祖母绿鸠”;下背和腰黑色,其上各有一灰白色横带;尾上覆羽暗蓝灰色带黑端,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淡蓝灰色,具较宽的黑褐色次端斑;翼上初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下体紫棕褐色,向后渐为淡灰色,尾下覆羽蓝灰色;虹膜暗褐色,眼睑铅灰色,喙朱红色,脚绛紫红色。雌鸟前额蓝白色,无白色眉纹,头顶至后枕黑褐色,颈侧和肩部暗褐色,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具棕色次端斑,其余似雄鸟,稍显暗淡。幼鸟下体暗棕色,具黑色横斑,背暗紫褐色,其余似成鸟。

生态习性 栖息于中低山阔叶林中或灌丛、竹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喜在山间地面上奔跑和觅食。主食植物果实和种子,兼食白蚁和其他昆虫。繁殖期在3—5月,营巢于灌丛或竹林中,以枯枝、小藤条构成盘状巢,窝卵数通常2枚。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川西、两广南部和香港、海南与台湾,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