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须浮鸥-《鸟类图鉴》中文、拉丁、英文名及分类等详细信息

须浮鸥-《鸟类图鉴》中文、拉丁、英文名及分类等详细信息

【摘要】:中文名 灰翅浮鸥拉丁名 Chlidonias hybrida英文名 Whiskered Tern分类地位形目鸥科体长 23~28cm体重 79~98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水禽,尾浅叉形。繁殖期在5—7月,集大群营巢于开阔浅水域附近的芦苇沼泽上,半沉浮的圆台状巢下宽上窄,基部堆集芦苇、蒲草等材料,台部用金鱼藻、眼子菜、轮藻等构成。在我国为夏候鸟和旅鸟,繁殖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迁徙经过华南。

中文名 灰翅浮鸥

拉丁名 Chlidonias hybrida

英文名 Whiskered Tern

分类地位形目鸥科

体长 23~28cm

体重 79~98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水禽,尾浅叉形。夏羽额至头顶黑色,头余部白色,其余体羽主要为蓝灰色,腹部和翼尖颜色偏深灰,翼下、尾下覆羽和尾羽为白色;冬羽额白色,头顶白色,具黑纵纹,贯眼纹和耳羽黑色,上体浅灰色,下体白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夏羽体色对比鲜明,额、头顶、枕和眼以上的头侧为黑色,眼下方等头侧余部白色;肩、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色;叉形尾白色,最外侧尾羽外灰色;翼上灰色,翼尖偏深灰,外侧飞羽羽轴白色,翼下白色;下体灰色,下胸、腹和胁部深灰黑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红褐色,绛红色的喙和脚尤显纤细,趾间的蹼不发达。成鸟冬羽前额白色,头顶的黑色区域杂有白色纵纹;眼前后、耳区连同后枕形成黑褐色半环,其余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幼鸟体羽似冬羽,但肩、背为黑褐色,具棕黄色羽缘,翼下覆羽和尾下覆羽具褐斑。

生态习性 栖息于开阔平原的湖泊、河流、沼泽附近,或见于海岸甚至农田上空。喜成群于水面上低空飞翔,飞翔时常喙向下,伺机捕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小型动物,也吃部分水生植物。繁殖期在5—7月,集大群营巢于开阔浅水域附近的芦苇沼泽上,半沉浮的圆台状巢下宽上窄,基部堆集芦苇、蒲草等材料,台部用金鱼藻、眼子菜、轮藻等构成。窝卵数通常3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化。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欧洲南部、北非、中亚和东亚,越冬于非洲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在我国为夏候鸟和旅鸟,繁殖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迁徙经过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