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白额燕鸥:体长、分布、特征等详解

白额燕鸥:体长、分布、特征等详解

【摘要】:中文名 白额燕鸥拉丁名 Sterna albifrons英文名 Little Tern分类地位形目鸥科体长 23~28cm体重 40~108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水禽,尾深叉形。夏羽喙黄色,脚橙黄色,额白色,贯眼纹黑色,与头顶至后颈的黑色连为一体,上体淡灰色,翅尖黑色,其余体羽白色;冬羽喙黑色,脚暗红色,头顶前部泛白。

中文名 白额燕鸥

拉丁名 Sterna albifrons

英文名 Little Tern

分类地位形目鸥科

体长 23~28cm

体重 40~108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水禽,尾深叉形。夏羽喙黄色,脚橙黄色,额白色,贯眼纹黑色,与头顶至后颈的黑色连为一体,上体淡灰色,翅尖黑色,其余体羽白色;冬羽喙黑色,脚暗红色,头顶前部泛白。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夏羽额至眼上为白色,头顶、枕和贯眼纹为一体的黑色,头余部和颈白色;肩、背、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色;深叉形尾白色;翼灰色,外侧初级飞羽黑色;下体白色;虹膜暗褐色,喙黄色,具黑色尖端,脚橙黄色。成鸟冬羽类似,但头顶前部杂白斑,喙黑色,脚暗红色。幼鸟上体灰色,缀有褐色横斑和皮黄色羽缘,尾较短。

生态习性 栖息于内陆湖泊、河流、沼泽,或者沿海滩涂、岛屿等水域和湿地。常成群活动,在水面上低空飞行觅食。发现食物后频繁鼓翼停留于原处,伺机垂直冲入水中捕捉,甚至继而潜入水中追捕。吃小鱼、甲壳类、软体类和昆虫。繁殖期在5—7月,成对或成小群营巢于海岸、岛屿或河滩上。窝卵数2~3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22天。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在我国主要为夏候鸟,繁殖于北达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至云南和新疆的全国多地,在台湾地区的种群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