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娜·阿伦特:爱与后现代

汉娜·阿伦特:爱与后现代

【摘要】:汉娜·阿伦特是西方思想史上少有的女性人物,也是一位公认的政治哲学家。总体而言,汉娜·阿伦特探讨的话题维度有很多,比如极权主义、政治行动、自由与革命、暴力与人权、共和国的危机、责任与判断、艾希曼审判、恶的反思以及人的境况等。1958年,阿伦特出版的著作《人的境况》的最初标题——“爱这个世界”,或许已足以表达出阿伦特对人类与世界的终极态度。

她是哲学史上少有的女性哲学家

她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

她有着希腊的情怀,她为哲学痴狂,

但她更关注现实,有着为政治献身的勇气。

她始终认为:在哲学和政治之间,存在着某种至关重要的张力

她的理论深邃而晦涩,充满对人类境况持续性的关切,

她挖掘极权主义的起源,

她讨论革命与自由、暴力与人权,

她关注犹太人大屠杀与艾希曼审判,

她批判纳粹分子的极端之恶,

她揭露人类无思想性的平庸之恶。(www.chuimin.cn)

她的作品曾引起巨大争议,

她忍受谩骂与诅咒,却依然捍卫自己的理想,

同样,她也可以为爱情如痴如狂,

她就是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 1975年)美籍犹太裔政治学家,原籍德国。汉娜·阿伦特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她的著作讨论从极权主义到知识论等问题,涉及权力的本质以及政治、直接民主、权威和极权主义等主题,对政治理论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汉娜·阿伦特是西方思想史上少有的女性人物,也是一位公认的政治哲学家。但她却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位“政治理论家”或“政治作家”,从而避免用政治哲学家或某类哲学家之类的称呼。

总体而言,汉娜·阿伦特探讨的话题维度有很多,比如极权主义、政治行动、自由与革命、暴力与人权、共和国的危机、责任与判断、艾希曼审判、恶的反思以及人的境况等。这些繁杂的主题,都表露出了她对“人类事务之脆弱性”的极度关切。1958年,阿伦特出版的著作《人的境况》的最初标题——“爱这个世界”,或许已足以表达出阿伦特对人类与世界的终极态度。

在介绍阿伦特最为重要的两个主题——“根本恶”与“平庸的恶”[1]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她的生平,看看她的经历对她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