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最大最小值规则:哲学100问的解读

最大最小值规则:哲学100问的解读

【摘要】:“最大最小值规则”也叫“最低的最大限度规则”。这就是对“最大最小值规则”的通俗解释,我们可结合下面这张图理解。“最大最小值规则”告诉我们,将三种最坏的情况——C1列进行比较,D1和D2是亏损状态,而D3没有亏损还赚了500元。在罗尔斯看来,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差别原则”——“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适合于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并与正义的储蓄原则相一致”,正是缘于“最大最小值规则”。

“最大最小值规则”也叫“最低的最大限度规则”。

当我们面临诸多选择时,对所有选择中会出现的“最坏情况”加以比较,从而选择其中最好的,即损失最少的那一个。也就是说,选择这个情况得到的最坏的结果也要比选择其他情况得到的最坏结果要好。这就是对“最大最小值规则”的通俗解释,我们可结合下面这张图理解。

三种选择及其结果

比如,一个人面临三种选择(竖列的D1、D2、D3)。这三种选择分别对应着各自产生的结果,即 C1、C2、C3,正数字代表着赚钱,负数字代表着赔钱的含义。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种选择D1,最坏的情况是损失700元,最好的情况是赚1200元;

第二种选择D2,最坏的情况是损失800元,最好的情况是赚1400元;

第三种情况D3,最坏的情况是赚500元,最好的情况是赚800元。

这时,这个人该如何选择呢?“最大最小值规则”告诉我们,将三种最坏的情况——C1列进行比较,D1和D2是亏损状态,而D3没有亏损还赚了500元。这就意味着,D3最坏的情况也要比D1和 D2的最坏情况要好。因此,这个人应该选择D3。

我们仍然回到正义原则的论证中。(www.chuimin.cn)

在罗尔斯看来,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差别原则”——“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适合于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并与正义的储蓄原则相一致”,正是缘于“最大最小值规则”。

在“无知之幕”背后,人们无法判定自身的状况,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最坏的情况,成为最不利者。

那么,当所有人都假设自己是最不利者时,便会一致做出这样的判断:在所有最坏的情况里选择最好的情况,以使最不利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揭开“无知之幕”后,即使自己一旦“中招”也没关系,因为这条原则保障了最不利者[2]的最大利益,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基于这样的心理,大家会一致认可并选择“差别原则”作为正义原则。当然,这种情况是针对第二种不能平等分配的基本善而言。社会可以允许这样的不平等,但也必须满足这样的不平等对最不利者有利的条件。归根结底,不平等的分配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样的原则消除了人们关于不平等的意识。

【注释】

[1]因为“特殊事实”会影响到公正的程序和正义原则的制定。

[2]最不利者:是指最低期望的收入阶层,最不利者本身的期望值是有一个范围的。比如,我们用1—100作为期望指数,假设1—10就是最不利者的期望值区间,只要达到这个区间的最大限度(比如达到10),也就意味着这样的不平等分配对最不利者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