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反思平衡: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

反思平衡: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

【摘要】:[2]通俗理解,“反思的平衡”意味着人们在感性的判断和抽象思考的原则之间不断做出调整,以使两者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的方法。于是,我们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以调整自己的主观判断,排除个人偏见、个人的特殊身份等要素产生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制定规则。经由“反思的平衡”后,人们其实回到了一个假定的“原初状态”。这时,罗尔斯假设了一个“无知之幕”,以保证程序上的公平。

什么是“反思的平衡”?罗尔斯这样解释:

它既表达了合理的条件;又适合我们所考虑的并已及时修正和调整了的判断。这种情况我把它叫做反思的平衡。它是一种平衡,因为我们的原则和判断最后达到了和谐;它又是反思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判断符合什么样的原则和是在什么前提下符合的。[2]

通俗理解,“反思的平衡”意味着人们在感性的判断和抽象思考的原则之间不断做出调整,以使两者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的方法。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设置公平正义的程序时,总会受到自身立场和角度的影响,以致直觉判断和原则之间难免存在偏差。于是,我们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以调整自己的主观判断,排除个人偏见、个人的特殊身份等要素产生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制定规则。

经由“反思的平衡”后,人们其实回到了一个假定的“原初状态”。这时,罗尔斯假设了一个“无知之幕”,以保证程序上的公平。人们站在“无知之幕”的背后讨论分配问题,当所有人达成共识后,其讨论的结果便是正义原则。这就是我们通过“反思平衡”的方法设置出的一整套公平正义的程序。(www.chuimin.cn)

对正义原则的论证

【注释】

[1]因为一旦我们弄清楚这套公平的程序设置的方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弄清楚了正义原则被推导出来的过程,也就等于弄清楚为什么人们会一致选择罗尔斯所说的正义原则的原理。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