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罗尔斯提出的正义论落脚于“公平、公正、平等”等层面,他所谓的“正义”是指“作为公平的正义”,他阐述的“正义”意味着公正和平等。也就是说,罗尔斯期望实现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即被制定出来的社会制度和规则,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社会中的每个人。罗尔斯提出这样的正义理论,以替代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功利主义,从而为宪政民主制度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2023-11-03
针对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罗尔斯提出质疑:为什么可以允许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换取多数人的利益?一个人的生命就比另外五个人的生命不值钱吗?在五个人面前,一个人的生命权利就更低人一等吗?少数人的权利就可以被任意侵犯吗,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体现吗?
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的正义观恰恰违背了自由主义的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在这一原则下,人与人之间其实并不平等[4]。“功利主义没有认识到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道德价值,由此功利主义既没有认识到个体之间平等的方式,也没有认识到个体之间产生差别的方式;或者,就像罗尔斯批判功利主义的著名概括:‘功利主义没有认真对待个体之间的差别’。”[5]
在罗尔斯看来,“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地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所以,在一个正义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6]
可见,功利主义忽略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利的考察,功利主义的正义观是一种不公正裁定方式的体现。(www.chuimin.cn)
“功利主义理论作为宪政民主制度的基础是脆弱的”,罗尔斯也“不相信功利主义能够为自由而平等的公民的个人基本权利与自由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对一种(宪政)民主制度来说是绝对首要的要求”。[7]
总之,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并没有解决人们对平等的诉求。
有关哲学100问 后现代的刺的文章
基于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罗尔斯提出的正义论落脚于“公平、公正、平等”等层面,他所谓的“正义”是指“作为公平的正义”,他阐述的“正义”意味着公正和平等。也就是说,罗尔斯期望实现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即被制定出来的社会制度和规则,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社会中的每个人。罗尔斯提出这样的正义理论,以替代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功利主义,从而为宪政民主制度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2023-11-03
瑞典王国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瑞典最引人瞩目的是它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国民高标准的生活品质。另外,瑞典在国际事务上一直奉行中立原则,也为世人所熟知。奉行平等自由瑞典人素有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社会自由主义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它折射出的瑞典人平等自由观念,令在座的我们久久思索。瑞典人重视传统,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2024-01-26
对“西化”一词细思索其内涵其实并无不妥。西化之真实且对他国可供运作的意义仅仅在于:它只是一种文明发展方向而绝非某一国所走过之具体道路。这是由西方世界所塑造并致所有民族不得不仿效之当代文明,根本有别于农耕生活方式的人性底蕴。......
2024-07-27
道教在形成过程中,正是通过吸收、改造黄老思想,利用老子的威信和学说,把“道”作为根本的信仰和制定教理教义的根据,并将其神学化,使其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黄帝老子本是道家创始人,他是逐渐被神化的。他位居太清道主,下临万民,已成为道教中统治一方的尊神了。......
2023-12-06
罗尔斯是当代政治哲学的关键人物,其著作《正义论》于1971年出版后引发强烈反响。我们将从三个维度——何谓正义、正义观与正义原则以及其论证过程对罗尔斯的正义问题予以阐述。本篇章概览哲学家罗尔斯丨汉娜·阿伦特本篇章流派政治哲学本篇章话题⊙正义论⊙正义二原则⊙反思的平衡⊙无知之幕⊙极权主义的起源⊙平庸之恶......
2023-11-03
因为,教师与学生在音乐地位上的平等恰好可以促进音乐教育的革新性发展。在音乐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以音乐为中介进行精神上的双向交流、理解和沟通,互相诉说在聆听中的体验,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总之,新媒介环境下,教师不再通过对“音乐资源的垄断”而获取权威,而必须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重构权威,与学生达成音乐上的相遇和知识对话。......
2023-11-07
斯宾塞主要著作包括《政府的本分》《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等。在1851年出版的《社会静力学》第十六章《女性之权利》中,斯宾塞专门讨论了女权问题。斯宾塞《女权篇》由十节内容构成,前九节分别从男女平等的正当性、公权领域的男女平等、私权领域的男女平等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女权主张并加以论证,最后一节为总结。男女不同权的主张是强词夺理,是“臆测之虚言”。......
2023-07-03
(一)平等的性爱自由观伴随“五四”思想解放而产生的恋爱婚姻自由,是青年男女挣脱家族统治而获得的人格自由,但这只是子辈对于父辈族权的胜利,并非女权对于男权的胜利。在两性道德尚不平等的时代,这所谓的自由也只能是男性法权统治下的男女不平等的自由,而源于男性法权的自由的不平等正是“自由”女性发生性爱悲剧和心灵痛苦的根源。平等的性爱自由观便是以上述认识为逻辑起点,在对不平等性爱自由观的批判中逐步形成的。......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