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特别善用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广告等制造“虚假的需求”,从而控制人们的生活。文化工业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在马尔库塞看来,文化工业要渲染的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被制造的“虚假的需要”不断牵引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把媒介输出的内容当作真理,并追随着被塑造出来的所谓品质生活。而唯有更加投入地工作,人们才能满足这“虚假”的需求。......
2023-11-03
文化工业的主人如何巧妙地让大众欣然接受隐含在作品背后的这套内容呢?恰恰是通过作品本身所呈现的“对现实生活的自然复制”之态来达到。
文化工业的主人并非以渲染乌托邦的极乐世界为初衷,而是老老实实地去刻画生活本身——运用技术化与艺术化的手法把现实生活本来的、真实的、自然的样子复制出来,搬入大屏幕。
通常来说,一部好作品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其是否对现实有着真实的反映。人们之所以会被电影感动,无非是电影表达出了人的真情实感——或是悲苦的命运、凄惨的遭遇,抑或是胜利的喜悦、对真善美的向往……人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剪影,也可以从电影角色中看到自己。
当人们很自然地在作品里看到“生活本来的样子”时,便会自觉发出感叹:是的,这就是生活!
经由这个过程,人们便被逐渐强化地相信这样的理念: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本身拥有着绝对的意义,是不可被超越的。无论人再怎么“能”,都无法挣脱生活本身对自身的束缚。那么,生活本身中的那个最绝对的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的内在规则以及社会的内在规则。最后,人们便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规则对人的控制。(www.chuimin.cn)
这就是文化工业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的诡计所在。
文化工业并没有强迫人们一定要接受什么,制作方也只是通过专业手法将自然的真实生活复制(创作)为文化作品,从而传递出“生活本就如此”的理念[4]而已。但正是这样的操作,使得人们产生了对“绝对生活意义”的认同。而一旦人们对“绝对的生活”予以认可,其实也就等于认可了隐藏其背后的生活规则乃至社会规则。
文化工业用广告手法,传递出了超越作品本身的内涵。它不断告知人们生活的真相,但实际上却是借以强化人们对生活的绝对意义以及社会的标准化规则的认同。最后,人们不得不进入这套意义和符号系统,受其控制、任其摆置。但一切又显得好似是人自愿为之的,一切的发生都是顺其自然的。
文化工业实质上就是一场“骗局”,只不过它太过温柔,没有暴力与野蛮色彩,以至于让人难以察觉。
有关哲学100问 后现代的刺的文章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特别善用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广告等制造“虚假的需求”,从而控制人们的生活。文化工业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在马尔库塞看来,文化工业要渲染的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被制造的“虚假的需要”不断牵引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把媒介输出的内容当作真理,并追随着被塑造出来的所谓品质生活。而唯有更加投入地工作,人们才能满足这“虚假”的需求。......
2023-11-03
文化工业的主人在进行商品生产前,就已经先行地进行了设计。所有展现于大众面前的文化作品都是已被策划、加工、渲染过的文化商品,所有展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细节模式化的产物。文化工业期望建构的正是这样的掌控系统,而这样的系统正意味着某种“统治权力”。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弥漫的文化工业氛围,其背后却映射出人对“统治权力”的终极渴望。[1]“自动化的反应机制”是笔者对《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内容所做的理解与阐述。......
2023-11-03
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西方的社会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此学派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2]——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等方面予以批判。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这几位哲学家思想的介绍,去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问题。......
2023-11-03
或许大多数人对启蒙的理解是这样的:“启蒙”,使人类告别愚昧、摆脱对世界的恐惧。但敏锐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现,经过这样的“启蒙”洗礼后,“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2]。人类非但没有因为“启蒙”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一种新的野蛮主义。因为“启蒙理性”的“倒退”,人类不知不觉被卷入一场现代性的噩梦里。那么,“启蒙理性”到底是如何走向“自我毁灭”之境的?......
2023-11-03
[2]通俗理解,“反思的平衡”意味着人们在感性的判断和抽象思考的原则之间不断做出调整,以使两者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的方法。于是,我们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以调整自己的主观判断,排除个人偏见、个人的特殊身份等要素产生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制定规则。经由“反思的平衡”后,人们其实回到了一个假定的“原初状态”。这时,罗尔斯假设了一个“无知之幕”,以保证程序上的公平。......
2023-11-03
他种植大麻,服用迷幻剂;他在飘飘欲仙中撞向汽车。只有在梦幻的兴奋中,他才能生发出对生命的全新顿悟,才能寻找到批判与解构理性的哲学依据。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家。福柯是一位自带气场的哲学家。......
2023-11-03
可以说,哲学阶段的“启蒙理性”是丰富的、全面的。换言之,“哲学的理性”无法完成“启蒙理性”的最初使命。且,哲学非但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哲学理性中对思想本身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要素还会阻碍这项任务的完成,阻碍人们对统治权力的追寻。进而,“理性”中原有的“自我反思”的这一层就被无情丢弃。......
2023-11-03
阿伦特对“平庸的恶”的思考,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个人都缺乏独立思考力,都对“恶”采取无视的态度,那么整个现代社会也必然会引发更大的灾难。但更重要的是,当恶行就在自己身旁发生时,我们决不能冷眼旁观,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因为缺乏思考力而成为恶的同行者。要知道,对恶的无视就是对恶的纵容。总体来说,从“根本恶”到“平庸的恶”,是阿伦特对恶的视角转换的体现。......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