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多数人对启蒙的理解是这样的:“启蒙”,使人类告别愚昧、摆脱对世界的恐惧。但敏锐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现,经过这样的“启蒙”洗礼后,“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2]。人类非但没有因为“启蒙”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一种新的野蛮主义。因为“启蒙理性”的“倒退”,人类不知不觉被卷入一场现代性的噩梦里。那么,“启蒙理性”到底是如何走向“自我毁灭”之境的?......
2023-11-03
文化工业的主人在进行商品生产前,就已经先行地进行了设计。所有展现于大众面前的文化作品都是已被策划、加工、渲染过的文化商品,所有展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细节模式化的产物。大众所接受的正是经过“处理”的价值理念。
可以说,文化工业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它自身按照一个事先设置好的程序进行运作。制作者的制作技巧要受制于这套程序,普通消费者的反馈,乃至其需求本身,也受制于这套程序的控制,仿佛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只要文化工业这台大机器不停止作业,作为一个个小齿轮的普通大众就一直会被机器带动起来自动运转,根本停不下来。
你觉得自己自然地流露着快乐、愤怒、悲伤、愤怒等情绪,殊不知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它们就已被精确地计算好了。正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所说:“从根本上来看,虽然消费者认为,文化工业可以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消费者认为,他被满足的这些需求,都是社会预先设定的,他永远只是被规定了需求的消费者,只是文化工业的对象。”[2]
总体而言,文化工业体现出来的正是理性精神,这套“被规定”“被计算”的系统本身就极具理性色彩。文化创作者无法自由创作,需要将受众方的可能反馈纳入创作思路中,并且,在对传播效果精准计算的基础上才开始进行创作,而制作者已对结果有所预判,一切都在制作者的掌控之中。文化工业期望建构的正是这样的掌控系统,而这样的系统正意味着某种“统治权力”。
《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是赤裸裸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弥漫的文化工业氛围,其背后却映射出人对“统治权力”的终极渴望。统治者好似一个高高在上的隐士,看人间冷暖,看世间变幻,只是这一切都早已被精心地策划安排,一切都逃脱不了统治者建构的掌控系统。(www.chuimin.cn)
【注释】
[1]“自动化的反应机制”是笔者对《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内容所做的理解与阐述。旨在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文化工业的本质。
有关哲学100问 后现代的刺的文章
或许大多数人对启蒙的理解是这样的:“启蒙”,使人类告别愚昧、摆脱对世界的恐惧。但敏锐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现,经过这样的“启蒙”洗礼后,“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2]。人类非但没有因为“启蒙”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一种新的野蛮主义。因为“启蒙理性”的“倒退”,人类不知不觉被卷入一场现代性的噩梦里。那么,“启蒙理性”到底是如何走向“自我毁灭”之境的?......
2023-11-03
[2]通俗理解,“反思的平衡”意味着人们在感性的判断和抽象思考的原则之间不断做出调整,以使两者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的方法。于是,我们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以调整自己的主观判断,排除个人偏见、个人的特殊身份等要素产生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制定规则。经由“反思的平衡”后,人们其实回到了一个假定的“原初状态”。这时,罗尔斯假设了一个“无知之幕”,以保证程序上的公平。......
2023-11-03
他种植大麻,服用迷幻剂;他在飘飘欲仙中撞向汽车。只有在梦幻的兴奋中,他才能生发出对生命的全新顿悟,才能寻找到批判与解构理性的哲学依据。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家。福柯是一位自带气场的哲学家。......
2023-11-03
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西方的社会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此学派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2]——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等方面予以批判。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这几位哲学家思想的介绍,去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问题。......
2023-11-03
阿伦特对“平庸的恶”的思考,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个人都缺乏独立思考力,都对“恶”采取无视的态度,那么整个现代社会也必然会引发更大的灾难。但更重要的是,当恶行就在自己身旁发生时,我们决不能冷眼旁观,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因为缺乏思考力而成为恶的同行者。要知道,对恶的无视就是对恶的纵容。总体来说,从“根本恶”到“平庸的恶”,是阿伦特对恶的视角转换的体现。......
2023-11-03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特别善用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广告等制造“虚假的需求”,从而控制人们的生活。文化工业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在马尔库塞看来,文化工业要渲染的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被制造的“虚假的需要”不断牵引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把媒介输出的内容当作真理,并追随着被塑造出来的所谓品质生活。而唯有更加投入地工作,人们才能满足这“虚假”的需求。......
2023-11-03
大家好,欢迎来到《哲学100问》第3季——后现代哲学的篇章。基于这样的历史境遇,哲学家开启了一场对“现代性”和“现代文明”予以重新审视与反思的运动,从而形成了具有彻底批判性的后现代哲学思潮。后现代哲学寻求的是不确定性、模糊性、碎片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可以说,后现代哲学真正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温情面纱,赤裸裸地触摸到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实。后现代哲学的声音较为“刺耳”,时常会给人带来紧张刺激的精神快感。......
2023-11-03
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提到:一旦道德人格被消灭了,仍然能阻止人被变成活死人的,只有个人的差异化和他的独特性。[7]纳粹分子通过这三个步骤——取消法律人格、摧毁道德人格、消灭个体性,犯下“根本恶”,从而实现对人的完全统治的目的。人的自由性和自发性被全面消解,由天性、意志、命运形成的人的独特性被全部摧毁。康德认为,人的偏好会诱惑人去作恶。......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