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工业的自动化机制

文化工业的自动化机制

【摘要】:什么是“自动化”?同理,文化工业构建自动化的反应机制:制作者通过精确计算与设计,将一套先行的秩序和理性原则植入文化作品;普通大众通过消费文化商品,便不自觉地进入这套自动化的系统,即大众产生的反馈——喜怒哀乐的情绪,批评、赞美乃至于有可能采取的行动,等等,都是按照制作方事先的设计与安排而自动地发生。这就是文化工业在“同一性”模式下表现出来的一套自动化机制。

什么是“自动化”?我们从常识切入,全自动洗衣机的模式就是自动化的运作模式:某个规定好的程序被事先写进洗衣机的芯片,当人触发开关后,洗衣机便自动运转起来。

同理,文化工业构建自动化的反应机制:制作者通过精确计算与设计,将一套先行的秩序和理性原则植入文化作品;普通大众通过消费文化商品,便不自觉地进入这套自动化的系统,即大众产生的反馈——喜怒哀乐的情绪,批评、赞美乃至于有可能采取的行动,等等,都是按照制作方事先的设计与安排而自动地发生。大众逃不出这套系统,且每个人的反馈都是真心的自然流露。这就是文化工业在“同一性”模式下表现出来的一套自动化机制。

大家一定都有过看电影的经历。当你看枪战大片时,你会感到紧张、刺激和震撼;看青春文艺片时,你会情不自禁地伤感落泪;看灾难片时,你会不由地感到恐惧,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电影把你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你所有的反馈都是身不由己的自然流露。(www.chuimin.cn)

从文化工业批判的角度来说,你看电影时所产生的情绪反馈,在电影开拍之前就已经被制作者精心策划与设计好了。什么时候让人感动落泪,什么时候让人心跳加速,什么时候让人愤怒,什么时候勾起人们淡淡的忧伤情绪……这些都早已被电影制作方加以精心计算。电影产业只不过是按照已经制定好的程序展开运作,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便自动地被“卷”入这套程序里。

我们不禁要问:经过制作者精心策划与设计的作品应该会留下“人为的痕迹”,给观众以“刻意”的感觉,但实际上文化作品却以十分“自然”的方式打动观众,观众的情绪反馈也是“自然而然”地发生。那么,如何使观众不知不觉地,即自然地进入制作方营造的气氛里?这就涉及制作者对制作细节的把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