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理性”经由“神话”到“哲学”再到“现代科学”的发展,最后开启了一个以数学为原则的现代科学世界。原本有着丰富维度的“启蒙理性”丧失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这关键一环,“工具理性”成为了主角。......
2023-11-03
我们知道,哲学摒弃了神话思维,可算作人类思想的一次进步,因此哲学的诞生也可谓一次启蒙。
哲学是思想的探险活动,讲究“抽象的思辨”,哲学探究的是现象世界以外的思维领域如何运作的问题。那么,哲学的理性思维方式中必然蕴含着“反思”的能力——不仅是人对外部世界进行“反思”,对思想本身也会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可以说,哲学阶段的“启蒙理性”是丰富的、全面的。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如果放在“启蒙”整体的逻辑发展中去看,哲学探讨的概念以及各种形而上学问题对“启蒙理性”的最终目的——人确立对世界的控制和统治权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换言之,“哲学的理性”无法完成“启蒙理性”的最初使命。
因为人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去解决问题——将知识化为技术,用工具去统治万物——才能达到消除内心恐惧,建立对世界统治权的目的。但哲学探讨的对象是超越于现实世界以外的思维领域的问题,而非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纯粹的哲学思辨活动,达不到这个目的。通俗来说就是:哲学“没有用”。
比如,当房子着火,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该怎么办呢?你对着大火高呼:“啊!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有用吗?没有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用水或灭火器灭火,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火势,保住生命。(www.chuimin.cn)
从“启蒙理性”的总逻辑来看,人最终要确立的是对自然和世界的统治权,而唯有从实证的角度,从事实出发解决问题,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但哲学的理性思维,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且,哲学非但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哲学理性中对思想本身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要素还会阻碍这项任务的完成,阻碍人们对统治权力的追寻。因为“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本身就意味着对“权力”存在某种制约之力。就好比说,当你做一件事情想要达到某个目的时,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牵制着你。这就是“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在不断给你敲响警钟,于是你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
基于这两点原因——第一,哲学探讨的是概念和意义问题,脱离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无法帮助人们实现对自然统治权力的建构;第二,哲学理性中对思想本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阻碍了人对权力的欲求之路——启蒙理性要自我持存下去,人类要实现对自然与世界的统治,就必然要清除一切障碍:哲学遭到了弃绝,“启蒙理性”本来就具有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遭到了弃绝。
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说:“启蒙根本就不顾及自身,它抹除了其自我意识的一切痕迹。”[1]而“启蒙理性”之所以如此这般表现,其原因就在于它以“权力”为最终导向。这里可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权力”好像一个匪徒将“启蒙理性”绑架了,“启蒙理性”必须按照“权力”设置的这条道路前行,一旦出现阻碍这条路的要素,就要将其统统清除掉。进而,“理性”中原有的“自我反思”的这一层就被无情丢弃。
换言之,也唯有理性中“自我批判”这一环的丧失,才能使得人控制世界的权力之路畅通无阻。
有关哲学100问 后现代的刺的文章
“启蒙理性”经由“神话”到“哲学”再到“现代科学”的发展,最后开启了一个以数学为原则的现代科学世界。原本有着丰富维度的“启蒙理性”丧失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这关键一环,“工具理性”成为了主角。......
2023-11-03
[2]通俗理解,“反思的平衡”意味着人们在感性的判断和抽象思考的原则之间不断做出调整,以使两者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的方法。于是,我们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以调整自己的主观判断,排除个人偏见、个人的特殊身份等要素产生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制定规则。经由“反思的平衡”后,人们其实回到了一个假定的“原初状态”。这时,罗尔斯假设了一个“无知之幕”,以保证程序上的公平。......
2023-11-03
或许大多数人对启蒙的理解是这样的:“启蒙”,使人类告别愚昧、摆脱对世界的恐惧。但敏锐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现,经过这样的“启蒙”洗礼后,“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2]。人类非但没有因为“启蒙”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一种新的野蛮主义。因为“启蒙理性”的“倒退”,人类不知不觉被卷入一场现代性的噩梦里。那么,“启蒙理性”到底是如何走向“自我毁灭”之境的?......
2023-11-03
在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看来,一旦丰富的理性走向单一的工具理性,理性的工具属性变为其终极目的时,“启蒙”便走向了自我毁灭之境,人类便陷入一场现代性的灾难之中。而这张网正是以“启蒙理性”的逻辑思维,更确切地说是以“启蒙理性”中的数学逻辑、形式逻辑为准则构建而成的。因为“启蒙不能允许有自己无法控制的、外在于它的东西。只有将一切纳入它的囊中,它才能高枕无忧”。......
2023-11-03
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西方的社会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此学派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2]——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等方面予以批判。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这几位哲学家思想的介绍,去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问题。......
2023-11-03
他种植大麻,服用迷幻剂;他在飘飘欲仙中撞向汽车。只有在梦幻的兴奋中,他才能生发出对生命的全新顿悟,才能寻找到批判与解构理性的哲学依据。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家。福柯是一位自带气场的哲学家。......
2023-11-03
文化工业的主人在进行商品生产前,就已经先行地进行了设计。所有展现于大众面前的文化作品都是已被策划、加工、渲染过的文化商品,所有展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细节模式化的产物。文化工业期望建构的正是这样的掌控系统,而这样的系统正意味着某种“统治权力”。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弥漫的文化工业氛围,其背后却映射出人对“统治权力”的终极渴望。[1]“自动化的反应机制”是笔者对《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内容所做的理解与阐述。......
2023-11-03
大家好,欢迎来到《哲学100问》第3季——后现代哲学的篇章。基于这样的历史境遇,哲学家开启了一场对“现代性”和“现代文明”予以重新审视与反思的运动,从而形成了具有彻底批判性的后现代哲学思潮。后现代哲学寻求的是不确定性、模糊性、碎片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可以说,后现代哲学真正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温情面纱,赤裸裸地触摸到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实。后现代哲学的声音较为“刺耳”,时常会给人带来紧张刺激的精神快感。......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