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带来哲学理性的失去与限制

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带来哲学理性的失去与限制

【摘要】:可以说,哲学阶段的“启蒙理性”是丰富的、全面的。换言之,“哲学的理性”无法完成“启蒙理性”的最初使命。且,哲学非但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哲学理性中对思想本身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要素还会阻碍这项任务的完成,阻碍人们对统治权力的追寻。进而,“理性”中原有的“自我反思”的这一层就被无情丢弃。

我们知道,哲学摒弃了神话思维,可算作人类思想的一次进步,因此哲学的诞生也可谓一次启蒙。

哲学是思想的探险活动,讲究“抽象的思辨”,哲学探究的是现象世界以外的思维领域如何运作的问题。那么,哲学的理性思维方式中必然蕴含着“反思”的能力——不仅是人对外部世界进行“反思”,对思想本身也会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可以说,哲学阶段的“启蒙理性”是丰富的、全面的。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如果放在“启蒙”整体的逻辑发展中去看,哲学探讨的概念以及各种形而上学问题对“启蒙理性”的最终目的——人确立对世界的控制和统治权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换言之,“哲学的理性”无法完成“启蒙理性”的最初使命。

因为人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去解决问题——将知识化为技术,用工具去统治万物——才能达到消除内心恐惧,建立对世界统治权的目的。但哲学探讨的对象是超越于现实世界以外的思维领域的问题,而非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纯粹的哲学思辨活动,达不到这个目的。通俗来说就是:哲学“没有用”。

比如,当房子着火,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该怎么办呢?你对着大火高呼:“啊!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有用吗?没有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用水或灭火器灭火,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火势,保住生命。(www.chuimin.cn)

从“启蒙理性”的总逻辑来看,人最终要确立的是对自然和世界的统治权,而唯有从实证的角度,从事实出发解决问题,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但哲学的理性思维,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且,哲学非但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哲学理性中对思想本身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要素还会阻碍这项任务的完成,阻碍人们对统治权力的追寻。因为“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本身就意味着对“权力”存在某种制约之力。就好比说,当你做一件事情想要达到某个目的时,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牵制着你。这就是“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在不断给你敲响警钟,于是你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

基于这两点原因——第一,哲学探讨的是概念和意义问题,脱离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无法帮助人们实现对自然统治权力的建构;第二,哲学理性中对思想本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阻碍了人对权力的欲求之路——启蒙理性要自我持存下去,人类要实现对自然与世界的统治,就必然要清除一切障碍:哲学遭到了弃绝,“启蒙理性”本来就具有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遭到了弃绝。

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说:“启蒙根本就不顾及自身,它抹除了其自我意识的一切痕迹。”[1]而“启蒙理性”之所以如此这般表现,其原因就在于它以“权力”为最终导向。这里可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权力”好像一个匪徒将“启蒙理性”绑架了,“启蒙理性”必须按照“权力”设置的这条道路前行,一旦出现阻碍这条路的要素,就要将其统统清除掉。进而,“理性”中原有的“自我反思”的这一层就被无情丢弃。

换言之,也唯有理性中“自我批判”这一环的丧失,才能使得人控制世界的权力之路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