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研究区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别及其活动状态、活动强度、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各类地质环境问题的危险性。采用综合指数法综合评判研究区的地质环境风险程度。(二)单类地质环境问题危险性评价地质环境问题危险性评价是考虑易于诱发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各种因素可能的相互组合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影响,预测评估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范围、强度及频率等。......
2023-11-03
(一)评价思路
根据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的定义可知,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是在地质环境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选取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对地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开封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一部分属于已建成区,另一部分属于规划建设区,因此本节的评价包含两个方面:评价已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区的地质环境风险。对于已建成区,提出具体风险防控措施,控制风险的发展;对于规划建设区,则提出功能优化建议,尽量规避风险。开封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的流程如图12-3所示。
图12-3 开封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流程图
(二)评价模型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即采用敏感因子-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开封市地质环境危险性进行评价,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评价社会经济易损性,最后采用通用的风险评价模型评价开封市地质环境风险。
(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1.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开封市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及其危害,结合开封市的规划建设,选取对功能区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的地质环境问题作为评价指标,可将其分为两类:地壳稳定性问题和地面稳定性问题。选取黄河河漫滩、活动断裂带(与断裂距离≤15m)作为敏感因子。对于其他区域,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开封市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建立分级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了开封市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2-1)。
表12-1 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2.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易损性的评价结果反映了不同功能区发生地质环境问题时受到损失的程度。本节将各功能区视为整体承灾体,研究分析影响功能区易损性的主要因素,从以下三方面建立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1)人口易损性。采用人口密度进行评价。
(2)社会基础结构易损性。主要指城市中各种构筑物在发生地质环境问题时的损失程度。根据不同类型功能区的主要构筑物的价值进行评价。
(3)经济易损性。经济易损性主要指救灾资金投入及产业部门产值减少程度。采用不同功能区的经济密度进行评价。
参照开封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市规划,本节将开封市功能区分为11个类型。功能区数据的获取主要依据开封市统计年鉴、相关研究及资料。对于同一功能区,假定其内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特征值均一分布。规划中的功能区社会经济易损性特征值取同一类型已建成功能区特征值的平均值。功能区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主要有:(www.chuimin.cn)
(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xi——第i个评价单元的某一指标特征值;
n——评价单元个数。
(2)建立易损性指标分级标准,并根据不同等级分别赋易损性值。社会经济易损性值的取值范围为0~1,0为无损失,取值越接近1,易损性越高。
(3)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易损性指标权重,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见表12-2。
表12-2 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四)评价单元划分
针对研究区范围较小且评价指标质量离散性大的情况,采用不规则多边形网格法,对研究区进行单元划分。各评价单元以各评价指标的属性边界作为单元边界,即各评价单元中所有评价指标的属性分布均一,避免了因属性分布不均一而产生的误差。评价单元的划分在Map GIS软件中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1)参照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城市规划图,划分开封市不同类型功能区,将不同类型功能区的边界作为易损性评价单元的边界,生成易损性评价单元图。开封市功能区分类图即易损性评价单元图如图12-4所示。
图12-4 开封市功能区分类图(易损性评价单元图)
(2)叠加地质环境危险性的各单因素分区图,生成危险性评价单元图。
(3)将易损性评价单元图与危险性评价单元图叠加,生成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单元图,共划分风险评价单元2827个。
有关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深入探究研究区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别及其活动状态、活动强度、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各类地质环境问题的危险性。采用综合指数法综合评判研究区的地质环境风险程度。(二)单类地质环境问题危险性评价地质环境问题危险性评价是考虑易于诱发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各种因素可能的相互组合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影响,预测评估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范围、强度及频率等。......
2023-11-03
综合考虑郑州市地质环境条件状况,结合农业活动功能类型和城市建设功能类型对地质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如下敏感因子及重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分级,确定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地质环境适宜性分为5个等级: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图10-2 郑州市农业活动功能类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图1)一级评价因子的选取地形地貌。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
2023-11-03
城镇遭遇和产生的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淤积、水土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较轻。......
2023-11-03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由于其成灾时间短、隐蔽性强、破坏力大,而成为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城镇崩滑流对城镇有多种灾害。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表明,全国1640个县(市)共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人民币。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8.81亿元人民币[2]。......
2023-11-03
选择在经济建设重点地区与地质环境问题易发区以及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范围作为重点防治区,其他的依据危害程度依次列入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在考虑地质环境风险与当地财政条件下,选取适当的防灾方法以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因素诱发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全面推行重点区域的地质环境问题危险性评估制度,使灾害隐患得到事前根除。......
2023-11-03
人类活动作用规模和地质环境特性相协调时,环境效应不明显,各项变化在正常情况范围之内,不致产生严重的环境危害,且不利的地质环境通过改造可使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023-11-03
敏感因子模型正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将所有评价单元依据敏感因子(状态)的“一票否决权”加以区别,再对具有可比性的评价单元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023-11-03
因此,在进行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时,应当考虑所评价区域实际条件下的用地分布与规划条件下的主体功能定位,如若评价区域定位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对其制定评价准则时的标准应高于非生态功能区,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类的活动强度。......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