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海市中心城区开发利用研究及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建城区的地面影响因素将北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北海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需求目前不高,未来在浅层和中层开发充分的情况下,可控制开发利用深层。......
2023-11-03
风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考虑到成本与效益问题,人类不可能将我们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风险都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因此在风险控制前,需要确定风险是否是可接受的。风险可接受水平是地质环境问题风险评价的评判法则,同时也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地质环境问题风险管理中,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理论方面,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利用F-N曲线来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F-N曲线是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N)及其累计频率(F)点汇于对数坐标之上,来表达社会风险可接受的标准。在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条准则为ALARP准则,ALARP准则将风险划分为不可接受区(不可容忍区)、警报区(ALARP)以及普遍可接受区(图8-4)。3个分区所表达的内容包括:
图8-4 累积频率与死亡人数标准图
(1)根据系统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如果所评价出的风险值位于不可容忍线之上时,则落入不可容忍区,此时,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是不能被接受的。(www.chuimin.cn)
(2)如果风险值在普遍接受线之下时,则落入普遍接受区,此时,该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无需再采取安全改进措施。
(3)如果所评价出的风险值在不可容忍线以及普遍接受线之间时,则落入警报区(ALARP),需要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该区域内的风险。
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从地质环境问题导致的人员伤亡角度,二是从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角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其造成不良影响的类型和程度都不同,因此风险可接受水平也不同。在确定不同类型地质环境问题风险可接受水平时,需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判定该区域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风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有关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根据北海市中心城区开发利用研究及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建城区的地面影响因素将北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北海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需求目前不高,未来在浅层和中层开发充分的情况下,可控制开发利用深层。......
2023-11-03
城镇遭遇和产生的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淤积、水土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较轻。......
2023-11-03
在城镇建设、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改造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而言,人为地质作用的速度比自然地质作用快得多。从城镇的功能与特点来看,城镇的类型与功能不同,其地质作用强度与特点也有所区别。这些作用的结果使城镇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在许多方面已不同于其原有环境,形成一种叠加有城镇地质作用的次生地质环境。......
2023-11-03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由于其成灾时间短、隐蔽性强、破坏力大,而成为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城镇崩滑流对城镇有多种灾害。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表明,全国1640个县(市)共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人民币。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8.81亿元人民币[2]。......
2023-11-03
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着老城镇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又有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新型城镇化首先是科学规划,必须回答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城镇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这个最基本问题,目前,尚缺乏基于风险理念,面向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还没有地质环境安全的评价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2023-11-03
(一)概述采用半定量-专业判断法开展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性预测评估,根据规划区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分区并提出规划建议。说明规划实施造成的生态用地、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模与布局变化,评价其生态敏感性及生态调节、产品提供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情况。......
2023-11-03
表6-11 全区地质环境功能区划(二)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工作区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工作区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将工作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工作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确定生态用地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基础进行主导性分区。......
2023-11-03
敏感因子模型正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将所有评价单元依据敏感因子(状态)的“一票否决权”加以区别,再对具有可比性的评价单元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