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有效实践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有效实践

【摘要】:在地质环境问题风险管理中,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条准则为ALARP准则,ALARP准则将风险划分为不可接受区、警报区以及普遍可接受区。如果所评价出的风险值在不可容忍线以及普遍接受线之间时,则落入警报区,需要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该区域内的风险。

风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考虑到成本与效益问题,人类不可能将我们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风险都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因此在风险控制前,需要确定风险是否是可接受的。风险可接受水平是地质环境问题风险评价的评判法则,同时也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地质环境问题风险管理中,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理论方面,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利用F-N曲线来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F-N曲线是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N)及其累计频率(F)点汇于对数坐标之上,来表达社会风险可接受的标准。在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条准则为ALARP准则,ALARP准则将风险划分为不可接受区(不可容忍区)、警报区(ALARP)以及普遍可接受区(图8-4)。3个分区所表达的内容包括:

图8-4 累积频率与死亡人数标准图

(1)根据系统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如果所评价出的风险值位于不可容忍线之上时,则落入不可容忍区,此时,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是不能被接受的。(www.chuimin.cn)

(2)如果风险值在普遍接受线之下时,则落入普遍接受区,此时,该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无需再采取安全改进措施。

(3)如果所评价出的风险值在不可容忍线以及普遍接受线之间时,则落入警报区(ALARP),需要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该区域内的风险。

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从地质环境问题导致的人员伤亡角度,二是从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角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其造成不良影响的类型和程度都不同,因此风险可接受水平也不同。在确定不同类型地质环境问题风险可接受水平时,需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判定该区域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风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