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着老城镇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又有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新型城镇化首先是科学规划,必须回答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城镇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这个最基本问题,目前,尚缺乏基于风险理念,面向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还没有地质环境安全的评价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2023-11-03
合理的功能用地布局,首先应该是依据城镇土地安全特征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结合基于城镇不同功能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城镇内的各种用地首先进行合理的地理空间布局,再辅以整体协调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以提高建设用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城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功能区划既是相对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问题而存在的人类期望和目标,也是充分对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认识上的最大效益化利用,还是科学决策并实施与及时反馈调整相结合的双向行为过程。在此重点研究如何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应用于城镇各不同功能用地的优化布局,为城镇建设不同功能用地优化提供基于地质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不同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的差异,需考虑的功能用地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基于地质环境角度考虑,结合城镇目前的用地现状,制定基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城镇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方案。城镇用地功能优化布局的主要原则如下。
(1)点面结合,各功能区统一安排。必须把地质环境对城镇不同功能用地的影响作为一个主题,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并分析研究城镇不同功能在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城镇市区与郊区、工业与居住等才能统一考虑、全面安排、协调发展。
(2)明确地质环境条件,重点安排城镇工业用地。要合理布置好对城镇建设及其发展方向有重要制约作用的工业用地。并考虑其与居住、生活、交通运输、公共绿地等用地的关系。要处理好工业区与市中心区、居住区、水陆交通设施等的关系。
(3)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的发展对地质环境的需求。城镇发展规划要与地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最大优势。处理在充分利用地质环境有利条件下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关系,使之有利于城镇空间结构的布局。
(4)地质环境规划结构清晰,使城镇内外交通便捷。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使功能明确,避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www.chuimin.cn)
(5)居住-公共服务用地不与工业-仓储用地、环境设施用地相邻。
(6)鉴于功能在空间上的重叠性,避免确定的非此即彼,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已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等,作进一步判断。
(7)兼顾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各类区划土地面积符合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及城市用地结构要求。
(8)公共绿地是主要起灾害防治、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维护城镇生态平衡的功能用地。因此,将城镇当中地质环境脆弱、有地质环境问题隐患的地带,或生态系统脆弱、需加以保护的地带,以及现有的森林、草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地区评价为生态保护适宜区;而将地质环境优越、不存在地质环境问题风险的地区评价为宜布设城镇其他建设用地,不主张布设公共绿地,从而使地质环境资源、空间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地质环境与城镇发展的和谐统一。
有关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着老城镇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又有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新型城镇化首先是科学规划,必须回答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城镇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这个最基本问题,目前,尚缺乏基于风险理念,面向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还没有地质环境安全的评价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2023-11-03
在城镇建设、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改造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而言,人为地质作用的速度比自然地质作用快得多。从城镇的功能与特点来看,城镇的类型与功能不同,其地质作用强度与特点也有所区别。这些作用的结果使城镇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在许多方面已不同于其原有环境,形成一种叠加有城镇地质作用的次生地质环境。......
2023-11-03
因此,在进行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时,应当考虑所评价区域实际条件下的用地分布与规划条件下的主体功能定位,如若评价区域定位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对其制定评价准则时的标准应高于非生态功能区,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类的活动强度。......
2023-11-03
根据北海市中心城区开发利用研究及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建城区的地面影响因素将北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北海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需求目前不高,未来在浅层和中层开发充分的情况下,可控制开发利用深层。......
2023-11-03
表6-11 全区地质环境功能区划(二)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工作区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工作区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将工作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工作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确定生态用地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基础进行主导性分区。......
2023-11-03
从地质环境抵抗干扰的能力、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两方面来开展城镇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能力研究。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确定城镇各地质环境功能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为减少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衡量的依据。......
2023-11-03
城镇遭遇和产生的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淤积、水土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较轻。......
2023-11-03
水土污染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随后,数名中毒工人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该地的土壤中含有大量六六六和DDT等现已遭到禁止的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成分。......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