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原则: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原则: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摘要】:城镇用地功能优化布局的主要原则如下。必须把地质环境对城镇不同功能用地的影响作为一个主题,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并分析研究城镇不同功能在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在充分利用地质环境有利条件下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关系,使之有利于城镇空间结构的布局。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使功能明确,避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公共绿地是主要起灾害防治、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维护城镇生态平衡的功能用地。

合理的功能用地布局,首先应该是依据城镇土地安全特征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结合基于城镇不同功能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城镇内的各种用地首先进行合理的地理空间布局,再辅以整体协调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以提高建设用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城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功能区划既是相对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问题而存在的人类期望和目标,也是充分对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认识上的最大效益化利用,还是科学决策并实施与及时反馈调整相结合的双向行为过程。在此重点研究如何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应用于城镇各不同功能用地的优化布局,为城镇建设不同功能用地优化提供基于地质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不同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的差异,需考虑的功能用地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基于地质环境角度考虑,结合城镇目前的用地现状,制定基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城镇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方案。城镇用地功能优化布局的主要原则如下。

(1)点面结合,各功能区统一安排。必须把地质环境对城镇不同功能用地的影响作为一个主题,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并分析研究城镇不同功能在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城镇市区与郊区、工业与居住等才能统一考虑、全面安排、协调发展。

(2)明确地质环境条件,重点安排城镇工业用地。要合理布置好对城镇建设及其发展方向有重要制约作用的工业用地。并考虑其与居住、生活、交通运输、公共绿地等用地的关系。要处理好工业区与市中心区、居住区、水陆交通设施等的关系。

(3)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的发展对地质环境的需求。城镇发展规划要与地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最大优势。处理在充分利用地质环境有利条件下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关系,使之有利于城镇空间结构的布局。

(4)地质环境规划结构清晰,使城镇内外交通便捷。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使功能明确,避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www.chuimin.cn)

(5)居住-公共服务用地不与工业-仓储用地、环境设施用地相邻。

(6)鉴于功能在空间上的重叠性,避免确定的非此即彼,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已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等,作进一步判断。

(7)兼顾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各类区划土地面积符合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及城市用地结构要求。

(8)公共绿地是主要起灾害防治、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维护城镇生态平衡的功能用地。因此,将城镇当中地质环境脆弱、有地质环境问题隐患的地带,或生态系统脆弱、需加以保护的地带,以及现有的森林、草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地区评价为生态保护适宜区;而将地质环境优越、不存在地质环境问题风险的地区评价为宜布设城镇其他建设用地,不主张布设公共绿地,从而使地质环境资源、空间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地质环境与城镇发展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