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因子模型正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将所有评价单元依据敏感因子(状态)的“一票否决权”加以区别,再对具有可比性的评价单元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023-11-03
遵循准备—调查— 整理的工作程序开展(图3-1)。
图3-1 调查工作程序
1.准备
(1)接受工作任务后,确定调查区范围,搜集调查区的相关地质环境资料。
(2)分析搜集资料的满足度,制定具体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调查方案。
2.调查
开展调查遵循遥感解译—地质测绘—物探—坑探/槽探—钻探现场试验—长期监测—岩土水生样品采集和测试的顺序开展。
(1)遥感解译,可确定调查区地质环境格局;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可获取调查区地质环境某些组成要素的变化情况。(www.chuimin.cn)
(2)地质测绘,野外实地调查,同时验证遥感解译成果。结合收集资料和地质测绘初步成果,对地质环境条件给予初步评价,为物探、坑探/槽探、钻探等的布置及样品采集提供依据。
(3)物探,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做出解释推断的结果,其属于间接的无损伤勘探方法。
(4)坑探/槽探、钻探,实际揭示地下的一些地质现象,同时验证物探成果。
(5)现场试验,在地表,或者利用已有的钻孔、坑洞,新施工的钻孔、坑洞等开展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水文地质试验。
(6)长期监测,主要监测与城镇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动态变化较大的、可能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或利用的地质环境组成要素。
(7)样品采集和测试,在野外实地调查,坑探/槽探、钻探,现场试验,长期监测过程中采集调查区的岩土水生样品,送专业实验室测试。
3.整理
对搜集的资料和调查的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阐明调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有关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敏感因子模型正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将所有评价单元依据敏感因子(状态)的“一票否决权”加以区别,再对具有可比性的评价单元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023-11-03
因此,在进行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时,应当考虑所评价区域实际条件下的用地分布与规划条件下的主体功能定位,如若评价区域定位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对其制定评价准则时的标准应高于非生态功能区,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类的活动强度。......
2023-11-03
根据北海市中心城区开发利用研究及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建城区的地面影响因素将北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北海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需求目前不高,未来在浅层和中层开发充分的情况下,可控制开发利用深层。......
2023-11-03
遥感解译的范围应根据需要,依查明地质环境的具体问题确定,一般要大于规定的调查范围,以便于从整体上对调查区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研究。条件具备时,可利用遥感技术对调查区的重大地质灾害体进行遥感动态监测。......
2023-11-03
城镇遭遇和产生的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淤积、水土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较轻。......
2023-11-03
在地质环境问题风险管理中,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条准则为ALARP准则,ALARP准则将风险划分为不可接受区、警报区以及普遍可接受区。如果所评价出的风险值在不可容忍线以及普遍接受线之间时,则落入警报区,需要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该区域内的风险。......
2023-11-03
在城镇建设、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改造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而言,人为地质作用的速度比自然地质作用快得多。从城镇的功能与特点来看,城镇的类型与功能不同,其地质作用强度与特点也有所区别。这些作用的结果使城镇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在许多方面已不同于其原有环境,形成一种叠加有城镇地质作用的次生地质环境。......
2023-11-03
2)不同功能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分级在功能用地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功能用地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参与功能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建立不同功能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产生的临界条件,确定不同地质环境功能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地质环境承载力。......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