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摘要】: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着老城镇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又有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新型城镇化首先是科学规划,必须回答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城镇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这个最基本问题,目前,尚缺乏基于风险理念,面向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还没有地质环境安全的评价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城镇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价工作,是了解城镇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宏观决策和实现地质环境管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在国外,一项重大规划批准实施前,必须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价,否则规划不会被批准。目前,在我国还做不到这一点。长期以来,由于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价工作没有超前进行,并且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价的精度、广度、深度远远满足不了城镇规划、建设、发展和运营的需要,从而导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类活动的方向、方式、速率、规模和强度等与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严重背离,进而超越了地质环境良性演化的最大承受能力,使城镇人类活动与所在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转变成了相互对抗的矛盾关系,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甚至重大地质灾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和遭遇的这些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危机城镇安全以及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今天,人们终于认识到,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为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和地质环境良性演化,需要人们认识并遵循地质环境演化规律,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重新认识和评价地质环境,确定人类改造和影响地质环境的“度”,进而约束或规范人类活动的行为,才能减轻或防治地质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着老城镇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又有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地质环境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运动”必然涉及大规模城镇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广泛利用,也就必然广泛地影响地质环境的自然演化进程,使地质环境变化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呈现出新的态势,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地质环境问题,这对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崭新的科学命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强烈的人类活动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地质环境对城镇建设又产生什么样的制约?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会不会产生地质环境问题?成灾模式与灾害链式效应有哪些?等这些目前都没有确切认识。新型城镇化首先是科学规划,必须回答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城镇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这个最基本问题,目前,尚缺乏基于风险理念,面向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还没有地质环境安全的评价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www.chuimin.cn)

因此,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已成为影响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形势,在查明城镇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就是协调城镇人类活动与其所在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回答城镇人类活动的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或调整人类活动去适应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以及有效应对城镇地质环境问题的挑战,实现城镇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防控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维持地质环境良性演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现实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