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的论述,我们形成了对娱乐传播规律的一个总结图:图2.1娱乐传播规律示意图[1]郑炎:《中国旅游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3页。[7]《人民音乐》编辑部:《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4页。[20][美]查尔斯·罗森:《音乐与情感》,罗逍然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页。[24][美]简宁斯·布莱恩特、[美]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石义彬、彭彪 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422页。......
2023-11-03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整个90 年代,台湾地区经济达到世界前列。到80 年代的后期,台湾地区的经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在1989 年人均收入高达8000 美元,外汇储备名列世界前茅。台湾经济在这一时期具备了国际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体现出技术性、知识性、全球性的特点,完全使台湾进入了一个现代工业时代。这些经济现象造就了台湾现代化的社会人群,也形成了台湾现代化的都市人群。这种现代社会人群对娱乐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对社会生活的自由化和娱乐化都有着极强烈的要求。
这样的社会情形,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台湾人在这一时代开始强烈地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开展要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斗争,并使当局不得不结束长达40 多年的独裁专政。在文化方面台湾群众要求文化多元化、信息化和消费化。
1986 年10 月,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党禁。这在文化上标志着台湾文化生活开始从意识形态的禁锢下争得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以此为转折点,台湾电视业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开始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戒律,台湾电视观众开始敢于发出属于自己的笑声。在这一时期里,台湾电视剧出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各种样式的电视剧此起彼伏。台湾的电视娱乐节目也精彩纷呈,在华人电视圈达到了一个顶点。
在电视剧方面,先后出现了各种题材不同的作品。
反映台湾都市生活是这一时期台湾电视剧的重要题材,电视台设立了许多专门播放都市剧的栏目,如“中视剧场”“黄金剧场”“华视剧展”都播放了许多反映都市普通人生活近况和感情的作品。比较有影响的都市生活题材的电视剧有《我们这一家》《婆媳过招七十回》《小市民天空系列》《海角天涯》,这些电视剧全方位地表现了台湾在经济转型时期城市的社会形态和个人生活情景,这里面包括对自我个性的肯定、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家庭生活的解体、青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台湾家庭喜剧风行了近20 年,其中代表作有“华视”的《追妻三人行》《家有仙妻》《全家福》,“中视”的《我爱芳邻》以及“台视”的《我的爸爸是主播》《邮差系列》,台湾的家庭喜剧的代表作家有王蕙玲、林桂瑛、王小棣。对于这个现象,台湾著名电视制作人曹景德说:“家是每一个人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唯一和最后的逃避和休息的场所,因为在家的人都以其真实的一面相处,缺少了礼教和客套,于是家成了最容易发生摩擦与争执的地方,所以这里面不缺少喜剧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拓展电视剧的题材,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军队生活为喜剧素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电视剧淡化了军事和政治色彩,着力反映青年人与严谨的军营生活的喜剧矛盾,代表作有“华视”的《大兵日记》,“中视”的《长官好》《成功岭上》等。
反映眷村生活在这一时期也成为台湾电视剧的一个重要题材,“眷村”是从大陆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居住的地方,在这里那些年老体弱的军人有着强烈的怀乡情结和大陆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他们与台湾的本土文化产生了许多悲剧或喜剧的矛盾,这类剧的代表作有“华视”的《意难忘》《今生无悔》和“中视”的《青梅竹马》。
民国初年题材的电视剧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民国初年是一个动荡、复杂的年代,电视剧大多讲述的是乱世中的儿女情长、家族之间的恩怨兴衰以及革命烈士的壮志豪情。比较成功的作品有《京华烟云》《一剪梅》《春去春又回》等。
受台湾本土文化和文坛上乡土文学的影响,以表现台湾本土亲情与乡情为内容的“乡土剧”在这一时期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其代表作是具有“草地导演”之称的林福地所编导的《星星知我心》,“乡土剧”表现了中国的人伦亲情和传统美德,体现出人情味和乡土味,又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
1984 年,该剧在台湾播出的时候,创造了三大电视台最高收视率,中间还出现了强大的民意干涉剧情的插曲——许多观众为古秋霞悲惨的命运打抱不平,纷纷要求电视台不要让身患绝症的古秋霞过早离开,编导们只好尽量延长她的生命,让她的戏份尽量增多。[4]
在这一时期,台湾的电视连续剧也继承了擅长拍历史剧的传统,并把新的创作手法揉入历史剧的创作之中,新编历史剧成为台湾电视的重头戏。在一段时期里,各家电视台都把每晚的8 点档黄金时段作为新编历史剧的播放时间,代表作品有“华视”新拍的单元连续剧《包青天》和“中视”的《一代女皇》《戏说乾隆》《大太监与小木匠》。新编历史剧大多使用的是“戏说”的手法,其创作原则是大仲马所说的“把历史看成是悬挂故事的一根钉子”。(www.chuimin.cn)
在这一时期,表现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也风靡一时,言情剧的代表作家是琼瑶。从1986 年起琼瑶与“中视”合作,录制了她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牵情》,同年她又与“华视”合作,将她的长篇小说《几度夕阳红》改编为40 集大戏,在每晚8 点播出之后,每年她都有一部有影响的言情剧占据电视台的8 点黄金时段,包括《烟雨蒙蒙》《庭院深深》《在水一方》《海鸥飞处彩云飞》等作品,其中《庭院深深》的收视率达到50%以上。以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剧注重文学性,讲求编剧技巧,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跌宕,同时注重弘扬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言情剧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生活色彩和戏剧色彩博得了传统的市民阶层和少男少女们的喜爱。
和言情电视剧一样,武侠剧在台湾也是历久不衰,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代表作有“中视”的《楚留香》《天龙八部》和“华视”的《新流星蝴蝶剑》《书剑恩仇录》,这些大都取材于香港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和金庸的作品。武侠剧表现的是英雄和智者的忠诚、勇敢,再加上曲折的情节、激烈的打斗、动人的爱情故事,为成年人营造了一个现代社会所没有的“童话世界”。
在娱乐节目方面,每天连续播映的带状综艺节目成为综艺节目的主体。1986 年“华视”推出了一档由搞笑短剧、人物访谈、歌舞表演构成的综艺节目《连环泡》,该节目每晚播出30 分钟,打破了综艺节目一周播一次的格局,成为一种时效性极强的娱乐节目。该节目内容来自当天的突发事件和社会焦点问题,由若干个妙趣横生的小单元组成,把新闻的特点和娱乐的特点结合起来。“台视”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推出了《女丑剧场》,以社会新闻事件为题材,用电视新闻播报方式串联,以喜剧小品为表演形式,把时事新闻以幽默的形式陈述出来。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电视娱乐节目开始把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以幽默谈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代表节目为“中视”的《女人女人》。此类节目将新闻、知识、趣味融为一体,主持人和嘉宾妙语连珠,受到了夜间电视观众的欢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东森电视台推出了由台湾的金牌主持人吴宗宪主持的《Jacky 秀》,每天一个主题,由现场的电声乐队制造气氛,就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以逗趣的形式讨论,收视率达到了60%以上。20 世纪90 年代初,台湾电视娱乐节目流行起用电话与观众互动的方式,观众可以通过电话发表意见、点歌聊天、猜奖,这种方式点燃了观众的参与热情,这类节目的代表作有《全民大放送》,让打进现场电话的观众或回答问题,或玩一些类似“黑白猜”的游戏,最终获奖的观众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
中国台湾的电视娱乐节目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一般意义上栏目化的娱乐节目,有人认为它们给予普通人民大众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娱乐世界,有人则认为这些节目用大量非健康内容对台湾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这些观点褒贬不一,见仁见智。但是,台湾的电视娱乐节目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所体现出的是一个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媒介经济道路。因此,其成功与失误都对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注释】
[1]罗姣姣:《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23页。
[2]苗炜:《五魁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23页。
[3]宋强、郭宏:《电视往事》,漓江出版社,2009年,20页。
[4]宋强、郭宏:《电视往事》,漓江出版社,2009年,110页。
有关传播媒介娱乐史纲的文章
基于上述的论述,我们形成了对娱乐传播规律的一个总结图:图2.1娱乐传播规律示意图[1]郑炎:《中国旅游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3页。[7]《人民音乐》编辑部:《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4页。[20][美]查尔斯·罗森:《音乐与情感》,罗逍然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页。[24][美]简宁斯·布莱恩特、[美]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石义彬、彭彪 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422页。......
2023-11-03
《我爱露西》在制作上也带有革命的性质,这部电视剧是在洛杉矶用电影胶片制作而成的,标志着电视业已经开始自觉地采用录播的方式来制作电视节目了。在《我爱露西》之前,电视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的。尽管直到今天,直播仍然具有其巨大的魅力,但如同默片电影一样,直播毕竟是电视节目早期技术不完善时代的无奈。这个变革在1956 年出现了。这个变革的最终结果,是电视除了具有自身的时空优势外,还具有完备的制作手段。......
2023-11-03
有限传播可以换取更富于个性化的娱乐资源。在重大新闻、政治与经济的信息获取上,人们必须承认微博的价值,但人们弃微博而使用微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微信因为“有限传播”而形成的交流乐趣,也就是各种“圈”所具有的娱乐的原因。微博兴起于有别于传统媒介的“有限传播”乐趣,微信战胜微博是由于更彻底的“有限传播”的乐趣,是信息乐趣输给了信息价值。......
2023-11-03
筑台登高,是中国古代王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现实娱乐的另一个奇观现象就是体育竞技。中国叙事文学的作品十分喜欢传奇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小说由于过于重视情节,忽略人物,而重视情节必然强调故事的奇特性。电子媒介制造的第一个奇观,就是还原世界的真实。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霎时无数自行车麇集,彼此相撞,一一皆跌,观者皆拍手狂笑。......
2023-11-03
所以,快乐、幸福、欢乐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成为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话题。在伦理学的体系中,对幸福和快乐的认可与否认是伦理学历史的重要内容。人对快乐的认识有一个传统的角度,这就是节制。因此节制欲望,则减少痛苦,这也是几乎所有宗教共同认可的结论。苏格拉底声称自己无知,作为一个无可知论者,他没有留下自己的作品。[5]承认欲望和赞同休闲活动是亚里士多德的独到认识。......
2023-11-03
我们首先使用一种戏剧研究中关于“戏剧性”研究的古典研究方法。1951 年,法国的戏剧家艾丹·苏里奥研究了各种戏剧场面,出版了一本名为《21 万种戏剧场面》的书籍。其研究是从剧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最多的一个问题——戏剧性。我们首选了电影作为娱乐因素的分析对象。电影,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里最富于娱乐特性的媒介,而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化特点又使这种娱乐的特征得以充分体现。......
2023-11-03
娱乐的源头来自感官皮层、情感皮层和智力皮层,这个特点体现了人类与动物在娱乐方面的不同。人类的最广泛娱乐行为来自感官,如美食、性爱、运动等。情感皮层的娱乐是建立在感官皮层基础上的精神活动,欣赏艺术是这个娱乐层次的典型活动。智力皮层的娱乐则体现了人类能够创造的特点,人类精英的工作,自由创造带来的快乐都属于这个层面。图1.5人类娱乐层次图(此图改自《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103 页。......
2023-11-03
酒食、收藏及旅游等许多乐趣的大小,都是取决于某个人或者某个朝代物质与精神的盈余程度。从此酒成为人们除却愁闷、寻找快乐的饮品。中国的古玩收藏者曾戏谑地把吕不韦立为其业界始祖。旅游娱乐起始于雅文化娱乐时代而延续至今。这种迁徙不可以视为旅游,因为其最终目的是生存而不是娱乐,具体说来就是因为生产资料匮乏,而不是因为生活富足。人类真正的旅游行为是在农业社会之后。在中国诗歌的形成中,旅游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