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的论述,我们形成了对娱乐传播规律的一个总结图:图2.1娱乐传播规律示意图[1]郑炎:《中国旅游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3页。[7]《人民音乐》编辑部:《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4页。[20][美]查尔斯·罗森:《音乐与情感》,罗逍然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页。[24][美]简宁斯·布莱恩特、[美]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石义彬、彭彪 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422页。......
2023-11-03
有人说,电视剧是20 世纪的长篇小说。从1958 年的6 月15 日,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以来,中国电视剧走过了60 年的历史。而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前,中国电视剧这类“长篇小说”的创造只能算上习作,而在其后的40 年里,中国电视剧则在改革开放的良好文化氛围下,借助文化市场为之开放的相对宽松的空间,成为电视剧生产、播出和收视大国。中国电视剧成为与电视民生新闻、电视娱乐节目并驾齐驱在中国电视业市场化前列的三驾马车之一。2010 年之后,中国电视剧的播放频道占全部电视频道的90%,电视剧的播放时间占所有电视节目的近30%,电视剧广告收入占电视广告收入的50%。在网络媒介影响电视剧收视的同时,电视剧又凭借着质量优势成为网络视频的重要部分,甚至成为网络收费制度的最重要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电视剧开始起步。中国迅速发展的电视产业,使电视剧成为一时的紧缺产品。1978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8 部由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为此,1979 年8 月,中央广播电视事业局召开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要大力摄制电视剧,同时决定立即进口并译制外国电影电视片,从而结束了电视台跟电影制片厂“要饭吃”的局面。1982 年9月我国第一家电视剧制片厂——北京电视剧制片厂成立。1983 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一场“大办电视剧”的浪潮就这样在中国形成。
在中国电视剧的起步阶段,国人对电视剧的最早认可,来自引进剧。较有影响力的引进剧包括:
《大西洋底来的人》(1980 年播出,美国)
《加里森敢死队》(1980 年播出,美国)
《安娜·卡列尼娜》(1981 年播出,苏联)
《铁臂阿童木》(1981 年播出,日本)
《姿三四郎》(1981 年播出,日本)
《无名英雄》(1981 年播出,朝鲜)
《排球女将》(1983 年播出,日本)
《阿信》(1983 年播出,日本)
《霍元甲》(1983 年播出,香港)
《射雕英雄传》(1983 年播出,香港)
《一剪梅》(1984 年播出,台湾)
《血疑》(1984 年播出,日本)
《女奴》(1984 年播出,巴西)
《卞卡》(1984 年播出,墨西哥)
《上海滩》(1985 年播出,香港)
《神探亨特》(1988 年播出,美国)
从上述热播的引进电视剧看,科幻、黑帮、谍战、动作、爱情、武侠、青春励志、家庭伦理各种类型,一应俱全。国人充分感受到了境外电视剧对电影类型片的全面学习和模仿,中国的电视人也开始学会了如何去拍摄受人欢迎的电视剧。
1981 年,“笑的晚会”导演王扶林推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尽管这部电视剧艺术质量十分低下,播出后受到艺术界的广泛批评,但应该说这部谍战剧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化娱乐的先河: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敌营十八年》不仅拉开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大幕,而且还为电视剧的创作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敌营十八年》更加突出了情节性、戏剧性和惊险性,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的设置的剧情安排,更是让人联想到了中国传统评书之妙。更重要的是,编导主创人员第一次考虑到了《敌营十八年》的商业元素,这是站在传统立场上的批评者所无法理解的。[3]
1990 年,中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播出,创造了一个中国电视的收视巅峰。1991 年,《编辑部的故事》以室内系列喜剧的形式受到观众的喜爱。1994 年,《我爱我家》大获成功。至于长期以来,该剧一直是中国各级电视台经常播出的经典电视剧之一,《我爱我家》占据相当于美国电视史上《我爱露西》的地位,完成了中国电视剧全部样式的探索。《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标志着中国电视人已经掌握了电视剧特有的创作规律,中国电视剧进入成熟发展的时期。
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中期,中国电视剧的成功之作包括:
《新岸》(1980 年)
《敌营十八年》(1981 年)
《蹉跎岁月》(1982 年)
《武松》(1982 年)
《今夜有暴风雪》(1984 年)(www.chuimin.cn)
《新闻启示录》(1984 年)
《寻找回来的世界》(1985 年)
《四世同堂》(1985 年)
《新星》(1985 年)
《西游记》(1986 年)
《红楼梦》(1986 年)
《努尔哈赤》(1986 年)
《济公》(1986 年)
《乌龙山剿匪记》(1987 年)
《雪城》(1988 年)
《末代皇帝》(1988 年)
《篱笆、女人和狗》(1989 年)
《渴望》(1990 年)
《围城》(1990 年)
《编辑部的故事》(1991 年)
《外来妹》(1991 年)
《唐明皇》(1992 年)
《北京人在纽约》(1993 年)
《过把瘾》(1993 年)
《三国演义》(1994 年)
《九·一八大案》(1994 年)
《我爱我家》(1994 年)
上述电视剧体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是中国社会问题的“解题”需要,体现在中国电视剧所呈现的新闻性上。《新岸》和《寻找回来的世界》所涉及的是20 世纪80 年代产生的“失足青年问题”。《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这几部是知青话题,而且知青题材后来成为中国电视剧相当长时间里的一个热门话题,后来还拍摄了《情满珠江》《孽债》等作品。《新闻启示录》《新星》和《外来妹》直接涉及的是城市和农村的改革问题,《北京人在纽约》提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初的“出国热”问题。这种“解题”需要在其后的表现就是反腐题材电视剧的长期兴旺。
其次,“阅史为乐”仍然是中国观众的娱乐传统。《努尔哈赤》《末代皇帝》《唐明皇》《三国演义》及其后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的成功,说明了传统的文学、戏剧和民间文学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中国观众,无论正史或野史,正说或戏说,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源,永远是中国电视剧的巨大宝藏。
第三,家庭伦理情感的表达,是中国关注的传统伦理意识和当时以家庭为收视单位特点的体现。《渴望》和其后出现的大批家庭题材的情感大戏和韩国家庭电视剧的收视热,都说明了中国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政治生活之后,正在重新找回传统的伦理意识。
第四,谍战、战争、爱情和喜剧诸多类型故事,使电视剧以旧有的电影类型片的方式,成为社会大众群体的传统娱乐内容。
有关传播媒介娱乐史纲的文章
基于上述的论述,我们形成了对娱乐传播规律的一个总结图:图2.1娱乐传播规律示意图[1]郑炎:《中国旅游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3页。[7]《人民音乐》编辑部:《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4页。[20][美]查尔斯·罗森:《音乐与情感》,罗逍然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页。[24][美]简宁斯·布莱恩特、[美]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石义彬、彭彪 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422页。......
2023-11-03
没有盈余的社会里,娱乐不可能独立于实际生活之外。人类社会在将来获得极大进步后,在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最大盈余后,生活和娱乐将再一次融会在一起,那将是人类最为幸福的时刻。而文化素质使得他们的娱乐趋于雅致。当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的萌芽在城市里产生后,市民群体出现了。当大众传播方式与世界资本主义时代同时到来,物质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成为主体生活方式。......
2023-11-03
《我爱露西》在制作上也带有革命的性质,这部电视剧是在洛杉矶用电影胶片制作而成的,标志着电视业已经开始自觉地采用录播的方式来制作电视节目了。在《我爱露西》之前,电视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的。尽管直到今天,直播仍然具有其巨大的魅力,但如同默片电影一样,直播毕竟是电视节目早期技术不完善时代的无奈。这个变革在1956 年出现了。这个变革的最终结果,是电视除了具有自身的时空优势外,还具有完备的制作手段。......
2023-11-03
有限传播可以换取更富于个性化的娱乐资源。在重大新闻、政治与经济的信息获取上,人们必须承认微博的价值,但人们弃微博而使用微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微信因为“有限传播”而形成的交流乐趣,也就是各种“圈”所具有的娱乐的原因。微博兴起于有别于传统媒介的“有限传播”乐趣,微信战胜微博是由于更彻底的“有限传播”的乐趣,是信息乐趣输给了信息价值。......
2023-11-03
筑台登高,是中国古代王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现实娱乐的另一个奇观现象就是体育竞技。中国叙事文学的作品十分喜欢传奇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小说由于过于重视情节,忽略人物,而重视情节必然强调故事的奇特性。电子媒介制造的第一个奇观,就是还原世界的真实。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霎时无数自行车麇集,彼此相撞,一一皆跌,观者皆拍手狂笑。......
2023-11-03
娱乐的源头来自感官皮层、情感皮层和智力皮层,这个特点体现了人类与动物在娱乐方面的不同。人类的最广泛娱乐行为来自感官,如美食、性爱、运动等。情感皮层的娱乐是建立在感官皮层基础上的精神活动,欣赏艺术是这个娱乐层次的典型活动。智力皮层的娱乐则体现了人类能够创造的特点,人类精英的工作,自由创造带来的快乐都属于这个层面。图1.5人类娱乐层次图(此图改自《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103 页。......
2023-11-03
所以,快乐、幸福、欢乐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成为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话题。在伦理学的体系中,对幸福和快乐的认可与否认是伦理学历史的重要内容。人对快乐的认识有一个传统的角度,这就是节制。因此节制欲望,则减少痛苦,这也是几乎所有宗教共同认可的结论。苏格拉底声称自己无知,作为一个无可知论者,他没有留下自己的作品。[5]承认欲望和赞同休闲活动是亚里士多德的独到认识。......
2023-11-03
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正式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于是,中国的小说在“五四运动”后,出现了观念上的分流。倡门小说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被称之为“狭邪小说”。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小说是从谴责小说、讽刺小说和黑幕小说开始的。对此分类,鲁迅并不是以小说的艺术水准或娱乐水准为标准,而......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