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典范,这种根据城市特色来定位的模式,已经是一种普遍共识。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这种智慧城市集群趋势,加以各个级别智慧城市的生态标准,可以使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立体化的满足。......
2023-07-02
1958 年5 月1 日,北京电视台开播第一天,就在演播室内向北京地区直播了中央广播剧团表演的诗朗诵《工厂里来了三个姑娘》《大跃进的号角》,北京舞蹈学校演出的舞蹈《四小天鹅》《牧童与村姑》和《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电视还是很需要此类文艺节目。初创期的中国电视文艺,主要是直播舞台演出和直播室内演出。这一时期的电视文艺与当时电视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因当时还没有录像设备,文艺节目一律是直播。第二,在内容上由于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和编导人员经验不足的影响,播出的节目很少有电视化的艺术处理,如:首次电视文艺节目就是从一间40 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改建的小演播室直接播送出去的。一些短小的节目,如诗歌朗诵、曲艺、杂技、独舞、独唱等节目的演员就直接在这间小演播室里表演。舞台演出的节目则以剧场实况转播为主。1958 年6 月26 日,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剧场转播。这次转播第一次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在同一时间内收看到剧场文艺演出的现场实况。从此,转播各剧场的文艺演出成了电视文艺的主要形式,如梅兰芳主演的《穆桂英挂帅》,尚小云的《双阳公主》,荀慧生的《红娘》,马连良和张君秋合演的《三娘教子》,张君秋、叶盛兰和杜近芳合演的《西厢记》,周信芳的《四进士》等一些著名艺术家演出的剧目均有过在剧场中通过电视转播的记录。此外,电视台还转播过苏联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天鹅湖》、乌兰诺娃主演的《吉赛尔》和《海侠》的片段。
当时剧场的实况转播,一般用三台摄像机放置在左、中、右三个距离不同的位置上,面对舞台,导演根据剧情、场面调度、演员表演等需要,从三台摄像机输送的画面中选择适合播出的画面进行切换连接,使观众在屏幕上看到连贯的场景。这种剧场实况转播为以后文艺晚会的转播和录像积累了经验。1959 年国庆10 周年时,北京电视台通过电缆传送,转播了天安门广场的文艺晚会,这是北京电视台首次转播规模比较大的文艺演出。
1960 年以后,北京电视台新建了600 平方米的演播室,可以在演播室里承办规模更大的文艺节目。这一时期播出了由黄一鹤导演的节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节目在解说词的处理上,在镜头的组接和插播戏曲影片资料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由邓在军导演的舞蹈《赵青独舞》,杨洁、莫瑄导演的甬剧《半把剪刀》,王扶林、金成导演的话剧《七十二家房客》中,导演都不拘泥于原有的艺术形式,而是运用了大量电视独有的视角和手段进行再创作,体现出电视文艺的特色,丰富了节目自身的表现力。为了对戏曲、话剧做进一步的电视处理和加工,打破舞台三面墙的局限,导演根据电视分镜头脚本重新排练。从表达内容和电视镜头的需要出发,对演员的位置重新进行安排和设计,要求演员的表演及化妆更接近生活真实,并在剧中穿插使用外景镜头。经过这些适应电视表现手段的艺术加工,剧情变得更加紧凑和连贯,人物关键性表演更加突出,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
1960 年春节,北京电视台第一次在演播室内播出了自己组织、排练的综合性春节文艺晚会。这次晚会集诗朗诵、相声、歌舞等为一体,为以后组织综合性文艺晚会做了有益的尝试,标志着中国的电视文艺进入了自办综合文艺节目的阶段。这一重要转变表明,电视在与文艺的结合上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传播手段,而是在参与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从自身角度进行衡量和创新,逐渐形成有电视特色的新的文艺形式,其特点就是适合电视表现和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1961 年12 月11 日至19 日,为庆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舞台生涯40 年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转播,这在中国电视文艺史上尚属首次。
1961 年8 月至1962 年9 月,北京电视台举办了三次以“笑”为主题的专题晚会。“笑的晚会”是中国电视娱乐历史上第一次力图摆脱电视文艺的束缚,强调电视娱乐功能的可贵尝试,成为中国电视娱乐历史的起点,并对日后包括春节联欢晚会等中国电视晚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961 年6 月,周恩来总理在“新侨会议”上强调文艺工作要民主,要符合艺术规律,反对套框子、挖根子、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新侨会议”之后,中国文艺界和新闻界都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繁荣时期,“笑的晚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1961 年8 月30 日首次播出的“笑的晚会”是一个相声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就是幽默与搞笑,与那些具有宣教主题的晚会有所不同。而且这是自吕班的喜剧影片受到批判以来,喜剧价值的作品重新出现于媒体之中。1962 年1 月20 日播出的第二次“笑的晚会”,导演王扶林设置了亲近互动的茶座式场景,打破了剧场看演出的传统模式,同时把戏剧学院表演训练的喜剧小品、南方独角戏与相声穿插在一起。茶座式场景与小品在20 年后被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借鉴,并受到认可。1962 年国庆前夕播出的第三次“笑的晚会”,喜剧小品取代了相声的地位,其中的哑剧小品《吃鸡》,后来成为1983 年春晚大受欢迎的小品。然而,第三次“笑的晚会”由于明显的喜剧追求,受到了一些批评。
对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的“笑的晚会”,电视史论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笑的晚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轻松愉快的喜剧风格,成为电视娱乐化功能的最初的探索,让人们看到了电视这种新兴媒介的魅力所在。而它在三次不断创新的尝试过程中,也打破了电视对其他艺术样态简单呈现的状态,试图去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本体和样态。它首次将小品搬上电视舞台,创作了大量兼具现实意义和喜剧价值的作品。它聚集了彼时活跃于文艺界的大量优秀的演员,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并通过电视让广大的观众欣赏。(www.chuimin.cn)
“笑的晚会”在中国电视诞生的初期,就创造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样态,体现出早期电视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的孜孜不倦的探索。而“笑的晚会”,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83 年春晚就是在“笑的晚会”的基础上继续创作的,而彼时探索出的许多文艺样态一直延续到当下,仍然发挥其价值。[1]
1964 年12 月底,北京电视台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了常香玉主演的豫剧《朝阳沟》的节选和《红灯记》的节选,在迎接1965 年元旦的文艺晚会上播出。这是我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使电视文艺在时间角度上找到新的发展路线。
1958 年至1966 年也是我国电视剧的早期发展阶段。1958 年6月15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上海电视台10 月25 日播出了该台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红色的火焰》,此外还有广东电视台的《谁是姑爷》,1960 年,黑龙江、吉林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三月雪》,天津电视台播出了《搬家》。在这8 年时间里,我国共播出了100 多部直播电视剧。所谓直播电视剧,是演员在演播室内表演,摄制人员通过摄像机和话筒,把图像和声音变成电讯号送到导演操纵台,导演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镜头顺序切换组接,直接播映出去。直播电视剧受其表演与欣赏同时性的限制不得不在荧屏上沿袭话剧的舞台形式,人物对话成为直播电视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此时的电视剧还没有形成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
1966 年2 月26 日播出的《焦裕禄》是最后一部直播电视剧。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广播电视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1967 年5月23 日北京电视台直播《首都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 周年大会》的实况,并从此陆续播出八个“样板戏”——京剧《龙江颂》《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节目十分单调,以转播舞台政治性演出为主。但这时的转播工作做得比较细致,不但事先分好镜头,而且写出详细的转播分镜头本。这种工作模式一直延用至今,有效提高了转播的艺术性和技术质量。1973 年以后,北京电视台引进了彩色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电视节目开始向录像播出过渡。这一转变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文艺节目的制作播出,具有革命性意义。录像技术的采用,不仅使文艺节目不再一瞬即逝,而且能够制成录像带予以保留、重播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使电视文艺节目具备了可以进行后期加工这一有利条件,可以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视文艺的质量。
1976 年以后,大批优秀的戏剧、音乐、歌舞、曲艺、杂技节目重新在舞台上演出,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不断丰富。这一时期北京电视台转播了几次大型文艺晚会,在全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电视文艺在反映时代脉搏、表达人民心声方面的巨大作用。1976 年12 月21 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了《诗刊》编辑部主办的诗歌朗诵会,1977 年1 月北京电视台组织编排了专题文艺节目《我们永远怀念您啊,敬爱的周总理》。此外,录制播出的话剧《于无声处》《丹心谱》《左邻右舍》都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反响。一批长期被打入冷宫的传统戏曲节目,也重新与观众见面。
有关传播媒介娱乐史纲的文章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典范,这种根据城市特色来定位的模式,已经是一种普遍共识。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这种智慧城市集群趋势,加以各个级别智慧城市的生态标准,可以使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立体化的满足。......
2023-07-02
承特色学府之德泽,铸学校发展之辉煌,秦皇岛市卫生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打造特色专业,这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形成的学校财富,更是学校的优势。护理学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也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是秦皇岛市示范专业和河北省骨干专业,在唐秦地区一直享有盛誉。特色办学使学校的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遍布唐秦及京津、海南等地,许多学生成为各医疗院所骨干。......
2023-10-26
在第二章中,瑞吉欧教师在瑞吉欧儿童研究共同体的支持下,对作为个体学习者和集体学习者的儿童研究是发自内心的儿童研究。教师做发自内心的儿童研究,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如以前述的梅园小学为例,因学校具有持续多年开展具体的儿童研究的基础,及其建基于儿童研究之上的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每年都会吸引省外的参观者来访。......
2023-07-30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二要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精神。以学校文化节为载体,以温馨教室建设为抓手,以创建班级特色为目标,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与人文环境。教研员是负责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又被称作教师的教师。因此,唯有聚焦教研,方能共同成长。......
2023-11-16
面对社会对商科专业人才多样化、层次化的需求,一流商科专业大多根据本校的特色和办学条件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或专业优势。西南财经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关注新兴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模式,以互联网金融及支付结算为办学特色”等。......
2023-08-25
开家旧衣裁改店都市中产阶级的衣柜中,总有几件落伍的高档旧衣,穿之无味,弃之可惜,说不准某件旧衣还有一段令人动情的回忆,就更不舍得拿去“赈灾捐助”。小改大也并非不可能,但需要顾客另提供面料,设计至关重要,拼接不当就会将一件旧衣改成另外一件旧衣。但要注意一定要独一无二,否则改衣店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开家时装改衣店既方便了群众,又给商家带来了利润,真可谓一举两得。......
2023-12-01
[2]今天的列五中学继承了学校重视艺体教育的传统,将“艺体见长”打造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成立了体育俱乐部和艺术中心,开展各项艺体活动,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
2023-10-26
因为在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中,“柔性”和生产效率是相互矛盾的。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使用计算机来调控多种专业机床,能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调整生产方式,从而使得多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抗衡。而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成熟,工业生产的“柔性”将进一步提高。......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