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的兼容关系

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的兼容关系

【摘要】:用“向下兼容”这个词来描绘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四者的关系是非常形象的,同时从四种20 世纪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向下兼容”的现象出发,又是认识电视这一传播媒介本质的最佳路径。整个20 世纪,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就是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相继诞生,而又“向下兼容”的过程。在这次“向下兼容”中,网络媒介的“视听读”功能兼容了电视的“视听”功能,甚至是书籍和报刊的阅读功能。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在观察电视电子传播媒介家族中的地位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来自于电子产品的广告中。

这个现象叫作:向下兼容。

用“向下兼容”这个词来描绘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四者的关系是非常形象的,同时从四种20 世纪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向下兼容”的现象出发,又是认识电视这一传播媒介本质的最佳路径。整个20 世纪,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就是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相继诞生,而又“向下兼容”的过程。

20 世纪的前50 年,是广播的时代;20 世纪的前80 年,是电影的时代;20 世纪的后50 年中的前40 年,是电视的时代;20 世纪的最后10 年,是网络时代的开始。

从1895 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罗斯人波波夫对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到20 世纪20 年代广播的诞生;从革命导师列宁对广播“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赞叹,到法西斯主义者在电台麦克风前的声嘶力竭;从日本关东大地震时人们从失火的家里首先抱出的收音机,到美国记者默罗那震撼人心的“这里是伦敦”的广播。广播经历了20 世纪的最动荡最具有新闻需求的前半叶,但在20 世纪40 年代末的电视面前,它突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除了听音乐、晨跑、坐车时使用广播最方便,在其它情况下,广播可以满足的需求电视也都可以满足。

面对电视对广播的吞噬,理论工作者最合理的解释:并不是谁吃掉了谁,电视也是一种广播,只不过电视在具有了广播的一般功能外,还多了一些功能。在这次“向下兼容”中,电视“视听”功能兼容了广播的单纯“听”的功能。电视兼容的广播,可以说是20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向下兼容说”的第一次佐证。

当然电视不仅仅在“兼容”广播,它又同时在“兼容”另一个极有魅力的媒介——电影。

电影和广播同是近代光电科学献给20 世纪最漂亮的两个礼物。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地下室里放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时,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世界。当人们丢开华丽的歌剧院包厢,忘记剧中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而钻到地下室去观赏仅仅只有几分钟的电影时,50 年后加拿大人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命题,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电影,创造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影像世界。但是在西方的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在中国的20 世纪80 年代,如日中天的电视夺走了电影的光芒,电影在电视面前有点手足无措。(www.chuimin.cn)

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刻起,艺术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者把电影与电视看成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然而随着电视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无法找到电影与电视作为不同艺术种类本质区别的佐证,在20 世纪80 年代的中期,笔者在报刊和《电视艺术的走向》一书中,论述了源于匈牙利电影学家贝拉·巴拉兹的观点:电影电视同源论。

电影电视同源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电影、电视因采用相同的语言,而同属于视听媒介,电视是以更大的文化兼容度,兼容了电影,电影不过是电视的一个光电时代的先声产品。

在电视诞生之后的这次“向下兼容”中,电视先进的“视听”功能兼并了电影落后的“视听”功能。

电视兼容了电影,这是20 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向下兼容说”的第二次佐证。

这个新颖的观点在出现后不久,就遇到了挑战。这个挑战者就是飞速发展的网络媒介。在网络世界里,电视马上就呈现出一种无法避免的衰败现象。这时,我们就又一次看到了前面已经发生在广播、电影身上的旧媒介为新媒介所兼容的现象。当年,发生在广播和电影那里的无奈,今天又落到了电视的身上。同时,陪着电视一起衰败的还有电视的“老冤家”报纸、期刊甚至书籍。

网络媒介以无与伦比的巨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文化兼容度,使广播、电影和电视的内容可以融于网络之中。今天的电视曾经让昨天的广播变成了它的声音部分,今天的电视曾经让昨天的电影变成了它的文化传播系统中的艺术门类之一,今天的电视又成了网络媒介大系统中的一个小小的视听子系统。

在这次“向下兼容”中,网络媒介的“视听读”功能兼容了电视的“视听”功能,甚至是书籍和报刊的阅读功能。这是20 世纪和21 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向下兼容说”的第三次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