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香港电影业商业上风-传播媒介娱乐史纲

香港电影业商业上风-传播媒介娱乐史纲

【摘要】:任何国家的电影发展史,实质上都体现出政治、艺术和商业三个因素的博弈,香港电影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商业电影在与“政治”和“艺术”的博弈中,总体上处于优势的地位,这也是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台湾电影有所不同的地方。以拍摄商业片为盈利目的的电影公司是香港电影产业的主体。香港的大小电影公司都有明确的市场,1947 年,在中国解放战争中成立的永华影业公司,由于失去了大陆市场,迅速走向衰落。

任何国家的电影发展史,实质上都体现出政治艺术商业三个因素的博弈香港电影也不例外

香港电影历史上也曾经拍摄过政治和宣教类型的影片,黎民伟就曾经拍摄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先生北上》等新闻片,抗战爆发之后流亡到香港的上海电影人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爱国影片,如蔡楚生的《前程万里》,汤晓丹的《民族的吼声》等。香港的长城公司及凤凰公司等都承袭了中国20 世纪30 年代的左翼电影的风格,以朱石麟导演为领军人物,拍摄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影片,并得到了中国大陆的支持。20 世纪50 年代,香港的许多小规模公司的市场主要依赖于台湾,为此台湾国民党当局组建了“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加入该组织的公司才能在台湾上映影片,以此方式在政治上牵制香港电影公司。

香港电影也不乏追求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影片,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也曾经对香港的电影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关锦鹏的《胭脂扣》,李翰祥的《垂帘听政》,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等,其艺术成就都受到了世界电影学者的普遍认可。以徐克为代表的受新浪潮电影影响的新一代香港电影导演,把新颖的电影技法与传统的类型电影相结合,改变了香港传统类型片的走向,使香港的类型片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商业电影在与“政治”和“艺术”的博弈中,总体上处于优势的地位,这也是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台湾电影有所不同的地方。以拍摄商业片为盈利目的的电影公司是香港电影产业的主体。香港的大小电影公司都有明确的市场,1947 年,在中国解放战争中成立的永华影业公司,由于失去了大陆市场,迅速走向衰落。由上海的天一公司发展而来的邵氏兄弟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以东南亚华人华侨观众为自己的主体观众,拍摄满足他们认同祖国文化并同时满足自身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娱乐影片的需要,也因为大量粗制滥造草草而就的电影被称之为“七日鲜”。

类型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主流作品。香港电影的历史,几乎就是以武打片喜剧片为主体的类型影片史,其他的类型片包括鬼怪灵异片、情色片、伦理片、爱情片、历史片等。香港电影把武打片、喜剧片以及后来将武打喜剧结合起来的功夫喜剧片演绎到极致,在国际电影市场风靡一时。(www.chuimin.cn)

类型电影主要围绕这四个娱乐因素大做文章:以角斗与幸存为核心因素的功夫片、以滑稽为核心因素的喜剧片、以魔幻为核心因素的鬼怪灵异片、以性为核心因素的风月片与爱情片。四个核心因素相互杂糅,又形成了如功夫喜剧片、爱情喜剧片、功夫鬼片、爱情鬼片、喜剧鬼片等。粗俗情节是香港电影的常见现象。对此,大卫·波德维尔把这个现象视为香港电影的一个特色,并认为这是香港电影能够在世界各地社会下层取得认可的成功秘密之一:

不管来自何种文化,迎合大众化市场的电影,都要侧重向坐跌、绊倒、排泄功能、爬梯意外等低俗的生活笑料……香港大众电影里的粗俗手法,可谓走到了完全失控的地步,典型的港片会出现吐痰、呕吐与挖鼻孔,甚至拿厕所与口腔大造文章,周星驰在《逃学威龙》像嚼香口胶般大嚼避孕套,还吹起泡来。[15]

与香港类型片相伴随的是香港的电影明星制,“造星”现象成为香港电影的另一大传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