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辐射能是各类物质的固有特性。显然,热辐射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现象。通常把波长在0.1~100μm范围的电磁波称为热辐射。于是有α+ρ=1 当热辐射投到气体上时,由于气体对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则可认为ρ=0。于是有α+τ=1 热辐射投射到物体表面后的反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区分反射类型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粗糙度。......
2023-06-23
现代文学是在期刊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同时也是期刊家族中最重要的门类。从最早的期刊内容统计中可以看出,除新闻、政论之外,小说和诗歌从来都是最多的内容。
《瀛寰琐记》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文学期刊之一,创刊于1872 年。在其刊载的笔名为“海上蠡勺居士”的一篇《叙》的文章中,谈到了这本杂志的办刊方针:
尊闻阁主人慨然有远志焉。思穷薄海内外,寰宇上下惊奇骇怪之谜,沈博艳丽之作,或可以助测星度地之方,或可以参济世安民之务,或可以益致知格物之神,或可以开弄月吟风之趣。[2]
从其表述上,我们看到中国早期期刊在追求杂志之“杂”时,没有忘记那些“弄月吟风”的文字是其重要的内容。
1897 年,美国的双月刊《星期六晚邮报》创刊,而后这个期刊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中产阶级的消遣刊物。此刊注重小说、非虚构文学与漫画,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文学与漫画后来成为世界大众期刊的常规内容。1914 年,中国一份号称追随《星期六晚邮报》的期刊《礼拜六》问世,并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的代表流派之一的“鸳鸯蝴蝶派”的主阵地。《礼拜六》的主编之一周瘦鹃回忆这个刊物曾经的盛况时说:
每逢星期六清早,发行《礼拜六》的中华图书馆门前,就有许多读者在等候着。门一开,就争先恐后地涌进去购买。这情况倒像清早争买大饼油条一样。[3]
下面是《礼拜六》创刊词的摘录:
或问子为小说周刊,何以不名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而必名礼拜六也。余曰: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人皆人事于职业,惟礼拜六与礼拜日乃得休暇而读小说也。然则何以不名礼拜日而必名礼拜六也,余曰:礼拜日多停业交易,故以礼拜六下午发行之,使人亢睹为快也。或又曰礼拜六下午之乐事多矣,人岂不欲往戏园顾曲、往酒楼觅醉、往平康买笑,而宁寂寞寡欢、踽踽然来购读汝之小说耶?余曰:不然,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卫生、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也。品买笑觅醉顾曲,其为乐转瞬即逝,不能继续以至明日也。读小说则以小银元一枚,换得新奇小说数十篇,游倦归斋,挑灯展卷,或与良友抵掌评论,或伴爱妻并肩互读。意兴稍阑,则以其余留于明日读之。晴曦照窗,花香入坐,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故人有不爱买笑、不爱觅醉、不爱顾曲,而未有不爱读小说者,况小说之轻便有趣如礼拜六者乎。礼拜六名作如林,皆承诸小说家之惠,诸小说家夙负盛名于社会,礼拜六之风行可操券也。若余则滥芋编辑,为读者诸君传书递简而已。[4]
中国近代小说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近代中国出现了宏大而长久的文学期刊热,几乎所有的文学思潮、文学思想、文学流派都有相对应的文学期刊,而每一次文学热潮的兴起,都会伴随这一时期文学期刊的风行。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出现。期刊和报纸的副刊、小报共同为之作出了贡献。其中被阿英称为“清末文艺杂志四大权威”的《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体现了文学期刊的广泛影响力。1933 年到1934年曾被称为“杂志年”,仅1933 年的上海就出版了至少200 种杂志。到1935 年全国期刊已经由1932 年的200 多种增加到1500 多种,其中文学杂志和文艺杂志成为主体。其间较有影响的文学期刊包括:
2.《文学》1933 年创刊,主编傅东华;
3.《现代》1933 年创刊,主编施蛰存;
4.《文学季刊》1934 年创刊,主编郑振铎;
5.《小说》半月刊1934 年创刊,主编梁得所;
6.《人世间》1934 年创刊,主编林语堂;
7.《学文》1934 年创刊,主编叶公超;
8.《太白》1934 年创刊,主编陈望道;
9.《水星》1934 年创刊,主编靳以、卞之琳。(www.chuimin.cn)
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学杂志中,社会批判文学与娱乐文学的关系十分微妙。
晚清小说,本意倡导社会批判文学,也就是梁启超提倡的政治小说,在诸多娱乐特征明显的文学杂志创刊号的发刊词里,也时常把严肃的文学目的写入其中。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公开倡导文学娱乐性的人在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却受到严肃的批评,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不合时宜。对此,虽然朱自清认为“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梁实秋用“菜刀虽然可以砍强盗,但其实是做菜的工具”来解释他小品文的文学理念,可总体说来娱乐文学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受到主流舆论的认可。
林语堂、梁实秋、张恨水、张资平等人的作品在当时的娱乐文学期刊市场上很受欢迎,比如张恨水在期刊上连载小说的稿酬可以达到每千字6 元,跟鲁迅一样。但他们都曾经受到左翼文人的贬斥,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也非常边缘。鲁迅对张资平的小说用了一个“三角讽刺”,黎烈文突然终止张资平小说在《自由谈》上的连载,也都是在批判这种爱情小说的不合时宜。
同时,社会批判文学期刊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娱乐文学。社会批判的娱乐价值主要体现在“抒愤”和“解题”两个因素上。一方面要通过小说诗歌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提出社会问题寻求解答。因此,大量的“左翼文学”如同“左翼电影”,不仅仅是社会革命的宣传品,对于苦闷之中的大众则是痛快淋漓的娱乐品。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在“文学”与“革命”之间时常是模糊的。对此,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有一段话表达对张资平的嘲讽:
“革命”和“文学”,若断若续,好像两只靠近的船,一只是“革命”,一只是“文学”,而作者的每一只脚就站在每一只船上面。当形势好的时候,作者就在革命这一只船上踏得重一点,分明是革命者,待到革命一被压迫,则在文学的船上踏得重一点,他变了不过是文学家了。[5]
鲁迅从作家的角度谈文学与革命,但如果从读者的角度看,文学和革命可能都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文学的“新时期文学”现象中,文学期刊出现一次中国期刊史上的“井喷”现象。除中央一级文学期刊外,全国每一省、每一大城市甚至是许多中小城市,都出现了一种文学期刊,包括可以刊登长篇小说的大型文学期刊。这时期较有影响的包括以刊载短篇小说为主的《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刊载中长篇小说为主的《十月》《当代》《收获》《花城》及刊载外国文学的《译林》。
如果说上述文学期刊的总体倾向是“纯文学”,娱乐性特征并不明显的话,那么这一时期出现的大批通俗文学期刊,则是面对市场,满足广大受众的娱乐需求。在80 年代中期,大批故事报刊与刚刚普及的电视机中播出的电视剧,构成了当时中国受众的主要娱乐来源。这些故事报刊一度以猎奇、色情、暴力等元素为主,一时占据了中国街头报摊、车站报亭。
这时期较有影响的通俗文学刊物是《故事会》《龙门阵》《今古传奇》,其中的《故事会》1985 年的第6 期,印数高达760 万册,创造了中国出版史文艺书刊发行数的最高纪录。1998 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五,传阅率曾经达到8%。
《故事会》栏目包括:笑话、百姓话题、名人讲故事、我的故事、智慧小屋、东方夜谈、16 岁故事、故事传递、外国文学故事鉴赏、战争故事、阿P 系列幽默故事、民间故事全库、历险故事、谈古说今、幽默世界、社会故事。
《故事会》的栏目,在“三性”(情感性、幽默性、传奇性)的办刊追求下,几乎就是各种娱乐要素的分类集合,以至于后期出版了大量的分类别单行本,继续成为市民及农村读者和旅行文学的热门书。
期刊也是为其它艺术形式提供了展示平台,不再局限于学术和欣赏两个方面。美术、摄影、戏剧、电影等一切视觉和表演艺术都在期刊里找到了自己的展示空间,同时这些类别的期刊也成为期刊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1932 年,程砚秋主办了《剧学月刊》(实务由徐凌霄负责),栏目内容包括:剧种研究、戏剧界人物、戏剧史料、剧本新作、西方戏剧述评。
京剧是中国20 世纪非常重要的娱乐样式,身为京剧表演大师的程砚秋把自己对戏剧的热爱扩展到了舞台以外。在《剧学月刊》的第1 期,他发表了《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并在随后赴欧考察,其一年之后带回的2000 种剧本、5000 张图片和近千种戏剧文化书籍,成了《剧学月刊》的重要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期刊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大众的娱乐读物。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军方主办的《解放军文艺》一时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中国文艺期刊。《解放军文艺》创刊于1951 年,以刊登军事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革命斗争回忆录、诗歌等文学作品为主,兼及戏剧、曲艺等其他文艺形式的作品和文艺评论,同时,以一定的篇幅发表地方题材的作品。电影《牧马人》中,还有身处塞外的主人公在土坯炕上读这本杂志的镜头。“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文学、文艺期刊停刊。《解放军文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里唯一的主流文化期刊,可谓文化沙漠里的一片绿洲。1968 年6 月《解放军文艺》停刊后,全国再无一份公开发行的文艺类期刊。1972 年复刊的《解放军文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内停刊时间最短的文艺类期刊,也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发行时间最长的期刊。
文摘是期刊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样式,体现了整合、摘录等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在内容方面,以文学和新闻为主。1922 年,在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地下酒吧的房间里,华莱士夫妇创办了《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一开始,编辑人员从其他杂志收集文章,摘要后汇集成册,最后通过邮购方式发给读者。后来该杂志成为直接邮寄销售的先驱之一,并发展成世界上最大出版商之一,曾经以50 个版本,19 种语言,在世界160 多个国家销售。该杂志被形象地称作“曾是候诊室及中产阶级床头历史悠久的必备之选”。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摘类杂志《读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刊于1981 年1 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有关传播媒介娱乐史纲的文章
发射辐射能是各类物质的固有特性。显然,热辐射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现象。通常把波长在0.1~100μm范围的电磁波称为热辐射。于是有α+ρ=1 当热辐射投到气体上时,由于气体对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则可认为ρ=0。于是有α+τ=1 热辐射投射到物体表面后的反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区分反射类型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粗糙度。......
2023-06-23
第一节“新学”与“美育”:新思潮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日益衰败,西方的新思潮快速向我国传播,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借助西方的新思潮、新观念来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观念,西学东渐日趋明显。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其美学观点在中国近现代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这一股启蒙思潮的兴起,美育受到了高度重视。......
2023-07-22
当前传统文化题材动画最突出的问题便是题材重复、扎堆严重。这一方面是因为经典作品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人物和剧情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改编成功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是市场主导下的逐利行为,电视剧集、经典题材生产成本低,风险较小,更容易得到投资者们的青睐。[7]在完成发行的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中,选材重复现象明显,一些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
2023-08-17
中国美学理论的起步虽然较晚,但一经产生就会通中西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既受西方美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同时又饱含华夏文明的积极因素。他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诠释,已成为中西比较美学难以逾越的高峰。可以说,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开拓者。......
2023-11-20
一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产生,是与中国近代初期多事之秋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因此,它的创设可视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起初,中国近代高等学校地位的重要性并不为当时大多数人尤其是当局者所认识。尽管如此,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仍具有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同文馆毕竟开了创办新学校的先河。......
2024-01-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建议一、关于体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1.加强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在指出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之后,强调它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之后十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2023-11-29
近现代有很多美术教育研究者和评论家把中国历史上的美术教育看成“技”的美术教育和“艺”的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自鸦片战争开始便拉开了序幕,并随之发生改变。王国维先生在中国首先提倡美育,并且提出在中国要以美育取代宗教的缺位,所谓“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也采取了有关政策保障了美术教育事业。这次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3-07-23
综观2000年至今的数十部中国魔幻电影,改编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故事的翻拍率和题材的重复度很高。改编纵然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段,但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的改编比例明显高于此前的魔幻电影及同期的其他电影类型,显示了一种保守化的创作倾向。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五花八门的噱头背后,决定电影价值的依然是影片自身的质量,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提升质量才是中国魔幻电影进步的不二法门。......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