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所著,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辨证一》2.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独未有隙积一术,古法: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谓六幂皆方者。......
2023-08-07
(1)动物的饲养与角斗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物质生产的发展,已经使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同时,社会文化也出现了一个繁盛时期。王公贵族和越来越多的“士”的出现,开始成为游戏的群体。
中国的先秦时代,出现了许多有特色的游戏活动。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战国策·齐策》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鞠者。”这些记载中所提到的“斗鸡”“走狗”“六博”“踏鞠”等活动,都是当时社会中非常盛行的游戏。
《左传》中有一个季氏斗鸡的故事。一方给鸡身上披上铁甲,另一方给鸡爪戴上金属的套子,这样两鸡争斗起来就更为凶猛,也更为有趣。这种斗鸡方式可以说明当时的斗鸡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庄子·达生篇》有一则讲述一个人饲养斗鸡的故事。里面谈到为了培养一只合格的斗鸡要经过长达40 天的调教,一直把鸡驯得“望之似木鸡”时,这只鸡才具有超常的战斗力。这段故事反映了先秦时代斗鸡活动盛行的场面以及优秀斗鸡的条件。实际上,先秦时代的斗鸡游戏,不仅在王孙贵胄家中非常盛行,在民间也蔚然成风,说明这一游戏在社会各阶层都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在汉魏时期,斗禽十分盛行:斗鸡、斗鸭、斗鹅都风靡一时。曹植之《斗鸡诗》: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
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斗蟋蟀始于唐天宝年间。当时这种游戏主要流行于京师的宫廷、贵戚和豪富之家。到了南宋,斗蟋蟀风行朝野,市井平民乃至僧道尼姑都好此戏,还出现了专门买卖蟋蟀的职业。明代的宣宗皇帝对于斗蟋蟀十分痴迷,是个有名的“蟋蟀皇帝”。他曾迫令民间每年向皇廷进贡蟋蟀。在皇帝的“倡导”下,豪绅官吏、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蟋蟀为乐,捕捉蟋蟀也成为当时一种风尚。
(2)智力游戏
在中国先秦时期,“六博”的出现,标志中国的竞技游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项智力游戏不同于动物的竞技,其更具有文明游戏的特点。
六博:双方各六子,六黑六红,又有骰子六枚,故称“六博”,是一项带有赌博性的棋类游戏。此游戏出现于夏商,盛行于战国,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几乎都有关于“六博”活动的记载,内容涉及君王、诸侯、贵族、大夫、士和平民等各个阶层。例如《说文》云:“(六博)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乌曹作薄。”乌曹是夏桀的臣子,说明六博这种游戏早在夏朝时就被创造出来。在《史记·殷本纪》有商帝武乙与天神玩六博的故事:“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谬辱之。”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古老的棋类游戏——围棋。(www.chuimin.cn)
《论语·阳货》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乎?为之,犹贤乎已。”这里的“博”,指的是六博;“弈”,指的是围棋。写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将六博与围棋并称,说明围棋起源相当古老。在《孟子》中还提到了一个棋术非常高明的人叫“奕秋”。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开始衰亡、封建制刚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大发展时期,数学、天文学、军事学以及体育艺术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围棋这种与数学和军事学相关的攻战布阵斗智的游戏形式,也很快成为当时社会上十分盛行的风尚。
汉代还有一种叫“弹棋”的游戏,其棋局的形状、棋子的数量和玩法都是模仿蹴鞠而制成的。这种游戏曾被曹操所禁止,但到了魏文帝的时候,这种游戏又在皇宫盛行,魏文帝曹丕自己就是一个“弹棋”迷。曾与王粲等人分别作有《弹棋赋》,称颂这种非常令人迷恋的游戏活动。
在世界各国的早期的棋类游戏中,往往都有着技术流派和运气流派两个分支。汉代的“格五”是棋类由运气向技术过渡的标志。“格五”取消了“六博”的掷骰子的方法,用技术来替代运气,这是棋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象棋这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游戏形式,也是在唐宋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唐代相国牛僧儒曾在《玄怪录》一书中讲到,在唐代宝应元年发掘的一个古墓中发现一个棋局,棋子都是用金属制成,具有王、上将、军师、辎车、马、六甲等不同类型。这与现代象棋相比,在形制上极为相似,被称为“宝应象棋”。一般人们把“宝应象棋”看作是现代象棋的始祖。宋代象棋的形制已与现代完全相同。司马光和晁补之分别发明的“七国象棋”和“广象棋”在形制和方法上也与现代的象棋有许多相似之处。
始于唐宋时期的骰子戏和叶子戏等游戏形式在中国游戏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骰子戏在唐代称为“投琼”或“彩战”,只要根据骰子的“彩”来决定胜负,玩法简单又可以用于赌博,很快流行起来。唐玄宗和杨贵妃就常在宫中以投琼为乐。叶子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纸牌游戏,后来发展为影响力广泛的马吊牌。
尽管在明清思想保守禁锢的时代没有出现多少新形式的游戏,但明清时期是我国游戏史上棋牌类游戏大发展阶段,围棋、象棋等形式都已达到了巅峰阶段。清代乾隆时期还形成了九个象棋流派。一些围棋象棋的棋谱和书籍也被大量印发出来,它们对于后世的棋戏影响深远。
在牌类游戏方面,明清时期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是马吊牌和麻将牌。在《金瓶梅》第51 回就有潘金莲和王潮儿斗马吊牌的描写。这种马吊牌变化繁多,娱乐性很强,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马吊牌是麻将的前身,麻将大约诞生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相传由太平军传入宁波,由江浙闽粤沿海地区再传到天津、北京,随即扩展到全国。由于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还可以用来赌博,所以很快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一种牌类游戏方式。
(3)体育竞技类游戏
体育从以军事训练为主的社会活动而蜕变为游戏,这使得体育这一概念至今仍然让今天的人们误视为一种旨在锻炼身体服务社会的实用活动。
实际上,从人类雅文化娱乐时代开始,体育竞技活动就完全成为了一种游戏。
古代中国的体育竞技中,最有名的游戏就是“踏鞠”。踏鞠,又叫蹴鞠,是我国最为原始的足球游戏。这种游戏活动早在3000 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在殷商用来占卜的甲骨文中就有踏鞠的记载。蹴鞠是足球运动的最早源头和雏形,甚至在刘向的《别录》“寒食蹴鞠,黄帝所造,以练武士”中,把我国蹴鞠的起源一直追溯到了上古时代。但就现有资料考证,蹴鞠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十分普及。西汉的汉武帝和霍去病都是蹴鞠爱好者,并专门设有挖于地下的“鞠城”。《汉书·艺文志》中有25篇蹴鞠经,描写皇帝贵族玩蹴鞠的情景。
汉魏时代是中国游戏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由于社会财富的进一步集中,门阀制度的形成,道家的无为思想的影响,使社会形成了一个游戏的热潮。此时的官家游戏异常火爆,主要有蹴鞠、棋戏、斗禽。
文学的个体活动特点,使其往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但游戏不同,游戏是大众文化活动,伴随着经济而发展。闲暇的时间、富足的生活是游戏的社会条件和个体可以游戏的前提。于是,在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唐宋,开始了中国游戏的一个成熟的时代。
中国现代的民间游戏几乎全部来自于唐代,而宋代的市民化和商品化,又使游戏得到了最广泛的开展。唐宋的游戏在形态上有着巨大的进步,这一时期对传统游戏形制和方法都做了必要的创新和改革,如蹴鞠在汉代是由毛发充于其中,而在唐代就变成了充气的“气球”。这种球踢起来又轻巧又富有弹性,比汉代的“鞠”要完美精致得多。另外,汉代的蹴鞠是在地下的“鞠城”中进行,到了唐代也改为在地上的球场中进行。马球在唐代时称为“击鞠”,玩马球时游戏者骑在马上,手执一柄头部弯曲的棍子,用棍子击打地上的球,最后用筹来计算胜负。这项游戏一是要求骑乘的马匹受过很好的训练,二是要求比赛者的骑术非常娴熟。由于当时盛行养马,精通马术的人也很多,因此马球游戏得以在唐代广泛开展。唐玄宗本人就是击鞠好手,他曾经参加过与吐蕃人进行的马球大赛,并且把吐蕃人打得大败。唐代的许多地方都修筑了马球场。宋代的马球游戏依然盛行,宋代文人创作的许多《宫词》中,就经常提到宫中嫔妃们玩耍马球时的情景。“步打”与马球相近,不同的是,步打游戏是一种在地面上徒步持杖打球的娱乐活动,类似现代的高尔夫球。唐代时,玩步打游戏的主要是一些嫔妃,到了宋代,步打已经成为一种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大型游戏活动,直至金、元时期,步打游戏仍在社会上流行。
唐宋时代的游戏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普及化和通俗化特色。汉魏的门阀制度的消失,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还有对外的文化交流,都使游戏在这个时代走出了皇宫官舍,来到民间。例如在宫廷中盛行的角抵、相扑在民间也广为流行。唐代时的平民百姓一到寒食节、清明节的时候,就纷纷玩起蹴鞠,宋代的民间蹴鞠活动更为普及,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蹴鞠活动的民间组织,如圆社、蹴鞠打球社等。
明清时期的游戏形式,基本上是唐宋时期的延续,这一时期游戏的总体特点是种类齐全但创新不多。在形式和种类上,明末时期堪称游戏的集大成者,凡是在古代流行过的诸多游戏活动到了明清都十分盛行。明代的蹴鞠活动不但在男子中广泛开展,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妇女的喜爱。李渔《美人踢球诗》有云:“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诗中描绘了当时妇女玩耍蹴鞠游戏时那种娇柔多姿的情形。荡秋千、放风筝等一些技巧性较强的传统游戏形式在明清也广为盛行,特别是受到妇女和儿童的喜爱。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关于吴月娘、李瓶儿、潘金莲、惠莲等几个女子一起打秋千的描写,惠莲荡秋千时,手挽丝绳,身子站得直直的,脚上踩定踏板,也不用人推送,那秋千飞起在半天云里,忽地又飞降下来,好像飞仙一般。放风筝也是明清时期的一项十分普及的传统活动。风筝起源十分古老,早在宋代时期,放风筝的习俗已经盛行于民间,到了明清,放风筝活动在妇女和儿童中广泛开展起来。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写到过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境,翻阅“金陵十二钗正册”时,看到册中画有两个人在放风筝的情节。曹雪芹还写过一部介绍风筝品种和制作技艺的专著,书中记载了各种风筝的品种并附有题咏和绘图。
有关传播媒介娱乐史纲的文章
《梦溪笔谈》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所著,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辨证一》2.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独未有隙积一术,古法: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谓六幂皆方者。......
2023-08-07
从人们日常对娱乐的认识看,心情、活动方式两个因素与娱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娱乐的概念与三个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1.休闲;2.游戏;3.艺术。此外,在谈到与娱乐有关的概念时,还有必要谈一下关于“畅”的概念。“畅”,也可译成“心流”或口语中的“爽”。[12]“畅”的感觉,就像我们经常会在完成一个有难度的事情后,会大喝一声“爽”一样,其是一种较高的心理的快乐境界。“畅”实质是娱乐的一个心理因素特点的呈现形式。......
2023-11-03
如前文所述,对媒介娱乐的认可程度,特别是对虚拟游戏的认可程度与对现实的否定程度成正比关系,如在《历史》一书中,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道:在玛涅斯儿子阿杜斯王当政的时代,吕底亚全国发生了严重的饥馑。成功人士与普通人在从事现实工作时的最大不同,就是成功人士处于一种“自愿”的工作状态。网络游戏补全了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破碎的图画。......
2023-11-03
随之而来的是对成年人的批评,因为他们选择了跟孩子们一样的消极的娱乐方式并沉浸其中,从而导致在网络上忘却了现实并忽视了作为成人应有的社会责任。一旦我们玩起了游戏,在游戏外面,“现实”里的事情就不再发生,至少,不再以现在这样的方式发生了。这些从现实世界出走、脱离了正常生活的人,会引发一场社会气候的巨大变化,相形之下,全球变暖简直像茶杯里的一股乱流罢了。......
2023-11-03
士人阶层中本来就存在从理学内讧而来的追求孔孟本意的思想潮流,清朝建立后,文字狱威吓相加,于是就产生了主导整个清朝最重要的学问形式——考据学。考据学有两个源头。一是考证五经与孔孟思想本意的内在冲动,二是外在的政治管制造成的思想钳制。考据成了清朝最了不起的学问。那个时代的人,你的荣华富贵和职业生涯都取决于你能读多少中国传统古书,记得多少古书的内容。考据的流行刺激士人追求成为大学问家,成为博学鸿儒。......
2023-08-28
现实娱乐与媒介娱乐并不是永远完美的,所以,无论现实或者网络游戏多么美好,但完全沉溺于其中的人几乎没有。网络游戏比以往的电影电视更迷人的地方,在其更易于让玩家感到自豪。因此,任何人都可能对网络游戏产生不同程度的“上瘾”现象。网瘾现象,说明了网络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娱乐性。网络游戏已经显示了其在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的特有传播能力,而这一切才仅仅是开始。......
2023-11-03
中国版协游戏工作委员会对游戏作品的分类如下:图1-8按照游戏平台分类(二)按照内容架构分类对于游戏类型的初创、发展、演变的“类型研究”在国外游戏研究中,已经成为重要领域。在电子游戏行业,通常将游戏分为八大类:需要注意的是,一款游戏并不一定只有一个特点,可能综合了多种类型的特点,业内称之为复合型游戏。在大型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中,其内容包括动作、音乐、模拟等多种类型。......
2023-11-24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游戏玩家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数字游戏的发展也被赋予了个性化的诉求,针对玩家的不同身份结构和心理需求,不同类型数字游戏的出现,满足了这一庞大群体的个性化多元需求。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动作类游戏开始从卡通画风向3D的流畅画面过渡。与其他游戏类型不同,虽然RPG游戏的表现是立体、多元的,但其根本都是故事情节的表现。图7-8数字游戏《太鼓达人》9.模拟仿真游戏模拟类游戏是让......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