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娱乐作品中的恒量因素:角斗与幸存

娱乐作品中的恒量因素:角斗与幸存

【摘要】:后来除人与人角斗以外,还有人和兽的角斗。武侠小说和电影应该说是中国人对世界娱乐文学和电影的一个贡献,其核心的娱乐元素就是角斗。新中国成立后也拍摄了大量反映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影片。拍摄制作大量此类影片的实质是意识形态宣传和娱乐相结合的结果,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理念的宣传内容以及以角斗和幸存为模式的娱乐内容,以战争片、反特片等影片形式呈现给观众最终达到宣传和娱乐的目的。角斗的结果是胜利,也就是幸存。

“斗”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人类解决矛盾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都会产生胜利的喜悦。自古以来,全世界的人们都把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角斗当成娱乐。

中国古代有许多角力类型的游戏,如:斗蟋蟀、斗鸡、斗鸭、斗鹅、斗鹌鹑、斗牛、斗蚁、斗茶、斗草等。以始于唐代的斗蟋蟀为例,宋人顾文荐在《负曝杂录》中说:“斗蛩之戏,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以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南宋宰相贾似道堪称斗蟋蟀的专家,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专著《促织经》,成为中国昆虫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蒙古大军南下包围军事重镇襄阳时,这位军事统帅仍然在斗蟋蟀。明宣宗朱瞻基,人称“蟋蟀皇帝”,《聊斋志异》中那一篇脍炙人口的《促织》,就是取自于这位皇帝的事迹: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取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从动物的角力到人的角力。中国的角抵游戏可以追溯到上古,据说古代的英雄人物蚩尤,头有角,耳如剑,与人相斗,善于用角抵人。这种角抵游戏后来发展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演变成了戏剧,另一方向演变成了体育。今天我们看到的体育竞技,都是由大量的民间角斗游戏转变而来的。罗马时代,罗马人每遇大人物安葬时,往往让犯人或奴隶进行角斗,当作安葬的典礼。达官贵族为取悦民众,往往在广场中举行这种野蛮血腥的游戏。后来除人与人角斗以外,还有人和兽的角斗。

恺撒曾经用角斗表演取悦民众,他在任民政官期间,举办过有320 对角斗士参加的表演。拉·乔万尼奥里的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中,曾经对罗马的角斗场面有过非常精彩的描写:

坐在各处看台石阶上的平民们,不时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食物,他们吃东西的胃口很好,有的人吃咸肉,有的人吃冷猪肉或者灌肠,也有人吃一种用凝乳和蜂蜜做馅的包子或者面包干,他们一边吃一边开玩笑,讲种种俏皮话,和不很文雅的挖苦话,他们无忧无虑地交谈高声哄笑或者喝着葡萄酒……

走在最前面的第一对角斗士,是鱼网角斗士和鱼盔角斗士,角斗表演必须由他们开始。虽然他们两个人中,一个不久就要送命,但他们还是一边走一边安静地交谈……

一百个角斗士,在观众的掌声和喊声之下,在斗技场上绕了一圈,当他们在苏拉的座位下经过时,就抬头了,按照角斗士老板阿克齐恩的嘱咐齐声高喊:

伟大的独裁者,我们向您致敬……

鱼盔角斗士的短剑一下子刺伤了他的左肩,鲜血顿时像喷泉一般迸射出来,但无论如何鱼网角斗士还是带着他的鱼网跑开了,他跑了三十几步就转身对着鱼盔角斗士大声喊道:一点轻伤没有关系。接着,他开始高声唱道:

来啊来啊漂亮的高卢小伙子,

我找的是鱼,并不是你,

来啊来啊漂亮的高卢小伙子!

歌声刚一停,看台上就爆发一阵快活的哄笑……

鱼盔角斗士已经准备一下子结果对方的性命,不料鱼网角斗士突然抬起身子,抓住短剑,用力刺进自己的心脏,直到胸脯上只留下一个剑柄,鱼盔角斗士连忙拔出了上面已经沾满了热气腾腾的鲜血的短剑,鱼网角斗士的身体在剧烈的痛苦中痉挛得弯曲起来,他用了非人的可怕的声音喊道:

万恶的罗马人!

接着,他倒在地上死了。[8]

在欣赏叙事和表演的娱乐活动中,矛盾冲突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动物之间或人之间的血肉搏杀渐渐被故事的冲突所取代,成为表演戏剧和阅读文本的核心。艺术家和作家寻找了大量的矛盾冲突:官与民、警与匪、正与邪、帮与派、国与国、拳打脚踢、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唇枪舌剑、勾心斗角……(www.chuimin.cn)

武侠小说和电影应该说是中国人对世界娱乐文学和电影的一个贡献,其核心的娱乐元素就是角斗。与之类似的是美国人的西部小说和西部片、欧洲人的骑士小说和骑士片、日本人的武士小说和武士片。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记述了朱家、田仲、剧孟、郭解这些生活在秦汉时代侠士的生平。他赞叹这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诺必承的美德。曹植的《白马篇》描述了侠客的英姿: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有观点认为,《水浒传》这部作品的前一半是伟大的,而后一半是拙劣的。前一半是行侠和聚义,是侠客传记,后一半是招安和讨逆,是对正统的附会。中国武侠小说成熟于民国,积贫积弱的社会,呼唤阳刚之气,加之小报的出版,市民的增多,于是新武侠小说应运而生。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为新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则使这类小说的影响力登峰造极。

中国的武侠文学也有历史脉落,其线索如下:史家侠客文字,代表作是《左传》和《史记》;侠客诗,代表作是《白马篇》;江湖侠义小说,代表作是《水浒传》;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是“金庸小说”。

中国电影的两次类型片的热潮,其起点都是武侠电影,一个是《火烧红莲寺》,另一个是《少林寺》。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中有多种类型是基于“角斗”的因素而存在的,其中最主要是以下四种类型电影:西部片、黑帮片、战争片、警匪片。

以战争片为例,几乎所有世界古代和近代的著名战争,特别是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世界和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热门题材。现代题材的电影中武器是使用最多的道具。平民百姓和军迷对兵器的兴趣和知识最初都是源于电影。新中国成立后也拍摄了大量反映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影片。拍摄制作大量此类影片的实质是意识形态宣传和娱乐相结合的结果,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理念的宣传内容以及以角斗和幸存为模式的娱乐内容,以战争片、反特片等影片形式呈现给观众最终达到宣传和娱乐的目的。

角斗的结果是胜利,也就是幸存。

人人都会有一种恐惧的心态。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关梦的实验,结果发现许多人的梦都与害怕从高处摔下来有关。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害怕摔下来的感觉看起来与人类的发展起源有关,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恐惧感。人类社会是在一种适者生存的斗争中发展的,斗争的胜利者就是幸存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将之虚拟化后呈现在媒介上就是比赛,而比赛的胜利形式就是幸存。

逃亡也是角斗与幸存类电影的一个常见故事情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日本商业电影中,有影响力的就是以逃亡情节为主线的《追捕》。在电视娱乐中最多的节目样式就是比赛。任何内容,包括许多大家平时不喜欢做的事,只要去比赛,就具有了娱乐的功能。电视娱乐节目让成人们在电视里做小孩的游戏,他们会在胜利时欢呼,因为他们在一次模拟的生存斗争中成为“幸存者”。许多本来没有展示趣味的节目,如一个烹饪节目,在电视里就往往变成一个烹饪比赛的节目。观众在这个时候的兴趣已经不在美食上,而在比赛的胜负上。电视娱乐节目中最受欢迎的各种“秀”,就实质并不在“秀”,并不是某种技能的展示,而是比赛。如近年来热播于世界电视屏幕的各路比赛,包括音乐比赛:《美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舞蹈比赛:《舞林争霸》《舞林大会》;技能比赛:《英国达人秀》;户外过关比赛:《幸存者》《极速前进》《荒野求生》;厨艺比赛:《谁是大胃王》《食字街头》;搞笑比赛:《明星大整蛊》《中国喜剧人》;创业比赛:《学徒》《拯救贫穷大作战》;智力游戏比赛:《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一站到底》;选美比赛:《选美小天后》《全美超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