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有为创办天游学院-研究天地人物之理

康有为创办天游学院-研究天地人物之理

【摘要】:1926年3月,康有为在上海愚园路194号游存庐创办天游学院。《天游学院简章》称:(一)宗旨本院为学术最高深之研究院,以研究天地人物之理,为天下国家身心之用为宗旨。天游学院第一期学生仅有20余人,后陆续增加到30余人。如万木草堂由他一人讲解,天游学院则延请教师。天游学院讲学和万木草堂不同,最有特色的是讲授“诸天”。康有为主讲于天游学院,讲堂内悬有联云:“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知周乎万物,仁育乎群生。”

1926年3月,康有为上海愚园路194号游存庐创办天游学院。《天游学院简章》称:

(一)宗旨 本院为学术最高深之研究院,以研究天地人物之理,为天下国家身心之用为宗旨。

(二)学制 本院采书院制,致师弟之亲。并酌采学校制,各科设助教,院中设管理员。

(三)学科

(甲)道学 经学、历代儒学、史学

(乙)哲学 天文、地理、电学、生物、人类、人道、周秦诸子、东西洋哲学、心理、论理、人群、灵魂、鬼神、大同。

(丙)文学 散文、骈文、诗、词、曲、书、画。

(丁)政学 政治、宪法、理财教育、列国。

(戊)外国文 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任人选习。

(四)入学

(甲)招考 本院每学期招生一次,名额不限。

(乙)程度 大学或中学毕业,及旧学有相当学力者。

(丙)考试 国文论题,或兼缴呈成篇著作,预科、本科同。特别生:仕学知名者免考。

(丁)具书 填具入学志愿书,并须由妥实保证人填具保证书,然后入学。

(五)学级 初入院者入预科,补习经、史、子、文各学,以植根柢,毕业升入本科。倘有好学之士,不能依规定学科修业者,亦得来院随意听讲,为特别生。

(六)年限 本科二年,预科一年。特别生不拘年限,天才亮特者不限。

(七)考试 每学期及学年之终,举行考试一次。

(八)升学 本科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给与毕业证书。预科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升入本科,不及格者留院。

(九)纳费 每学期学费四十元,膳宿费五十元,杂费六元,各科同。均于入学前缴纳。

(十)退学 学生不得无故自行退学,如有正确理由,须由保证人证明,或家长来信,经本院允许乃可。已缴各费概不发还。

天游学院第一期学生仅有20余人,后陆续增加到30余人。康有为自称:“上海各大学人数动辄千百,我院只有二三十人并不为少。耶稣有门徒十二人,尚有一匪徒在内,今其数遍于天下,岂在多乎?”

天游学院,由康有为任校长兼主讲,龙泽厚任教务长兼讲经学,阮鉴光教日文,况周颐教词曲、罗安教英语。讲学的内容和方法,与万木草堂讲学近似,但时隔30余年,跟随社会的发展和康有为思想的演变,也有异同。(www.chuimin.cn)

康有为在天游学院每周讲授2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吸取万木草堂讲学的经验,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听讲与自学相结合,鼓励学员立志、立大志,说:“凡百学问皆由志趣而出,志大则器大。若仅志于富贵禄位,所谓器小也。志小则器小,语以天下之大,岂能受哉!立大志则必砥砺名节,涵养德行,通古今中外之故,圣道王制之精,达天下之奥,任天下之重。”他在万木草堂讲学时,也鼓励学员立志、立大志。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在学员的帮助下,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当时起了很大影响,这时也曾讲及,但对汉学(古文经学)、宋学的抨击,已没有过去那样鲜明。他在万木草堂讲学时,揭橥孔子改制,宣称“圣经已为刘秀篡,政家并受李斯殃”,接着,在《强学报》上,发表《孔子纪年说》,说孔子“凡所称为尧、舜、禹、汤、文、武成功盛德,皆孔子所发也”。在《孔子改制考》中,更说:孔子创立儒家,提出一套他自己创造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撰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在天游学院讲学时,虽和过去一样“尊孔读经”,却在讲学中宣传“仁道”,强调自黄帝、尧、舜开物成务,以厚生民。孔子垂学立教,以迪来士,都是“仁道”。还认为佛教普度众生,也是一种“仁道”。在讲学中他还着重阐明:孔子之学有义理、经世之分。义理就是德行,经世就是政事。宋学本于《论语》,朱熹为其嫡嗣。宋、明以来之学,皆其系统,属于义理之学。汉学本于《春秋》中的《公羊》《穀梁》,董仲舒为《公羊》嫡嗣,刘向为《穀梁》嫡嗣,近于经世之学。鼓励学员通“四史”“三礼”“三传”,由董仲舒而述《春秋》,由朱、陆而求《论语》。再博考《通鉴》《通考》和“四朝学案”,这样,也就能得到学术纲要了。他的讲学,已不是过去那样只宗今文、猛击古文经学和宋学了。

康有为博览古籍,学识深厚,出国十余年,尤多见闻,讲学中也有较万木草堂讲学时改革之处。如万木草堂由他一人讲解,天游学院则延请教师。如万木草堂主要讲经、史、子、集,天游学院也讲外文,延请英文、日文教师,即在讲经、史、子、集时也较过去多所发挥。如讲文学时,说是古今好文章只有20余篇,李斯《谏逐客书》为第一,贾谊《过秦论》为第二,其次是司马相如、刘向、刘歆、谷永、扬雄、匡衡诸家,把过去深诋的刘歆也列入其中。讲史学,则纪传体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主。编年体主张精读《资治通鉴》,以为左宗棠、胡林翼都圈点或用以治军。

康有为擅书法,讲学时也讲金石书法,告诫学生:“写字须先摹碑,五日一换;能摹百碑,即可拔群绝俗,若欲成家,则镕铸古今,截长去短,得其神似,而不取其形貌。吾徒有卢某者,学柳毕肖,终身不得名。盖学柳太似,为柳一生之奴隶耳。”有时折笔挥毫,还叫学员观看,“平腕竖锋,虚拳实指,挥洒自如”。

天游学院讲学和万木草堂不同,最有特色的是讲授“诸天”。

康有为办“天游学院”,自署“天游化人”,有“天游化人”印章,题青岛别墅曰“天游园”。“诸天”讲,正是他“天游”的构思和对“诸天” 的潜研。

康有为主讲于天游学院,讲堂内悬有联云:“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知周乎万物,仁育乎群生。”他的“诸天”讲构思很早,如今专题讲授,认为地球和金、木、水、火、土诸星球一样,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游星,都在天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也是天人。但人们不知自己是天人,眼光短浅,只知有一家、一乡、一国、一地球之事,只可称之为家人、乡人、国人、地人,以致苦而不乐。如能觉察到自己是天人,那么“人之生也,与乐俱来,生而为天人,诸天之物,咸备于我,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康有为从望远镜观察到火星上有火山冰海,从而推断其他星球也有人类。“因推诸天之无量,即亦有无量之人物、政教、风俗、礼乐、文章焉”,进而相信将来人类一定能飞出地球,到月球或其他地球去,星际交通必将发展。为了教学的需要,他还花了1000元巨资,向礼和洋行购得一架德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有时半夜带学员观看天象。据唐以修回忆:

尝忆岁某夕,先生召天游学院诸生,集于所居天游堂庭阶之西偏,时夜将半,凉风飒洒,纤云四卷,天宇澄澈。须臾,皓月东升,清光流辉。园中四顾寂静,林木疏影泻地。先生曰:“美哉!斯境可矣。” 乃出远境,相率矫首引望。仰窥云汉星月,灿灿光芒晔煜,咫尺相距,不禁目炫神往也。先生复进左右,莞尔而言曰:“人生天地间,智愚贤不肖,虽各有其差,而终身役役,内摇其心,外炼其精,忧乐相寻,小者则忧其身,忧其家;大者则忧其国,以及天下。常苦忧多而乐少。然见大则心泰。吾诚能心游物表,乘云气而驾飞龙,逍遥乎诸天之上,翱翔乎寥廓之间,则将反视吾身、吾家、吾国、吾大地,是不啻泰山之与蚊虻也。奚足以撄吾心哉!况诸天历劫,数且无穷,又何有于区区吾人哉!”

康有为在这年写有《诸天讲自序》,首先说明“人人皆当知天”,“皆当知地为天上一星”。说:

吾人生而终身居之践之立之者,岂非地耶?岂可终身不知地所自耶?地者何耶?乃日所生而与水、金、火、木、土、天王、地王同绕日之游星也。吾人在吾地,昔昔矫首引镜仰望土、木、火诸星,非光华炯炯,行于天上耶?若夫或昏见启明,熠耀宵行于天上,尤人人举目所共睹。然自金、水、火、木、土诸星中,夜望吾地,其光华烂烂,运行于天上,亦一星也。夫星必在天上者也,吾人既生于星中,即生于天上。然则吾地上人,皆天上人也,吾人真天上人也。人不知天,故不自知为天人,故人人皆当知天,然后能为天人;人人皆当知地为天上一星,然后知吾为天上人。

他又说:自己“游历诸国,足遍五洲,全球百国之政艺俗日输于脑中耳目中”。感到:

爱恶相攻而吉凶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惟天生人有欲,不能无求,求之不给,不能无争,争则不能无乱。一战之惨,死人百万,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故诸教主哀而拯救之,矫托上天神道设教,怵以末日地狱,引以极乐天国,导以六道轮回,诱以净土天堂,皆以抚慰众生之心,振拔群萌之魂,显密并用,权实双行,皆所以去其烦恼,除其苦患,以至极乐而已。然裹饭以待饿,夫施药以救病者,终未得当焉。以诸教主未知吾地为天上之星,吾人为天上之人,则所发之药,未必对症也。

康有为在政变以后,遍游各国,目睹战乱,“弱肉强食”,也看到各种宗教“施药以救病,未必对症”,都是“诸教主未知吾地为天上之星”,从而“因读历象考成,而昔昔观天文焉”。最后说:

哥白尼出,乃知地之绕日,奈端乃发重力之吸拒,天文乃有所入。今测银河之星已二万万,况银河仅得涡云天十六万之一乎?其他占验,尤巨谬不足辨。……吾之谈天也,欲为吾同胞天人发聋振聩,俾人人自知为天上人,知诸天之无量人,可乘为以太而天游,则天人之电道,与天下之极乐,自有在矣。

康有为自称:“丙寅,讲学于天游学院,诸门人咸请刻布此书,以便学者”,从而付印。

康有为在天游学院讲演“天游”的讲稿虽已无存,但从1930年(庚午四月),即康氏逝世以后,中华书局仿宋排印本《诸天讲》中,可以看到他对“诸天”的理解。

《诸天讲》凡《通论篇》第一、《地篇》第二、《月篇》第三、《日篇》第四、《游星篇》第五、《彗星篇》第六、《流星篇》第七、《银河天篇》第八、《霞云天篇》第九,《诸天二百四十二天篇》第十、《上帝篇》第十一、《佛之神通大智然不知日月诸星诸天所言诸天皆虚想篇》第十二、《历篇》第十三、《仪象篇》第十四、《附篇》第十五等15篇,另附《月球图》。

《诸天讲》成书前,康有为曾告诉日本犬养毅:“仆尚有《诸天》一书,尤为非非之想,以视区区地球,藐尔不及沧海之一滴,不及山岳之一尘也。……俯视忽忽,曾几何时,变化至此。”

《诸天讲》“未出版而先生逝世”,但这部著作还是在他逝世不久就刊印出版了。在这部著作中,留下了康有为对“诸天”的看法,留下了他对天文、星象的窥测,成为研究康有为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遗著。

天游学院学生姓名可考的有:任启贤、李维新、刘天启、翁冰、钱定安、唐以修,林奄方(原名张汉文)、陈鼓征、蒋贵麟、李钻铮,官道尊、李瑜、陈启泰、李微尘、李纪元、董云裳、董宝泉、邓昀等。钱定安在康有为逝世后,曾整理《大同书》,于193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蒋贵麟则在20世纪70、80年代在台湾整理出版《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康南海先生游记汇编》《康南海先生未刊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