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期间,是新政陆续颁布的过程,也是新旧两党复杂斗争的过程。在这四次斗争中,可以看出帝党掌握了起草上谕权,任用新人,颁行新政,进行变法,并向后党反攻,而后党则掌握军政实权,在“诏定国是”后,首先从人事安排上黜退翁同龢,引进荣禄,以后即待机而动。后党则先行试探,而有文悌的严参康有为,以后即暂告缄默,从容布置,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扑灭新政。......
2023-11-03
6月11日,光绪“诏定国是”后,13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上折,“为国是既定,用人宜先,谨密保维新救时之才,请特旨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图自强”,以为康有为“忠肝热血,硕学通才,明历代因革之得失,知万国强弱之本原”,所著各书,“善能借鉴外邦,取资法戒,其所论变法,皆有下手处”。“其才略足以肩艰巨,其忠诚可以托重任,并世人才,实罕其比,若皇上置诸左右,以备顾问,与之讨论新政,议其先后缓急之序,以立措施之准,必能有条不紊,切实可行,宏济时艰,易如反掌”。又保荐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⑪折上,光绪皇帝命康有为、张元济于6月16日(二十八日)预备召见,黄遵宪、谭嗣同送部引见,梁启超总理衙门察看具奏。
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康有为首先陈述中国在外国的逼迫和分割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非尽变旧法不能自强。光绪表示同意,说“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有为接着向光绪指出,近年来不是完全没有变法的行动,但只是“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他认为所谓变法,需要把制度法律先行改订,否则只是变事,不是变法。他请求光绪统筹全局,“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并说他研究过各国变法的情形,西方各国经过了300年才富强起来,日本“维新”30年就强了,中国好好变法,3年就可以自立。光绪认为他讲的条理很详细。
康有为又问:“皇上既然知道非变法不可,为什么长久没有举动,坐看国家危亡?”光绪防人偷听,注视一下帘外,然后叹息说:“奈掣肘何!” 康有为领会“上碍于西后无如何”,说:“皇上可以就权力能够做到的先做,虽然不能尽变,如果扼要地做几件大事,也可以救中国。不过现在的大臣大都老朽守旧,不懂世界大势,要靠他们来变法,是没有希望的。”又说:“这些大臣,位高年老,精力已衰,兼差又多,无从读书。即使叫他们办学堂、办商务,他们年轻时从来没有学过这些东西,实在不知所办。皇上决定变法,只有擢用有才干的小臣,给以官职,准许他们上条陈,观察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予以破格擢用,办理新政。至于守旧大臣,可以保持他们的原有俸禄,使之没有失位的恐惧,他们便不会阻挠新政了。”光绪表示同意。
康有为又着重指出八股试士的危害性,“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光绪也说:“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故致此。”
光绪问:“当前财政困难,怎样筹款?”康有为举出日本发纸币、办银行,以及印度田税等,并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要患贫,可患的是“民智不开”。他又对答了译书、游学、游历等事,请求光绪多下诏书,以为皇帝的诏书一下,新政就可朝令夕行。
经过这次召见,光绪准备重用康有为,因荣禄、刚毅等反对,只给了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职位,准予专折奏事。
康有为抓着专折奏事的特殊待遇,不断地上奏折、递条陈,有的自己具名,有的为别人草拟,在短短的3个月中,上了不少新政建议,包括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面的除旧和布新的建议。今按照时间先后,将这些建议表列如下(见表7-1):
表7-1 “诏定国是”后康有为新政建议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www.chuimin.cn)
续表
由上表可知,“诏定国是”后康有为的新政建议,是“诏定国是”前历次上书的补充和发展。
第一,“诏定国是”前的上书,主要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和吁请变法,以及“富国”“养民”“教民”的一般原则。“诏定国是”后的奏疏,则是每项新政的具体办法而专折请求。“诏定国是”前的历次上书,概括地阐述了康有为政治改革的全套计划,如今则是根据过去上书加以扩大和具体化。
第二,“诏定国是”前,康有为联络帝党等不当权官僚,代拟奏稿,轮流递折,“耸动上听”,如6月1日代杨深秀拟《请定国是而明赏罚折》;6月8日代徐致靖拟《请明定国是疏》等配合上书,“以正趋向”。“诏定国是” 后,又广通声气,续为捉刀,很多关键性的新政建议,是出于康、梁之手,而由别人署名的。例如废八股改策论,废除束缚知识分子的旧习,开设兼习中西的学校,这是戊戌变法的大事。康有为既不断建议,又邀集帝党拟折递呈,如6月17日代宋伯鲁拟上《请改八股为策论折》,又附片请催举经济特科;6月22日代徐致靖拟上《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6月30日代宋伯鲁拟上《奏请经济岁举归并正科并各省岁科试迅即改试策论折》;7月6日代徐致靖拟上《请酌定各项考试策论文体以一风气而育人才折》。又如《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刊物,由于张之洞的操纵、汪康年的“经理”,改良派的宣传阵地几乎“易辙”,康有为又请宋伯鲁于7月17日上《改时务报为官报折》,上谕允准后,康有为自己也在8月9日上了《恭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和《请定中国报律折》。等到新旧斗争日趋激烈,后党阻挠日益显露,又代徐致靖拟《冗官既裁请置散卿以广登进折》《密保袁世凯折》,代宋伯鲁拟《请惩办谭锺麟折》,代杨深秀拟《请奖陈宝箴折》。可知“诏定国是”后,康有为等改良派联络侍读学士、御史等不当权官僚配合上书,抑扬舆论,对关键性的政治改革尤为注目。
第三,“诏定国是”前的上书,提出了变法的步骤;“诏定国是”后的新政建议,一步步地深入。如6月中旬,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试策论,此后即请开学校,请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接着,又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6月中旬,请停弓刀石武试,改设学校,此后即请裁绿营、放旗兵、改营勇为巡警,仿照德、日两国兵制练兵。说明他的“扼要以图”循序渐进,以逐步达到他的政治改革要求。然而,“不变则已,要变全变”,8月以后,即一再吁请开制度局。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到“诏定国是”后短短两三个月中,新政建议的迫切和新政上谕的迅颁;另一方面,又因为顽固派层层阻挠,迫使改良派的要求“全变”。当然,即使想望“全变”,在百日维新时期,改良派又存有妥协。这个问题,后面还将探索。
于此,根据上表内容,将康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关于除旧和布新的主要建议,列表7-2如下:
表7-2 康有为关于除旧和布新的建议
从表中可知:
第一,康有为关于除旧和布新方面的新政建议,布新多于除旧,因为布新就是相当于除旧。
第二,康有为上述四方面的建议,在政治方面希望开制度局、立宪法、设议院;在经济方面要求保护工商业,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以适当的发展;在军事方面要求重练海陆军,挽救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废科举、办学校、译新书,以培养新的人才,这说明他要求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企图挽救瓜分危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第三,康有为在“诏定国是”后的新政建议,在过去历次上书中大体涉及,而“百日维新”期间,则专折吁请。1898年7月以前,以军事方面和文教方面的建议为多;此后,即侧重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建议(9月,在军事方面又请练海陆军而强中国,但这是“统筹全局”,是由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兼及军事方面的),说明改良派对政治、经济方面改革的迫切。
应该指出的是,《戊戌奏稿》代阔普通武拟的《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后来所上《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谢赏编书银两乞预定开国会期并先选才议政许民上书言事折》,都引用此折。但《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所录阔普通武原折却与康有为《戊戌奏稿》在时间、文字以至思想内容上都有不同,从而有人怀疑康有为《戊戌奏稿》有伪,并专门编入《康有为戊戌真奏议》⑬一书。
关于《戊戌奏稿》的真伪问题,准备在下面一节专门探究,这里先就代阔普通武所拟折稿的不同,试予剖析。
康有为代阔普通武拟上之折,《戊戌奏稿》署“六月”,《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则作“七月初三日”。后者不称“国会”而称“议院”,也没有“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云云。这种情况,只有三种可能:一是阔普通武上了两个“立宪”的奏折;二是从拟稿到送上经过改写;三是《戊戌奏稿》有问题。如果说是两个奏稿,一般重申前折,不会自相矛盾;如果是阔普通武送上时改写过的,又不致全文几无相同。查《戊戌奏稿》是宣统三年辛亥五月在日本排印的,我曾看到此稿的清抄本,也是同年所抄,这时离戊戌已有13年,康有为自称奏稿“戊戌抄没”,此折来源不明,如果出自康有为后来追忆补苴,那就会有失原貌。
问题是,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对“定宪法、开议院”的看法究竟怎样?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有为《日本变政考》一书,有助于对康有为“立宪法、开议院”的理解。
故宫本《日本变政考》的写呈时间,正是“百日维新”期间,其中关于定宪法、开议院的主张,可以反映康有为这一时期的看法。
《日本变政考》认为开制度局是日本变法的一大关键。康有为在按语中说:“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艺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维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盖执旧例以行新政,任旧人以行新法,此必不可得当者也。故惟此一事,为存亡强弱第一关键矣。”⑭
《日本变政考》宣传“三权鼎立”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卷一就说“泰西之强”,在于“政体之善”。在于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说:“其言政体有三:其一立法官,其一行政官,其一司法官。立法官,论议之官,主造作制度,撰定章程者也;行政官,主承宣布政,率作兴事者也;司法官,主执宪掌律,绳愆纠谬者也。三官立而政体立,三官不相侵而政事举。”为了消除光绪对立宪法、开议会和“三权鼎立”的顾虑,康有为又引用日本宪法公布后“不但无减君权,且益增助君权而壮国威”为例,请求立宪法、开国会。
《日本变政考》以民选议院为“维新之始基”,说:“日本变法,以民选议院为大纲领。夫人主之为治,以为民耳。以民所乐举乐选者,使之议国政、治人民,其事至公,其理至顺。”⑮认为设立议院可使君民相亲相爱,“君之保民如保其子女,民之爱君如爱其父母,互相爱也,互相保也,虽万年长存而不亡可也”⑯。可知他虽讲“民选”,而实质是尊君,要使政治改革后“增助君权”。当然,他这里所说的“民”,也不是真正广大人民,而主要是地主、官僚、富商出身而有资产阶级倾向的这些人,他强烈要求改变封建体制,使之通过政治改良,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
然而,他又认为中国“民智未开”,还不能马上开议会,只能“以君权雷厉风行”,“乾纲独断”,并引日本为例,说“然民智未开,蚩蚩自愚,不通古今中外之故,而遽使之议政,适增其阻挠而已。令府、州、县开之,以奉宣德意,通达下情则可。日本亦至二十余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开国会,尚非其时也”⑰。日本变法24年,而后“宪法大成,民气大和,人士知学,上下情通。而后议院立,礼乐莘莘,其君亦日益尊,其国日益安,此日本变法已成之效也”⑱。只是州县村乡的议会“不可不开”,而国议院则“未可先开”。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乾纲独断”的皇帝身上,而国家议院的设立,尚待循序渐进,这就反映了改良派的软弱性。
照此说来,《戊戌奏稿》中代阔普通武所上之折,讲“三权鼎立”,要求改变专制政体,是和《日本变政考》一致的;但要求“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与《日本变政考》有出入。《戊戌奏稿》印于政变以后,存有疑点,倒是《自编年谱》所说:“内阁学士阔普通武尝上疏请开议院,上本欲用之。吾于《日本变政考》中,力发议院为泰西第一政,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上然之。”与《日本变政考》的思想相近。
尽管如此,“百日维新”,康有为还是吁请“立宪法、设议院”的,还不能因为代阔普通武所上之折有问题,不能因为对国家议院“未可先开” 有妥协,而对立宪法、开国会的根本主张产生怀疑。
有关康有为传的文章
“百日维新”期间,是新政陆续颁布的过程,也是新旧两党复杂斗争的过程。在这四次斗争中,可以看出帝党掌握了起草上谕权,任用新人,颁行新政,进行变法,并向后党反攻,而后党则掌握军政实权,在“诏定国是”后,首先从人事安排上黜退翁同龢,引进荣禄,以后即待机而动。后党则先行试探,而有文悌的严参康有为,以后即暂告缄默,从容布置,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扑灭新政。......
2023-11-03
梁启超则于9月25日由塘沽乘轮逃亡日本。康有为抵日后,他们共同计划“勤王求救”。康有为自1898年10月25日“入神户”,而次年4月3日由横滨东渡,滞留日本共5个月10天。在此时期,刊布“密诏”,发出《奉诏求救文》。康有为为了扶植光绪复辟,不惜把“密诏”改窜,表示“奉诏求救”。“帝后之争”,光绪无权,康有为是早向日本透露的。......
2023-11-03
次年,“从事算学,以几何著《人类公理》”。《人类公理》是康有为较早发挥“大同”学说的专著,但它未有存本。言“实理”“公理”与《自编年谱》所云《人类公理》思想相泐。难道中国人民备受帝国主义蹂躏,这是“人类公理”吗?康有为认为“人类平等”是“几何公理”,所以要“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要“以互相逆制立法”,使之平等。......
2023-11-03
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主张虚君共和、君主立宪。“虚君共和”,所“虚”之“君”,即清废帝溥仪。欧洲不少国家,“皆师英为立宪君主制,日本、波斯亦师之”。他遍游欧、美,考察各国情况,“其所以不立民主而为立宪君主者,以民主必以兵争政权、争总统,而日日召乱,则法纪必废,民无所托命,国亦危矣。惟有君主世袭,则国本坚固不摇”,还是以君主立宪为好。......
2023-11-03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西夏进攻北宋后,范仲淹被调去抗击西夏,因为立下大功,重新得到宋仁宗重用,做了朝廷的副宰相。宋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与范仲淹商议,希望想出一套富国强兵的好计策来。他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实行改革。为了保证新政的实行,范仲淹设置按察使到各地监视新政实施情况,对不合格的官员进行除名;有贪赃枉法的,就要撤换。宋仁宗也下令废除了新政。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2023-08-30
所谓“反对袁世凯的假共和”,是毫无根据的。接着,谭嗣同“说袁勤王”,结果袁世凯告密,政变发生,六君子遇难。为此,康有为是深恨袁世凯的,在他出亡海外期间,多次指斥袁世凯,称为“袁贼”。无论从时间、条件上,还是康有为的函札中,都没有他“反对袁世凯的假共和”的踪迹。......
2023-11-03
⑥在第一次上书时,对在朝的大臣,更是多方奔走,寄予厚望。第一次上书不达的教训是,大臣阻格,格不上达,不但无“吐哺握发” 的周公,并且尸位素餐,壅塞鬲闭。上书不达的另一教训是:“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且遭朝士大攻,视为“病狂”。......
2023-11-03
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这个暗杀团,成为国内两湖、江浙地区革命活动迅速掀起的重要火种。《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从清朝的封建统治和种族迫害说到革命的必要,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理论严加批驳。这个纲领的实质,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它为革命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犀利武器。从此,推翻清朝成为时代主流,保皇会保皇臣清的面目也......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