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保健养生的最高境界:大道至简

保健养生的最高境界:大道至简

【摘要】:保健养生、健康长寿的最高境界是顺乎自然,这便是大道至简,也就是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但是,大道至简,不等于我行我素;无为而治,不等于无所作为。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大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大道至简,借用毛泽东先生的话,是思想认识水平“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升。

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开始关注保健养生,向往健康长寿。古今中外,关于保健养生的学说可谓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生活方式只涉及人们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显然,我们探讨保健养生、延缓衰老,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路更广,不能仅仅局限于怎样吃、怎样动。更何况,关于如何吃、如何动的说教如此之多,常常自相矛盾,我们到底该听谁的?

历朝历代王公贵族最讲究保健养生,他们当中活到百岁的能有几人?反观民间的百岁老人,有谁整天把保健养生挂在嘴上?由此可见,对于那些保健养生的说教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广西《玉林晚报》搞过一项调查研究,采访100位年逾百岁的长寿老人。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各行其是。有的吃荤、有的吃素;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清贫、有的富有;有的读书多、有的不识字……没有找出共同的规律。他们各自走出一条独特的生命轨迹,都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目标。唯一可信的解释是,他们都顺乎自然,都履行了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要让自己的生命轨迹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相处,才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同、生命轨迹不同,别人的经验无法复制。

老子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保健养生、健康长寿的最高境界是顺乎自然,这便是大道至简,也就是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www.chuimin.cn)

但是,大道至简,不等于我行我素;无为而治,不等于无所作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任何人的生命轨迹,必须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大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不脱离这个“大道”,那么他的生命活动就是有序的、合理的。他用不着整天去考虑如何吃、如何动、如何养生保健。这样的人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自然和社会之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自觉、觉悟。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进入了一种自觉、无为的状态,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孔子的话启示我们,天人合一的境界并非生来就有,需要长期修炼,自觉养成。健康教育专家一再告诫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与大道无道、无为而治并不矛盾。

健康具有时间维度,你今天的行为决定着你的将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不仅包括学习和进取,也包括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对人类健康构成主要威胁的三大类慢性疾病,虽然在中老年期发病,但是致病因素的作用从青少年时期逐渐积累。因此,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从今天开始,不要推到明天。

健康具有空间维度,你的躯体与心理相互影响,你的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健康不仅系于物质,还系于精神、系于社会和自然。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坐标,才能成为一个睿智的人,一个自觉的人,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是一种思想境界,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人类是智慧生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们与其他生命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大脑。人类的健康绝不是局限于躯体,还包括心理,还涉及人与社会及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追求健康长寿,要提高到认识的层面、心理的层面、人与自然和社会相协调的层面。这就是卡尔·鲍林所说的“健康取决于你对生命的态度、你的思维、你的眼光和知识”。

大道至简,借用毛泽东先生的话,是思想认识水平“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升。保健养生,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我们的大脑,不懈地探索自然、探索社会、探索生命、探索自身。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磨炼着我们的大脑,丰富着我们的知识,塑造着我们的气质,使我们的生命活动与自然、与社会协调一致。你的思想认识向着自由王国跃升,将会引领你把握正确航向,选择健康的生活,展示精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