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是系统工程,其研究和应用包含以下4个部分,缺一不可:1.发现对某种疾病具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如果能够锁定这个异常基因,就可能成为精准医学的应用领域。至此,你完成了精准医学的第一步:发现了对“X瘤”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X瘤激酶”。......
2023-11-03
衰老是基因密码和生命历程共同决定的。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涵盖生活环境、营养、行为习惯、受教育程度、家庭、职业、社会交往、经济收入等。自从一个人降临这个世界,其生命历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因素,都对他的衰老和寿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生命历程中的各种因素,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标。
生命历程的影响因素如此之多,该从何处入手?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要从生活方式入手。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呢?健康教育专家总结出“十六字令”: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要求人们从膳食、行为习惯、心理等3个方面去履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十分有益的。
十六字令只是一个大体的原则,并没有给出量化的规定。什么是合理?什么是适量?什么是平衡?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去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这就是个体化。所有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人,都必须个体化,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原则也不例外。
就拿饮食来说,什么是合理膳食?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取决于基因、生命阶段、生活环境、行为习惯、活动量、健康状况等众多因素。
人类属于异养生物,我们的身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我们一生中要不断地吞食其他的生物,作为自身的能源和建筑材料。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一直从生活环境中采集食物,东吃几个野果,西吃几片树叶,间或能吃到昆虫和肉。我们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由体内信息控制系统指挥和协调。当身体出现能量匮乏,信号传递到“饥饿中枢”产生饥饿感,促使进食;当进食达到一定的量,信号传递到“饱中枢”产生饱腹感,便停止进食。因此,我们的膳食跟着感觉走。
实际上,远古时期的人类根本不考虑什么合理膳食,有吃的就不错了。假如说人类的发展历史为200万年,我们在199.5万年的历史中多数时间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于是,我们的身体逐渐进化出能量存储机制,在食物充足时可以多吃一些,把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存储起来,以备食物短缺时使用。在人类历史上,造成衰老、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和营养不良。
农业文明产生之后,人类的食物来源逐渐丰富起来。但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主要矛盾仍然是如何解决饥饿的问题。人类普遍关注合理膳食,仅仅是最近不到100年的事儿。(www.chuimin.cn)
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转变,人们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我们渐渐地发现,人群中胖子越来越多,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过去,引起早衰和提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过度劳累、传染病等;而现在,主要原因转变为三大类“慢性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量的医学研究把这种转变归因于生活方式,也就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于是,怎么吃、怎么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其实,三大类慢性疾病走到前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了。这些慢性病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在过去,人群平均预期寿命很短,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活到老年,因此,上述三大类慢性疾病在总体疾病谱中所占比例较小。
现代人类社会中,三大类慢性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致占死亡构成比的80%。这些慢性疾病的病因复杂,属于多因素致病。所谓多因素,无非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我们每个人能够自主控制的内容仅限于生活方式。今天的人们如此重视生活方式,这是可喜的,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前提:人类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主要归功于社会进步,而不是归功于生活方式。社会进步解决了温饱,保障了饮水卫生,控制了传染病,让“人生70古来稀”成为历史。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追求活得更久、活得更健康,那就只能求助于改善生活方式了。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假设您所生活的环境是一座城市,拥有100万人口,目前的人群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假设您今年30岁,您对自己的健康和寿命有较高的期望,努力争取延缓衰老,希望健康地活到100岁。无形之中,您与这座城市中的同龄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您凭什么与别人竞争呢?我们大家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呼吸一样的空气,饮用相同的水,享受同一个社会保障体系。您必须有独特的优势,才能从同龄人群中脱颖而出。首先,您的遗传基因不能有重要缺陷,这是不以您的意志为转移的。剩下的竞争条件,就是一辈子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您与别人竞争的本钱。
从以上的推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您的遗传基因没有重要缺陷,活到古稀之年一般没有多大问题。问题在于,当年龄到达50岁、60岁之后,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有些人患上慢性疾病,生命质量降低,甚至提前死亡,拉低了平均预期寿命;另一些人则继续保持健康,享受较高的生命质量,实际寿命超过平均预期寿命,甚至年逾百岁仍保持活力。对于中年以上人群出现的健康状况分化,您可以“选边站”,但是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选择。在遗传基因没有重要缺陷的前提下,从小养成好习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您就可以在中年之后站到健康人群的队列中,拥有健康和长寿。
正如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莱纳丝·卡尔·鲍林所说:健康取决于你对生命的态度、你的思维、你的眼光和知识,一句话,健康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你对生活和生命的选择。
有关生命与医学:探讨生命 认识自我 选择健康的文章
精准医学是系统工程,其研究和应用包含以下4个部分,缺一不可:1.发现对某种疾病具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如果能够锁定这个异常基因,就可能成为精准医学的应用领域。至此,你完成了精准医学的第一步:发现了对“X瘤”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X瘤激酶”。......
2023-11-03
个体化医学与“精准医学”有区别。个体化医学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一位医生为每一个高血压患者都开同样的处方,显然违背了个体化医学原则。个体化医学的宗旨,是为个体提供最佳的医疗。3D打印内置器官材料这样的医疗技术,虽然十分个体化、十分精确,但是也不属于精准医学。因此,精准医学是个体化医学的延伸,有其特定的含义:精准医学是基于生物分子的医学。......
2023-11-03
生物界中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直径可达12厘米。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直径多在10~100微米。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图8是真核细胞模式图。图8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人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最初都是从一个受精卵演变而来的。在发育完成之后,整个生命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还要周期性地分裂和更新,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2023-11-03
对于细胞来说,细胞膜是如此重要,犹如大气层对于地球。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自从地球生物的衍变进入良性循环,我们的地球就有了“呼吸功能”,用以调节地球生物的平衡,大气层就是地球的呼吸器官。人类的不良行为让大气层不堪重负,地球呼吸功能紊乱,温室效应节节攀升。于是,大气层生病了,地球生物花费数亿年塑造起来的地球之膜,有可能毁在我们手里。......
2023-11-03
朱教授围绕一线普通老师关心的常态问题和教师自身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一一做出回应与解释。我努力的在书中、在与朱教授的对话中寻找答案。朱教授的教师职业四境界:“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让自己心安的老师;让学校骄傲的老师;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幸福”与“完整”,成为教师生涯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愿意跟随朱永新教授一起去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3-08-02
1.那些组成人的式态是一些概念,分为意见、真实的信仰和清楚、明确的认识三类,每一个概念,各从其类,为对象所引起。2.由这一种信仰而来的各种表象,将在下一章详细说明,并且有时称之为意见,它们事实上就是那样。②“关于第一点……认识的意识”。Gebhardt同意前一点,但提出分割内在、外在经验为二,于下文无据。......
2024-01-27
通过比较,中职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补短。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中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时候,不要仅仅采用一种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全面地来了解自己。......
2023-11-07
要想克服“信号”缠身,最重要的就是关爱自己。个中滋味,想必步入更年期的中年男女心知肚明。针对40岁的人对权力的追逐,健康专家提醒,四十不惑,别赢得了事业和权力,却输了健康的身体。据调查,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有待提升,健康状况有待改善。我国只有不足两成人口健康意识较强尽管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只有不足两成的人时刻关注健康......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