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衰老的表现形式:生命与医学探讨

衰老的表现形式:生命与医学探讨

【摘要】:衰老可以表现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等不同的层次上,因此,表现形式复杂,研究领域广泛。就整体而言,衰老的表现形式可大体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衰老。慢性疾病直接损害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加速衰老进程。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衰老常常难以严格区分。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些衰退表现究竟是归因于疾病还是退行性变。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神经系统的衰老对健康影响极大。

衰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虽然与年龄相关,但是个体差异很大,难以给出定量的指标。衰老可以表现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等不同的层次上,因此,表现形式复杂,研究领域广泛。就整体而言,衰老的表现形式可大体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衰老。

生理性衰老,也称为自然衰老。人们在生命历程中,不知从何时开始,逐渐发现皮肤皱纹、老年斑、毛发变白、形体改变,乃至牙齿松动、脊柱弯曲、身高变矮等;在功能上,逐渐感觉体力不支、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等。这些改变似乎在不经意中出现,与疾病无直接关系。生理性衰老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取决于基因、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

性疾病直接损害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加速衰老进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全身血管变硬、脆性增加、舒缩功能减弱、内皮功能障碍,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性痴呆、肾脏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造成器官功能和整体功能衰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肺功能损害,患者活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受限。

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衰老常常难以严格区分。临床医学上,有一大类疾病叫作“退行性变”,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化”,其发生原因与生理性衰老、疾病及环境因素均有关系。全身各系统、各组织器官均可发生退行性变,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有以下几大类。

感觉器官的退行性变:以眼睛为例,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玻璃体、眼底组织结构老化,功能障碍,表现为屈光不正、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底黄斑变性等。眼睛的退行性变与个体的基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有关,也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可显著加速眼睛退行性变的进程。除眼睛之外,其他感觉器官如听觉、味觉、嗅觉等,同样会发生退行性变。

运动系统的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变、腰椎退行性变、退行性关节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常常能发现明显的家族史(取决于基因),同时又与个人经历、生活习惯、外伤、疾病等因素有关。

例如,骨骼的退行性变起始于40岁前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钙质含量逐渐减少,微细结构逐渐松散,骨骼强度减弱、脆性增大,容易发生骨折。虽然每个人都存在这种变化趋势,但是个体差异很大。在同样的年龄段,有的人仍然保持较高的骨密度,有的人则发展到严重骨质疏松,甚至反复发生骨折。研究发现,这种个体差异70%归因于基因,30%归因于环境因素。

影响骨骼退行性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力活动、日照等。疾病和某些药物会加速骨骼退行性改变,如老年人因病长期卧床,更容易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性激素抑制药物等,也会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颈椎退行性变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可能与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有关。大多数老年人受到退行性骨关节炎(特别是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困扰,这种病的发生原因是典型的退行性变。(www.chuimin.cn)

心血管系统的退行性变:青春期过后,全身的血管、心脏的肌肉和瓣膜都会逐渐发生退变。生理学采用一个力学指标来研究血管和心肌的老化程度,这个指标叫作“顺应性”或者“僵硬度”。顺应性和僵硬度的含义相反,比如一根橡皮管,如果很容易拉长和扩张,则顺应性大,僵硬度小。在青春期过后随着年龄增长,全身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的僵硬度越来越大,顺应性越来越小,这是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作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被看作是一类疾病,其实也是一种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僵硬度增大,舒缩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侵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50岁以上的人去做体检,检查报告上常常有这样的描述:主动脉壁钙化,左心房增大,心脏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等。当你看到检查单上的这些描述,一定会很担心,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其实,这些都是心脏和大血管的退行性变,并不是特定的心脏病。

随着年龄增长,心肌的僵硬度也会逐渐增大,致使心脏的舒张过程更加费劲,若用超声心动图探测心脏功能,则表现为舒张功能减低。舒张功能减低会导致左心房压力增高,久而久之便发生左心房增大。心脏内部有4个单向阀门,分别叫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心脏每跳动一次,这些阀门就要开放和关闭一次。心脏每天大约跳动10万次,这些阀门也要开关10万次,非常辛苦。久而久之,这些阀门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瓣膜增厚、脆性增加,甚至破裂,超声心动图可以探测到瓣膜反流。

心脏和大血管的退行性变,个体差异很大,影响因素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和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会加速心血管的老化。

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人到老年,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逐渐出现衰退的迹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步履蹒跚。如果对头颅进行磁共振或CT扫描,可显示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等。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些衰退表现究竟是归因于疾病还是退行性变。

虽然神经病学可以罗列出上千种疾病,但是对其中相当多的慢性疾病不了解其病因,只好含糊地称为“变性疾病”。例如,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虽然患病率很高,但是病因仍然不清楚,病理解剖学表现为脑内的黑质纹状体变性以及多系统变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患病率极高。在这些患者中,大约1/3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其中主要为“血管性痴呆”,也就是反复脑卒中造成的痴呆;另外2/3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与年龄相关,其患病率在60岁以后每5年增加一倍,≥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6%~8%,≥8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超过30%。迄今为止,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姑且认为是退行性疾病或者变性疾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明显的脑萎缩,尤其是海马回,呈现进行性萎缩。神经病理学研究可发现神经组织淀粉样变性、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颗粒空泡样变性等。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神经系统的衰老对健康影响极大。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征就是我们的大脑。如果一个人的大脑丧失了思维功能,便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特征和尊严。可是我们的医学对神经活动的细节知之甚少,对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原理更是一片茫然。因此,我们讨论衰老与保健这个话题,神经系统是最大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