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成立,标志着全国性医学图书馆组织首次出现,为指导美国的医学图书馆活动、医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以及医学图书馆学研究、开展医学图书馆学术交流提供了条件。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药信息学系王伟等人撰写的美国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系列研究文章内容来看,1912年召开的MLA年会上,与会者首次提出了开展医学图书馆学培训的设想,1919年在MLA召开的另一次年会上,诺伊斯女士提出开展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建议。......
2023-12-04
迄今为止,人类对神经系统活动规律的了解还十分肤浅,尤其是对于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工作原理,我们还知之甚少。人脑高度发达,具有1 000亿个神经元,这个数目大致相当于银河系的恒星数。我们只知道,这些神经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构成神经回路,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神经回路运行过程涉及生物电传播、突触连接和化学递质的传递、一系列生物化学物质的合成和变化等。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些神经活动怎样表现为学习与记忆,怎样表现为语言,怎样表现为抽象思维。
对脑的探索最先从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这两个角度展开,使我们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了解逐步深入。之后,生物化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逐渐介入这个领域,使我们得以从更广泛、更细微的层面上去探索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学习与记忆是大脑的基本功能,也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我们的大脑能够接受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强化并形成经验,这就是学习;我们的大脑能够对学习到的经验进行存储和“读出”,这就是记忆。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怎样与神经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怎样与脑内神经递质及蛋白质的变化联系起来?怎样与脑组织的结构联系起来?至于更高级的神经活动,如语言、思维、情感等,我们对其生物学本质则了解得更少。
由此可见,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仍然是医学的未知领域,长期以来,我们在这个领域一筹莫展。
你也许会说,我们不是有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吗?我们不是有脑电图和测谎仪吗?我们不是发明了“脑机接口”,可以用意识去操作计算机吗?很遗憾,上述的一切都与高级神经活动原理无关,只不过是在观察和应用神经活动的表面现象。
神经病学可以罗列出1 000多种疾病,涉及基因异常、先天发育缺陷、感染、炎症、外伤、中毒、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代谢障碍、凝血障碍、免疫异常、肿瘤等,与高级神经活动不搭界。如果把大脑比喻为计算机,那么神经病学只管硬件,不管软件。
至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本来应该是研究“软件”的,因为精神异常和心理异常都是大脑的工作程序出了问题。可是我们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根本不知道大脑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只能观察和研究“精神症状”,即心理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包括意识、情绪、思维、语言、行为、知觉、记忆、智力等,这些只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外在现象。换句话说,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只能观察和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果,而没有能力去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www.chuimin.cn)
脑电图是从头颅表面记录的脑电波,其节律和振幅随大脑的生理活动而不断变化。脑电图只能反映大脑活动过程的总体电位波动,它也是一种表面现象。通过观察各种生理状态(如睡眠、觉醒、情绪激动、深度思考)和疾病状态(如癫痫、脑死亡)的脑电图变化特征,我们可以利用脑电图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测谎仪的工作原理,正是利用脑电波与大脑生理活动之间的联系,推测受试者的情绪变化。所谓“脑机接口”是一个工程学概念,在人脑和计算机之间建立一定程度的连接,用脑电波的变化去干预计算机的工作。脑电波只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样不能反映大脑的工作程序。
人类的大脑如此聪明,我们发明了计算机,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无论是一般的计算机,还是功能强大的机器人,我们对它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那就是在数据密码与千变万化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二者相互翻译、转换,在微电路中流动、储存和读取。反过来,我们对自己大脑的工作原理却一无所知。高级神经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怎样流通、翻译、存储和读取?是神经元回路中的电位和电流吗?是化学分子的合成和分解吗?是量子纠缠吗?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吗?我们真的不知道。
系统科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涌现性”,其含义是,一个由大量微观主体构成的超级复杂系统,可表现出宏观上的超级功能。这种超级功能并非微观成分的功能叠加,而是质的飞跃和突变。例如在一个蜂群中,每一只蜜蜂只是按照其本能,重复地做着简单的事情。但是整个蜂群构成一个系统,就呈现出超级智慧和功能,可构筑精巧的蜂巢、酿制蜂蜜、防御外敌入侵等。诸如蜂群、蚁群这样的生命现象,常常被用作“涌现性”的例证。
涌现性的发生,有赖于系统内部的信息联络。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时代,“涌现性”无处不在,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几何级数增长。由此联想,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或许是一种“涌现性”。人的大脑由上千亿神经元构成,是一个超级复杂系统。单个神经元的功能并不复杂,好比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电子元件。可是这些神经元相互联络、相互作用,就“涌现”出宏观上的智慧。
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会揭开高级神经活动的奥秘,就像了解计算机软件那样了解大脑。到那时,我们或许能读取大脑的工作程序,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正,使人类的智能产生新的飞跃。
有关生命与医学:探讨生命 认识自我 选择健康的文章
1898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成立,标志着全国性医学图书馆组织首次出现,为指导美国的医学图书馆活动、医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以及医学图书馆学研究、开展医学图书馆学术交流提供了条件。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药信息学系王伟等人撰写的美国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系列研究文章内容来看,1912年召开的MLA年会上,与会者首次提出了开展医学图书馆学培训的设想,1919年在MLA召开的另一次年会上,诺伊斯女士提出开展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建议。......
2023-12-04
人们只能从古人留下的文字记载中,探索与癌症斗争的历史。中国古代医学中关于肿瘤的发现和记述不仅最早,而且内容丰富。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中记载有关治疗瘤的专科医生,称为“疡医”。宋代的医学论著中,已开始使用“癌”字,并对癌作了记述。古埃及医学家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就记载了有关肿瘤的症状,但大多只限于体表的肿物和不能治愈的溃疡,其中有些记载无疑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癌肿。......
2023-08-16
医学发展数千年,迄今为止,无论研究手段如何进步,所有医学知识的综合与积累都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医学统计,本质上就是寻求共性、忽略个性。尽管如此,生物医学模式强调实验证据,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难题有三,一是测不准,二是离散现象,三是非线性。这是医学统计的“善”。照顾普遍性,忽略特殊性,这是医学统计的“恶”。......
2023-11-03
从而一个显然的推论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学中的身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且这也是合理的。同样是基于对传统散布于民间多种形态的壮族医学传统的调整、整理、发掘和提升,在当代最终成形并于21世纪初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和承认的标准化的壮医理论中,对身体的核心认识是其所谓的“三道、两路”学说。这些都是壮族医学理论中比较独特的概念,是壮医的病理生理观,同时,也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
2023-08-01
虽然科研劳动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科研劳动的“产品”上,重在研究结果的创新和创新的程度,但研究结果的创新必须首先体现在研究人员创造性思维活动之中,创新的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创造性思维和一定的科研工具相结合的产物,但创造性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新颖的学术思想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2023-12-04
它是随着纳米生物医药发展起来,用纳米技术解决医学问题的一门新型学科。当纳米技术被应用到医学后,这个梦想就变成了现实。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这一功能对镰刀状红细胞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细胞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纳米技术如果真的能够投入使用,它将成为人类医学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艾滋病病毒结构模式血管里的镰刀状红细胞最后,更值得一提的是纳米技术在医学上对治疗肿瘤细胞的作用。......
2024-07-20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西医和中医两个医学体系。中医学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和发展。每一种医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相适应,并且与宗教、哲学、文学及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西医学的迅猛发展和传播,对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造成极大的冲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行“团结中西医”和“中......
2023-11-03
对于上火,按照我们日常的经验能够有直观的理解甚至把握。如果说不接受这样的理论,如果我们仍然持一元论观点,认为只有一种理论是标准的、是对的,那自然也会认为上火的观念是不科学的、是错的。地方性知识恰恰可以用范式的理论来解释,范式理论可以就其给出很好的说明。......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