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植物体形成过程中,在母体中,父母双方提供的单倍体卵子和精子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造成组织位置效应的进行细胞间移动的物质有多肽、转录因子、小分子RNA。传统的植物学将成熟的植物组织根据其分化状态和功能,分类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在现代植物发育过程中,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研究发现植物各器官中组织分化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2023-11-20
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因为它只有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必须是全能的,承担着代谢、繁殖、对外物质交换、通信、外交和防御等所有的生物学功能。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发生了分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由不同的细胞构成,如肝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等。虽然各种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共同特征,但是每种细胞都有其个性,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在整体控制和协调之下,每种细胞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满足整体需要。
在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中,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不断地接受来自整体的信息,又不断地把局部信息传递给整体,使局部与整体协调一致。
在“基因:生命密码与生命信息”一章,我们曾经把一个细胞比喻成一台计算机、把一个多细胞生物比喻成互联网。对于人类这种复杂的有机体来说,我们仍然可以把一个人看作庞大的互联网,无数的细胞犹如互联网节点上的计算机。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同时又与其他细胞实现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互联互通,组成统一的整体。
互联网的建立和运作,每一个接点上的计算机都很重要,整体的信息传输与协调也很重要。既不能忽视局部,也不能忽视整体。同样的道理,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我们既要钻到细胞的内部去观察微观世界,也要站到高处,用广角镜去观察宏观世界。
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各种各样的细胞是分工、分化、合作的关系,它们与单细胞生物的区别就在于,任何细胞离开整体都不能单独维持生命活动(实验条件例外)。因此,当我们钻进细胞内部去观察微观世界,我们的脑子里要时刻保持一个清晰的坐标,时刻校正你所观察的这个“点”在宏观坐标中的方位。对于医学来说,研究局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体、服务于整体。
毫无疑问,对细胞和分子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发展,使我们对生命活动、对健康与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由此不断产生新的诊断治疗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确立,使我们的医学看上去更接近科学了。
但是,我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有史以来,医学总是落后于科学的,我们还需要慢慢试探。人类基因组计划,万里长征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我们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移植和应用到临床医学领域的还微乎其微。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还不能丢掉听诊器。过去积累的经验、方法和理念依然是临床医学的主要武器。我们只能望着科学发展的项背亦步亦趋。(www.chuimin.cn)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我们的医学和医疗便出现一种倾向,甚至误入歧途,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越来越强调“病”,从而淡化了“人”;我们越来越强调细胞、分子,从而淡化了整体。
医学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常常不知道该看什么专科。心血管科医生不管胃肠,消化科医生不管呼吸。一个病人诊断不明,往往需要请许多专科医生会诊。每个专科医生的眼睛只盯着自己专科的器官、自己专科的细胞、自己专科的数据。如果各个专科都说不是自己专科的病,那么这个病人就好比足球被踢来踢去。
在有些医生眼里,病人身上属于本专科的那个器官或者细胞被无限放大,其他的器官系统变得模糊,或者被忽略。至于病人的思想、感情、人格,那更是无关紧要。于是,病人变成了一台机器。可是,人与机器是根本不同的,身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服务于整体、受整体的制约。任何医疗干预都是十指连心、牵一发动全身,我们不能只想着某一个器官、某一种细胞或分子。你可曾想过,由于把人当作机器,我们在医疗过程中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伤害了多少无辜的器官、组织和正常的细胞,在多少病人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医学研究,我们考察一个医生的水平,总是言必称细胞、言必称分子。对于基础学科或者实验室工作者,这似乎情有可原。但是我们同样用这个尺度来考察临床医生,他们的科研和论文也必须聚焦细胞和分子。如果一篇论文只从整体水平上关注病人,没有涉及分子机制,这篇论文多半被判定为低水平。于是,临床医生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病人身上。做完了手术、写完了病历,就一头钻进实验室去研究细胞、研究分子。如果你有住院的经历,你可能注意到,医生在你的面前总是来去匆匆,很少有医生会在病床边驻足与你谈心。如果你想对医生倾诉衷肠,他会烦躁不安、不停地看手表。这不能怪罪医生,因为他们头上悬着一把利剑,那就是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我们的制度用这把利剑来考察医生、评价医生,来决定他的水平、他的级别和职称。至于他会不会看病,那并不重要。说到这里,我顺便给你一个建议,当你去医院看病,选择医生时,请不要过于在乎他的级别和职称,更不要过于在乎他发表过多少高水平的论文,你一定要多关注他的临床经验。因为你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细胞或者分子。
我说这些,并不是反对研究细胞、研究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贡献巨大,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我要说的是,医学不等于细胞和分子。迄今为止,医学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务。病人首先是“人”,他生病了,满怀希望寻求医学帮助。但是,我们的医学还不能包医百病,只有少部分疾病可以治愈,对于大部分疾病只是提供帮助。临床医生所从事的工作,与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或者机械修理师大不相同,医生既是科学工作者,也是社会工作者,还兼顾心理学、哲学、法学。总之,我们的临床医生要有人文素养,要把病人当作人,而不是当作机器。我们的病人也要正确看待医学、正确看待医生。医生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要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的能力仅限于“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也许,医学在将来会成为真正的科学。这有赖于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难题总会一个一个地被攻破。有朝一日,在微观上,每一种细胞、每一个基因、每一种蛋白质的活动规律都搞得清清楚楚,可以任意修改和编辑;在宏观上,我们可以像管理互联网、物联网那样去调节细胞、器官、系统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就连我们的思维活动都可以联网阅读。到那时,我们才可以把医学称为科学,医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一切都让智能机器人代劳,也许根本不需要医生这个职业了。
但是现在看来,让智能机器人取代医生还只是科学幻想。现实中,作为一个医生,其难度比作为一个科学家要大得多,因为他不仅仅是在搞科学,更多的是在搞人文、搞服务,是在做人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不同;同一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不同。没有一套应用程序能迅速测定这些不同,全靠医生的大脑去判断。这就是为什么培养一个医学生要比其他专业花费更长时间。在有些国家,医学生必须首先获得其他专业的本科学历,然后才有资格进医学院校学习,这是有道理的。
有关生命与医学:探讨生命 认识自我 选择健康的文章
在新的植物体形成过程中,在母体中,父母双方提供的单倍体卵子和精子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造成组织位置效应的进行细胞间移动的物质有多肽、转录因子、小分子RNA。传统的植物学将成熟的植物组织根据其分化状态和功能,分类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在现代植物发育过程中,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研究发现植物各器官中组织分化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2023-11-20
实验六HeLa细胞与鸡红细胞的融合实验1.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动物细胞PEG融合的方法。用灭活的病毒或PEG处理细胞,能使质膜性质发生改变,使细胞膜融汇,胞质流通,导致细胞融合。细胞融合的结果,产生2类多核细胞。将上述鸡红细胞悬液及HeLa细胞悬液混合,先取出0.2ml混合液,用Hanks液稀释5倍,作为对照。......
2023-12-07
整体性又称全局性、系统性,是系统的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性质,是系统的核心。整体性是对系统特性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不同的系统,其整体性的具体形态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整体特性对能动改造世界有极大指导作用。2)按照系统整体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部门特别是关键部门或薄弱部门功能素质,并强调局部服从整体,实现管理系统最佳整体功能。......
2023-07-15
大学必须根植教育,魂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学,有生命力的大学。立于大学生命的基点,本丛书意在从大学思想和制度的维度,探索大学延绵800余年至今不衰的历史之谜与发展之路。思想与制度构成了大学的灵与肉,互为偎依。道以为制,制以为新,这是大学的肌体。文以载道,育人为先,这是大学的生命,中国大学的生命。......
2023-11-26
[22]对于很长时间一直承担培养精英人才的西方大学来说,“金字塔”或许是对大学的一种最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产生后,现代西方大学已走出“金字塔”进入社会。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是由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各组成要素孤立的特征与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2023-11-26
大学文化传承功能遭受限制,文化创新的功能更是被教会坚决地排弃在大学之外。以美国为例,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实施,引导并强化了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萌发的社会指向。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在今天的大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传承功能的发挥是从文字出现之后开始的,一般认为是以有组织的学校教育为标志。大学文化传承功能的发挥,大多数情况下集中在社会现实生活领域,几乎涉及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23-11-26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工作的成绩,恢复整顿了大学教育秩序,不仅迎来了大学发展的春天,而且促使了中国大学功能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改革生机勃勃,百花争艳,中国大学发展与时俱进,成就斐然。这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代中国大学功能的拓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后,冯之浚、刘树范、胡建华、聂海清等学者展开了大学功能的探讨。......
2023-11-26
洪堡倡导“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其实践基础是大学发展知识功能的产生。大学功能不停变化,则意味着大学的改革不会停止。大学功能演变的过程突出体现了其内在的关联性。洪堡提出“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办学原则,其本身就蕴含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性和相关性。“走出象牙塔”后,现代大学功能的拓展是历史的必然,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在不断扩大。所以,大学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