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对于多细胞生物,其机体内的细胞外液就是每一个细胞的生活环境,我们称之为机体的内环境。对于人体来说,虽然结构复杂,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体内的细胞也是生活在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之中。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之中,对内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如果酸碱度低于7.35,则内环境偏酸,不利于细胞的正常代谢,严重时发生酸中毒;反之,如果酸碱度大于7.45,则内环境偏碱,严重时发生碱中毒。......
2023-11-03
在古代,中医和西医都没有“细胞”这个概念。那时候没有显微镜,只能用肉眼观察人体结构,对生命活动的认识停留在器官水平上。中医的研究思路注重宏观、注重哲学思辨,对微观不感兴趣,因此不再去探究比器官更细微的结构。西医的研究思路是机械唯物论,竭力对人体结构进行精细分割,睁大眼睛想看个究竟。但是,只凭借解剖刀,无论怎样分割,也不知道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到了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和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借助自制的显微镜,发现植物和动物的精细结构是无数的“小房间”,生物的组织器官正是由这些小房间组装起来的。于是,他们发表文章,直接用Cell(小房间,中文翻译为细胞)来命名这种细微结构。听到这个消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们兴奋起来,想进一步探究细胞的内部结构,以及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但是,苦于那时候的显微镜分辨率很低,而细胞很小,根本看不清楚细节。在后来长达200年的时间里,对细胞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显微技术进步,分辨率达到微米级(1毫米=1 000微米),而细胞的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于是,对细胞的观察就上了一个台阶。人们惊奇地发现,各种生物,无论植物、动物,还是昆虫、细菌,都以细胞为基本构成单位,而且所有细胞的基本构造大致相同,都有细胞膜(或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在此基础上,对细胞的认识不断深入,又进一步发现细胞质内还有细胞器、细胞核内还有核仁,并且发现了细胞分裂现象。至此,最初的细胞学说建立起来了。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生物学的一次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确立之后,同样在19世纪,生物进化论(达尔文,1859)和遗传学(孟德尔,1866)问世。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被称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也是现代生物医学的基石。
到了20世纪中叶,生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还有了电子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和研究更加深入,逐步达到分子水平。人们不仅要了解细胞的精细结构,还竭力去弄清楚每一个生命活动细节的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至此,生命科学正式步入“现代”,生物医学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发现细胞、认识细胞,是生命科学的一次飞跃,也是医学的一次飞跃。此前,人们观察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它们彼此之间是那样的不同,令人眼花缭乱,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现在,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如细菌、鞭毛虫、疟原虫等,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却是一个独立的生物有机体;多细胞生物无论多么高级,包括人类在内,其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和其他生物是平等的,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与其他生物相比,并无多大差别。物种之间的区别,本质在于隐藏于细胞之内的遗传密码各不相同。每一个物种拥有独特的遗传密码,决定了这个物种发育成什么样的形态、遵循什么样的代谢和行为模式。
至此,我们对细胞学说有了清晰的概念——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们虽然也算是一种生物,但是必须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www.chuimin.cn)
2.细胞是生物有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说,我们的营养摄取与转化、能量产生与利用、信息整合与传输,都是通过细胞来实现的。
3.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多细胞生物由最初的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在生命过程中通过细胞分化、细胞分裂而成长和自我更新。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每一个细胞都有一整套基因,理论上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例如克隆羊、克隆牛,就是从一个细胞发育来的)。
你可能会问,既然每一个细胞内都有一套相同的基因,为什么一个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也各不相同呢?这是因为基因的开放与表达具有选择性。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只表达某些特定的基因,决定着这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而其余大部分基因处于存储状态。这就像一台计算机,虽然它拥有一整套程序,但是在执行任务时只打开相关的程序,其他程序处于待命状态。
既然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我们讨论医学问题就不可能绕开细胞这个话题。实际上,本书前面的几个章节已经反复用到细胞这个术语。
有关生命与医学:探讨生命 认识自我 选择健康的文章
可见,对于多细胞生物,其机体内的细胞外液就是每一个细胞的生活环境,我们称之为机体的内环境。对于人体来说,虽然结构复杂,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体内的细胞也是生活在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之中。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之中,对内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如果酸碱度低于7.35,则内环境偏酸,不利于细胞的正常代谢,严重时发生酸中毒;反之,如果酸碱度大于7.45,则内环境偏碱,严重时发生碱中毒。......
2023-11-03
生物膜与核酸、蛋白质的协作,是地球生命的一次飞跃。图9脂质分子的排列特征生物膜如此神奇,它是柔弱与坚韧的统一、流动与稳定的统一、通透与屏障的统一。看上去十分柔弱,然而,只要是在水中,它始终排列有序,严阵以待,头部永远朝向有水的一方。神奇的生物膜,为每一个细胞构筑起细胞膜,还在细胞的内部构筑起各种细胞器,以及细胞核的核膜。图10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2023-11-03
生物界中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直径可达12厘米。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直径多在10~100微米。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图8是真核细胞模式图。图8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人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最初都是从一个受精卵演变而来的。在发育完成之后,整个生命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还要周期性地分裂和更新,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2023-11-03
然而,骨髓、脂肪等仍保留着少量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干细胞又可分为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以上这些干细胞一旦分化,便再也无法恢复干细胞状态。成人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髓、脐带血和脐带组织、胎盘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干细胞疗法的原理就是让干细胞分化为人体所需的细胞,从而修复人体受损的器官和组织,弥补人体内多数细胞所丧失的细胞分化能力。......
2023-10-28
虽然克隆哺乳动物已经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克隆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技术的实现并不那么乐观。出于医疗目的,科学家早已开始尝试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后的重编程往往停滞,克隆的胚胎能完成发育的也是寥寥无几。上文提到的科学家米塔利波夫领导的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
2023-10-28
之前,石先生有次做饭切菜时,不小心割伤了手指里的神经。事实上,神经细胞受伤之后就会退化,甚至死亡。此时,施旺细胞[1]和巨噬细胞[2]如救灾部队一般飞赴现场,清理受损的神经组织。遗憾的是,每天的新生细胞数量非常有限,与人体细胞的总体数目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在了解了中枢神经系统低下的修复能力后,石先生再次站起来的自信心受到了深深的打击。......
2023-10-28
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细胞分裂是活细胞繁殖其种类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细胞的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经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正常分化能抑制细胞癌变,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之症之一。......
2024-07-06
细胞质基质又称胞质溶胶是细胞质中均质而半透明的胶体部分,一般充填于其他有形结构之间。蛋白质与细胞形态和运动密切相关,被认为对胞质溶胶中酶反应提供了有利的框架结构。叶绿体电子显微镜照片细胞质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的存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对所有的生命来说其地位简直是上位中的上位,因此人们对于细胞质的研究还会继续下去。......
2024-07-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