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因检测与风险评估:探讨生命的选择与健康

基因检测与风险评估:探讨生命的选择与健康

【摘要】:理论上,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查找一个人的易感基因,借以评估他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商业化的基因检测实验室,有偿提供基因检测和疾病风险预测服务。研究发现,除了少数几种单基因遗传病与冠心病有确切的关系之外,其余大多数风险基因,只是各自对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一点贡献。对于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基因检测报告给出的预测只是一个概率,也就是患某种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理论上,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查找一个人的易感基因,借以评估他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但是,对于大多数疾病,易感基因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致病基因,而是许多数目不详、各自作用都很微小的基因,它们在不同个体身上出现的数目、种类以及组合都不相同。换句话说,易感基因隐藏在千变万化的“基因多态性”之中。

寻找某种疾病的易感基因,基本方法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也就是通过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寻找基因序列中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危险位点”。比如说,你想寻找与冠心病相关联的易感基因,需要研究大量的冠心病病例(特别是早发冠心病家族的成员),将他们的DNA序列与非冠心病人群的DNA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你会发现,在早发冠心病人群中,有一些DNA序列变异出现的频度很高,那么,这些变异就可能与冠心病有关联,是“候选”的易感基因。国内外有许多实验室,针对各种疾病进行这样的研究,不断地发表研究报告。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商业化的基因检测实验室,有偿提供基因检测和疾病风险预测服务。

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实验室,并不需要亲自去研究各种疾病的易感基因。他们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综合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文献数据库,编辑自己的分析软件并定期更新,就可以对客户的DNA序列进行分析。由此可见,用基因检测方法来评估一个人对于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其可信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前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也就是说,是否已经搞清楚了这种疾病的易感基因。

还是以冠心病为例。国内外有关冠心病易感基因的研究非常多,筛选出的风险基因也非常多。研究发现,除了少数几种单基因遗传病与冠心病有确切的关系之外,其余大多数风险基因,只是各自对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一点贡献。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比较常见的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携带这种致病基因的患者,其胆固醇代谢异常,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度升高、早发冠心病。如果不接受治疗,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因心肌梗死而过早死亡。

但是,只有少数冠心病患者是由单个致病基因导致发病的。在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身上只能找出一些相关的风险基因,这些致病基因各自提供一部分贡献,联合起来导致冠心病发生。备选的风险基因很多,包括血脂代谢的基因、影响血压的基因、调节血糖的基因、半胱氨酸代谢的基因、炎症反应的基因、凝血基因、控制体重的基因等。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与冠心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www.chuimin.cn)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慢性病,目前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它们的易感基因,正如冠心病一样,只是陆续发现一些相关的基因变异。在一个人身上,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出现越多,就认为他对这种疾病的易感性越高,这就是基因检测的基本思路。

对于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基因检测报告给出的预测只是一个概率,也就是患某种病的可能性有多大。那么,怎样来表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呢?通常是以普通人群的平均值作为参照。把普通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设置为1.0,被检测者的预测值与之比较,称为“比值比”。

举个例子,某先生接受了基因检测,被发现具有冠心病的易感性,其“比值比”是1.50。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一般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1,他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1.5,比一般人群高50%。

这样的预测,可以对被检测者起到警示作用。比如说,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你对冠心病的易感性较高,你就会更加重视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实际的发病风险。

迄今为止,为了评估患者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临床医生更加重视询问家族史,而不是基因检测。一方面,基因检测的价格还比较昂贵,尚难以普及;另一方面,当前我们对大多数疾病的易感基因还不十分清楚,尚处于研究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毫无疑问,随着基因医学的发展,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疾病将会成为临床医生的日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