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是系统工程,其研究和应用包含以下4个部分,缺一不可:1.发现对某种疾病具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如果能够锁定这个异常基因,就可能成为精准医学的应用领域。至此,你完成了精准医学的第一步:发现了对“X瘤”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X瘤激酶”。......
2023-11-03
芸芸众生,千差万别,在医学实践中怎样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随时考验着医生的智慧。医学知识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更新。每一项医学方法在应用于具体患者时,医生常常会举棋不定,需要论证。怎样论证呢?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循证,就是遵循证据。从各种渠道(书本、文献、会议等)收集和了解别人的研究结果,寻找相关证据。针对类似的问题,应用相同的方法,看看别人的研究结果怎样?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有多高?如果证据可靠而充分,才决定应用,这就是循证医学。
在过去,医学信息不够发达,医生寻找证据的渠道不多,主要靠师徒传授、阅读医学书籍、个人经验积累等途径。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医学信息交流。现在,医生可以通过因特网随时查询国内和国际医学文献,了解医学研究动态,还可以定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医学信息。这也为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也给循证医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你必须从海量的研究课题、海量的医学文献中去寻找和筛选有用的证据。面对一篇医学文献,你必须鉴别它的真实性、科学性,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只有那些设计合理、方法严谨、实施过程受到严格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才可以作为循证医学的证据。
医生每天忙于临床实践,并非每作出一个决定都要亲自去查找证据。除了检索文献之外,还可以参考“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现代医学门类繁多,专业分工很细,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全国的乃至国际的学术组织。专业学术组织通常定期举行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针对重要的医学课题制订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这些指南或共识是建立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并且客观地评价了这些研究成果的证据水平,对临床医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一类临床实验研究,其特点是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对照,常常被作为循证医学的重要证据。大规模,就是研究样本大,需要纳入几千、几万个病例;多中心,就是由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家医疗中心,根据统一的研究计划共同实施;随机,就是研究对象的筛选、分组等组织过程排除一切人为因素;双盲,一是研究对象要“盲”,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他们所接受的治疗干预(比如药物)在外观性状上是完全相同的。二是实施研究的工作人员要“盲”,他们严格依照实验计划实施治疗干预,但是他们也不知道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是属于实验组还是属于对照组。整个实施过程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防止任何作弊的可能。这样的研究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排除心理暗示、先入为主、商业利益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个研究实例。我国于2014年完成一项“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霍勇教授牵头),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证明,针对我国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新发卒中的风险。(www.chuimin.cn)
CSPPT试验的研究背景是这样的:在我国人群中,脑血管病(脑卒中或中风)是首位死亡原因,而在欧美人群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比卒中的患病率更高。有一种假说,认为我国人群之所以卒中患病率高,与我国人群中叶酸缺乏的比例较高有关。据2008年国内调查,我国人群叶酸缺乏比例高达20%~60%,而美国人群叶酸缺乏比例仅为0.06%。这与不同种族的基因多态性有关(我国人群中MTHFR-TT基因型的比例为25%,美国人群为12%)。叶酸缺乏导致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已知后者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学者提出针对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补充叶酸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但是这需要证据。
CSPPT试验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纳入我国20 702例研究对象,全部为成年高血压患者,无心肌梗死和卒中病史。随机分为2组:①依那普利每日10毫克;②依那普利每日10毫克+叶酸每日0.8毫克。主要观察终点为首次发生卒中。结果,试验进行到4.5年后,首次发生卒中的风险在加用叶酸组降低了21%,心血管复合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在加用叶酸组降低了20%。
这一试验结果令人鼓舞。我们都知道,脑卒中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生率很高。高血压患者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卒中风险21%,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慢性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要求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这是一个十分慎重的决定。每天额外吃一种药,比如补充叶酸,尽管价格便宜,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医生和患者都会十分纠结——究竟有没有益处?益处有多大?会不会有不良反应?有了这样的临床实验证据,医生更容易下决心,患者也更容易接受。
话又说回来,尽管实验证据是可靠的,应用在具体患者身上,其结果仍然是不确定的。在2万多个实验对象中,每天补充叶酸的高血压患者新发卒中风险降低了21%,并不意味着所有补充叶酸的患者都不发生卒中,只是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作为一个医生,要求你的患者每天补充叶酸,你只能对他说: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卒中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必须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全面实施保健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卒中风险。
哈哈!你可能会认为这个医生耍滑头吧,实际上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他懂得基因多态性,他知道芸芸众生千差万别,他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可见,循证医学也有“善”与“恶”的两面,它仍然是“平均的”医学知识。任何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应用于每一个具体患者时仍需谨慎。
有关生命与医学:探讨生命 认识自我 选择健康的文章
精准医学是系统工程,其研究和应用包含以下4个部分,缺一不可:1.发现对某种疾病具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如果能够锁定这个异常基因,就可能成为精准医学的应用领域。至此,你完成了精准医学的第一步:发现了对“X瘤”有特定意义的分子标志物“X瘤激酶”。......
2023-11-03
人们对医学心怀敬畏,但是很少意识到医学理论和方法是不确定的。我们对医学的期望值太高,以为医学是健康的保障。因此,我们心目中的医学,是被误解的医学。医学之道、保健养生成为寻常话题。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我们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的智慧生命。目前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十分肤浅。自从人类组成社会,便产生了原始的医学。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物种也会有健康问题,但是它们没有医学。......
2023-11-03
个体化医学与“精准医学”有区别。个体化医学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一位医生为每一个高血压患者都开同样的处方,显然违背了个体化医学原则。个体化医学的宗旨,是为个体提供最佳的医疗。3D打印内置器官材料这样的医疗技术,虽然十分个体化、十分精确,但是也不属于精准医学。因此,精准医学是个体化医学的延伸,有其特定的含义:精准医学是基于生物分子的医学。......
2023-11-03
对于细胞来说,细胞膜是如此重要,犹如大气层对于地球。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自从地球生物的衍变进入良性循环,我们的地球就有了“呼吸功能”,用以调节地球生物的平衡,大气层就是地球的呼吸器官。人类的不良行为让大气层不堪重负,地球呼吸功能紊乱,温室效应节节攀升。于是,大气层生病了,地球生物花费数亿年塑造起来的地球之膜,有可能毁在我们手里。......
2023-11-03
生物界中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直径可达12厘米。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直径多在10~100微米。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图8是真核细胞模式图。图8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人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最初都是从一个受精卵演变而来的。在发育完成之后,整个生命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还要周期性地分裂和更新,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2023-11-03
若无其他规定,则至少要用两台装甲车辆样车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对于试验方案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若合同或设备规范要求进行可靠性试验,提供MTBF的验证值,并且有固定的截止试验时间时,必须选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因此一般可靠性验收试验选用此种方案。⑤对以可靠度或成功率为指标的产品,可采用成功率试验方案。......
2023-06-24
医学的目的是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医学是一盘“大杂烩”,它是在人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陈出新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说医学是一盘“大杂烩”,这是因为它“三不像”:是手艺,又不像手艺;是科学,又不像科学;是知识,又不像知识。医学科学也是一盘“大杂烩”,这个盘子里装的不仅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有哲学、社会学及宗教。因此,医学也有“恶”的一面。......
2023-11-03
下面从应用的角度,对在选择ARM芯片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做详细说明。2.系统时钟控制器系统时钟决定了ARM芯片的处理速度。3.内存容量在不需要大容量存储器时,可以考虑选用有内置存储器的ARM芯片。某些特殊应用ARM芯片没有外部扩展功能,如德国Micronas公司的PUC3030A。14.UART和IrDA绝大部分ARM芯片具有1~2个UART接口,可以用于和PC通信或用Angel进行调试。15.DSP协处理器具有DSP+ARM结构的ARM芯片对图像、视频、多媒体等数据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