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展数千年,迄今为止,无论研究手段如何进步,所有医学知识的综合与积累都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医学统计,本质上就是寻求共性、忽略个性。尽管如此,生物医学模式强调实验证据,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难题有三,一是测不准,二是离散现象,三是非线性。这是医学统计的“善”。照顾普遍性,忽略特殊性,这是医学统计的“恶”。......
2023-11-03
西医和中医两个医学体系都不是完美的,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现代医学是在近代西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西医构成了现代医学的主流,中医并没有完全融于现代医学,而是游离在现代医学的边缘。换句话说,现代医学没有做到中西医兼容并蓄、有机结合,现代医学也是不完美的。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当互相融合、殊途同归,发展成为更高级、更合理的医学体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也是中西医结合的终极目标。
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中西医结合的路径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探索了几十年,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大体上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去研究中医、解释中医。
第二种思路是强调继承,主张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保持中医理论和方法的独立性。
第三种思路是求同存异,传承、创新、发展并重,逐步实现中西医学术融合。
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各种不同的思路都应受到鼓励。
按照第一种思路,主要实践活动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和中医方剂进行分析,提取或浓缩有效成分,从而研制出具有特定适应证的中成药。这样的工作,国内外都在做。在国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为病人处方中成药已经司空见惯。从中成药在国际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有些国家(如日本、德国)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研制的一些中成药甚至打入了中国市场。如果说,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还算有一些成绩,那么,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和解释中医理论,至今仍然一筹莫展。
持第二种思路的人,十分担心中医药“现代化”会加速中医药体系的消亡。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中成药,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他们认为,既然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中医理论,就不应勉强去兼容,而应该着重继承和发掘,提高中医自身的水平。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中医理论,并不等于中医“不科学”,正如现代科学并不能解释宇宙中的所有现象,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他们相信,现代科学与中医理论在将来一定能够兼容。(www.chuimin.cn)
第三种思路为我国卫生管理政策所提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就组建了中医研究院,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办了中医药院校,并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中西医结合方针。中医起源于古代,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做到古为今用,单纯继承是不够的,必须创新和发展。中西医学术理论的融合也不能消极等待,而应该求同存异,成熟一点融合一点,逐步建立起比西医和中医更加合理的现代医学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对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医理论方面,肾虚、脾虚、血瘀证、络病理论等,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机制可以相互兼容,在治疗上也可以互为补充,提高疗效。如中医的“血瘀证”和“络病”,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在理念上是相通的;针对血瘀证和络病所研制的一系列中成药,在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可以找到两者的内在联系。同样,中医的脏腑理论与西医的器官系统也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中医的“脾胃”并不等于西医的脾和胃,也不等于西医的消化系统,而是与整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调控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脾胃”是一个整体概念、网络概念,这个概念囊括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其与消化系统的相互关系,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肠轴”概念。“脑—肠轴”概念是现代医学重大进展之一,根据这个概念,胃肠道不再被看作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组成部分。胃肠道结构非常复杂,包含大量的神经连接,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有些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虽然其症状表现在消化道,实际上是全身性疾病,必须从整体入手进行调理才能见效。中医的“脾虚”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脑—肠轴”概念高度吻合,针对“脾虚证”的补中益气方,着眼于整体调理,对功能性胃肠病、某些妇科疾病、肿瘤的辅助治疗等,有独特的疗效。
中西医学术理论的融合,另一个难点是对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对于每一种药物必须明确其分子结构、体内代谢过程、作用靶点等。而中药则多为复方,每一个方剂由多种药物组成,化学成分复杂,难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去说明其体内代谢过程和作用靶点。假如一个中药方剂中含有100种化学成分,即便是通过精确的化学分析,搞清楚了每一种成分的分子结构,但是,这100种成分中哪些是对治疗起作用的?哪些是不起作用的?这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去筛选。假如我们从其中筛选出了30种具有治疗活性的成分,还需要研究每一种成分通过怎样的生理反应起作用?当它们同时进入人体时,它们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样的?可见,对中药方剂进行中西医学术理论的融合,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中药和中药方剂,除了技术上的困难之外,还会面对理论上的风险。对于强调继承为主的人,他们并不赞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他们主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处方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试图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徒劳的,这恰恰抛弃了中医的整体观,陷入了西医的机械唯物论,无异于让西医改造中医、取消中医。这种观点虽然看上去有道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关闭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大门,关闭了中西医学术融合的大门,是不可取的。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推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用大家都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去展示自己,这就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中医、解读中医,逐步实现中西医学术理论融合。虽然在基础理论上实现融合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途径,先从具体方法上取得突破,成熟一点融合一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成方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一些临床广泛应用的优秀中药组方,如血脂康、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银杏叶制剂等,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浓缩、纯化和定量检测,中药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应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国际合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中医药临床应用,而且扩大了中西医学术交流,加快中医药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中西医虽然来源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一定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学术融合,发展为更加合理的现代医学。
有关生命与医学:探讨生命 认识自我 选择健康的文章
医学发展数千年,迄今为止,无论研究手段如何进步,所有医学知识的综合与积累都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医学统计,本质上就是寻求共性、忽略个性。尽管如此,生物医学模式强调实验证据,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难题有三,一是测不准,二是离散现象,三是非线性。这是医学统计的“善”。照顾普遍性,忽略特殊性,这是医学统计的“恶”。......
2023-11-03
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有机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构建而成,必须拥有高效、精确的信息传递机制,才能保持协调统一。人体内的生物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神经系统相当于电信,内分泌系统相当于邮政,二者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统称为内分泌系统。......
2023-11-03
衰老可以表现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等不同的层次上,因此,表现形式复杂,研究领域广泛。就整体而言,衰老的表现形式可大体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衰老。慢性疾病直接损害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加速衰老进程。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衰老常常难以严格区分。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些衰退表现究竟是归因于疾病还是退行性变。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神经系统的衰老对健康影响极大。......
2023-11-03
人们对医学心怀敬畏,但是很少意识到医学理论和方法是不确定的。我们对医学的期望值太高,以为医学是健康的保障。因此,我们心目中的医学,是被误解的医学。医学之道、保健养生成为寻常话题。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我们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的智慧生命。目前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十分肤浅。自从人类组成社会,便产生了原始的医学。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物种也会有健康问题,但是它们没有医学。......
2023-11-03
脑内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壁有显著的不同,这可能是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除了血脑屏障之外,在脑和脊髓的表面还有一层保护屏障,叫作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对保障脑组织内部及周围生物化学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引发严重感染,呼吸道黏膜屏障破坏引发慢阻肺,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破坏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
2023-11-03
生物界中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直径可达12厘米。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直径多在10~100微米。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图8是真核细胞模式图。图8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人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最初都是从一个受精卵演变而来的。在发育完成之后,整个生命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还要周期性地分裂和更新,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2023-11-03
最后的研究结论就是初步的医学知识,该项医学知识反映这个群体的“平均”状况。平均的医学知识照顾了普遍性,忽略了个性,应用于具体的人常常会发生偏差。这些医学知识也都是“平均的”。一个医生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将医学知识个体化,使“平均的”医学知识在具体人的身上扬长避短,发挥最大效益。......
2023-11-03
医学的目的是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医学是一盘“大杂烩”,它是在人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陈出新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说医学是一盘“大杂烩”,这是因为它“三不像”:是手艺,又不像手艺;是科学,又不像科学;是知识,又不像知识。医学科学也是一盘“大杂烩”,这个盘子里装的不仅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有哲学、社会学及宗教。因此,医学也有“恶”的一面。......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