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音乐技术理念方面,作品《吟》使用了大量变化音乐材料的手段,不过展开的技术不再是传统作曲组织“音符”的技术,而是电子音乐组织“声音”的技术;被展开的音乐材料也不再是音符,而是声音。在《吟》的电子音乐部分制作过程中,电子采样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吟》在现场演出中对乐器演奏的声音和预制电子音乐的声音都做了实时化的处理。......
2023-11-03
《世纪之光》是作曲家张小夫于1995年为南京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广场艺术表演而作的三乐章电子交响音乐,同年出版CD光盘。全曲时长为62分钟。
《世纪之光》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MIDI技术语言为主的电子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成功地在电子音乐、流行音乐、交响音乐三个平台之间搭建一条沟通与交流的新渠道,尤其是电子音乐理念和交响音乐理念的交叉与融合表现得非常成功。这在中国当代电子音乐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的20世纪末显得尤为可贵。与同时期的大多数以MIDI技术语言为主创作的歌曲、舞蹈音乐以及影视音乐创作相比,该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使用电子音乐的技术语言,借鉴流行音乐的音乐元素,注入交响乐创作的思维,使流行音乐和交响音乐交融出一个新的“现代电子交响音乐”。
作品运用的电子音乐技术语言主要是前期MIDI技术语言为主的编程和后期音频语言为主的混录,即综合性地运用和发挥了MIDI技术和音频技术两个方面的优势。前期的音乐大多来源于当时的音源:YAMAHA SY-77等,音色以模拟真实的乐器音色为主,并兼顾通过对现成音色的修饰得到自己理想的音色。这种制作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既能节省音乐制作成本,也能得到自己较为个性化的声音。后期音频语言为主的混录则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因为当时国内的电子音乐创作还很少有介入西方学术性电子音乐创作理念领域,许多人还只是将这种噪音化的声音当作音乐声效来处理,这些声音素材在音乐中只是一种辅助的点缀而已。然而《世纪之光》中已经将这些噪音化的声音素材提升到电子音乐创作的重要成分,甚至在个别音乐段落开始充当音乐表现的“主角”。
作品共分为四个部分:序幕“炫目的地光”(至6'54'');第一章“元点的溯想”,为第一场“筑城”而作(至17'12'');第二章“扩展的叠加”,为第二场“弄潮”而作(至19'48'');第三章“时间的终极”,为第三场“追日”而作(至18'12'')。
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采样技术,把经过录音采样、具有个性化的声音“瞬间”通过音序功能“镶嵌”到规定的节奏之中,使之产生传统作曲手法所无法实现的新“音乐语汇”,如第一章“元点的溯想”开始段落中强劲、震撼的鼓点,与恢宏的、铺天盖地般的群感人声;又如在第二章中,优美动人的主题部分同样使用了采样技术,特别是在伴奏音型中采录了真实的童声,并通过合成器来控制采样器,产生音高、相位等方面的变化,最终实现了传统方法意义上完全依靠真实童声合唱所无法完成、错落有致、高低有序、层次鲜明的,由真实人声发音的电子化童声合唱。(www.chuimin.cn)
作品中借鉴了大量流行音乐的音乐元素,使作品流露出了鲜明的时代风格。例如,流行音乐中动感的节奏和时尚的旋法,有个性的循环,固定电子化的低音语言的大量使用,等等,甚至在第三章中还有女声通俗独唱《宇宙颂》。序曲中自信坚定的金属圆号和铜管群连续切分的节奏巧妙地缠绕在一起,以及后面大量被展开的音调和节奏都无不显示出该作品所具有的“流行性”。但是,该作品对流行音乐的态度是“借鉴”而不是“照搬使用”,所以很多类似于流行音乐的音色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铜管像是被“通电”一样呈现出一种具有电子“磁性”的音质。《宇宙颂》的前奏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电子音响和高潮段中对女声独唱的延时处理,都让这种“流行音乐”具备许多作曲家个性化的语言成分。配器的浓淡和色彩的对比也与西方的电子音乐似乎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音响的分层与电子音乐声音材料的结构和发展息息相关。
《世纪之光》的创作注入了交响乐创作的思维,使流行音乐和交响音乐交融出一个新的“现代电子交响音乐”是该作品区别于同时代流行音乐和交响音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音色的使用、节奏的安排、配器的布局、曲式结构的设计和音乐展开的手段等诸多方面,该作品都折射出一个作曲家成熟地驾驭和自由地发挥交响乐创作的能力和对音乐整体结构高度理性的控制。最终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一部现代电子音乐中注入交响乐思维的结果就是:作曲家“收回”了部分流行音乐中原本属于即兴演奏的成分,将音乐的主题呈示和展开严格按照作曲家预先设计好的按续“入场”,音乐的矛盾冲突更具有戏剧性,时而对抗,时而缓和,所有的激情都在作曲家的高度理性控制范围之内。
(于祥国)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在电子音乐技术理念方面,作品《吟》使用了大量变化音乐材料的手段,不过展开的技术不再是传统作曲组织“音符”的技术,而是电子音乐组织“声音”的技术;被展开的音乐材料也不再是音符,而是声音。在《吟》的电子音乐部分制作过程中,电子采样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吟》在现场演出中对乐器演奏的声音和预制电子音乐的声音都做了实时化的处理。......
2023-11-03
《雅鲁藏布II》是作曲家张小夫于2001—2002年为三个藏族人声、电子音乐与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诗篇,该作品为“西藏世纪交响音乐会”委约作品,2002年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演,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像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第九套多次播出,已出版VCD光盘。......
2023-11-03
作品的第三乐章《北海咏叹》作为独立的音乐会作品被收入他的电子音乐作品专辑CD,并首演于1999年北京电子音乐周。作曲家对语言化人声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北海咏叹》在文化层面的阐释上获得了成功的展现。从结构方面分析,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的音乐语言进行音乐创作,成为《北海咏叹》的显著特征。《北海咏叹》属于一个带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2023-11-03
《不同空间的对话》是作曲家张小夫于1992—1993年创作的电子音乐组曲。从声音处理的技术手段来说,使这些声音改头换面甚至面目全非并不是难事,但为了更好地体现出音乐所蕴含的中国特质,作曲家并没有这样做。第一段的陈述方式仍然是引导型与呈示型相结合。在这一片段的前进中,主要的声音主题来自经过处理的竹笛与二胡的声音,埙的声音主题仅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一两次,是为了与《地和天》进行前后呼应。......
2023-11-03
《山鬼》是作曲家张小夫为女高音和两架钢琴而作的现代室内乐作品。作品的灵感直接来自中国历史上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九歌》中的同名诗作,创作于1992年,为我们刻画和抒发了一个山中精灵神秘、孤独,渴望世俗情感,向往人间美好生活的心迹。总之,在现代与传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作者在《山鬼》音乐中做了很好的尝试,而且,无论是在大的音乐创作理念上,还是在细微的技术处理上,作曲家都有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2023-11-03
望出去正是海峡里一片开阔的景致。靠近海峡,在沃尔茂的地产上,横着一条狭长的小山沟。沃尔茂家花园里一片高地,长满了矮树。剧中的海峡是以沃尔茂庄园作为地理坐标的中心点,由此向外望去的海峡风景,一片开阔与优雅的自然地理景观;庄园之景与大海峡湾之景相互对接起来,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变幻的大海峡湾空间想象图”。剧中第二幕,沃尔茂因为小艾友夫的死,呆坐在海峡边上望着海水。......
2023-11-29
在这个历程中有七张保单不可或缺。风险已经不再是小概率事件,而生命中一次错误的碰撞总要有人来买单。意外险是这个阶段必备的第一张保单。意外险提供了生命安全的保障,功能是身故给付,残疾给付。因意外发生的医疗赔偿,包括门诊费、挂号费全都可以获得赔付。附加险可以赔付门诊手术、疾病或意外造成的费用。在一方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家庭生活不至于陷入困境。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为教育准备一笔资金就是当务之急。......
2024-01-25
如前文所述,改编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创作路径,正所谓“艺术总是起源于别的艺术,故事总是诞生于别的故事”[10],对于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而言尤其如此。下文就从这两种特性出发,对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西游记》为例,这部小说之所以拥有庞大的电影改编作品,除了情节曲折、人物鲜活之外,与其章回体结构和长篇体量也有很大关系。这是大多数魔幻电影改编需要面临的两个问题。......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