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提琴和磁带的电子音乐作品,洋溢着京剧音乐神韵,介绍及评价

小提琴和磁带的电子音乐作品,洋溢着京剧音乐神韵,介绍及评价

【摘要】:《京韵》是作曲家陈远林于1992年为小提琴和磁带而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同年在美国石溪大学首演。1992年,作曲家在赴美留学的第二年创作了这首洋溢着京剧音乐神韵的电子音乐作品,故名“京韵”。虽然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本身的京剧因素,但由于作曲家在作品中贯穿了颠倒再现方式的思维,实际上直到最后才出现西皮完整的主题。小提琴在演出现场使用话筒扩声,没有做变形处理,模糊的调性和京剧的神韵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京韵》是作曲家陈远林于1992年为小提琴和磁带而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同年在美国石溪大学首演。

京剧音乐的影响在这代经历了“文革”的作曲家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痕,在那个“罢黜百家,独尊样板戏”的年代,京剧音乐奇迹般地成为幸运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1992年,作曲家在赴美留学的第二年创作了这首洋溢着京剧音乐神韵的电子音乐作品,故名“京韵”。

作品使用了计算机制作的磁带录音以及小提琴实时演奏。当时的苹果计算机软件是今天Protools的前身(Sound Design II),只能做一个立体声轨音频文件的编辑,而不像现在的Protools没有使用轨数的限制,在计算机中也只是做简单的拼贴和剪接。作品中大量的声音变形和效果处理都是在磁带录音机上完成的。(www.chuimin.cn)

沉闷的中国大锣似乎是一场梦的开场,电子音乐琐碎凌乱的声响使音乐充满了不安的气氛。主题使用了许多京剧打击乐的采样,并且做了必要的变形处理。开始处,小提琴独奏和磁带的预制音响像一个复调化的二声部,形成不太强烈的对比;中段音乐非常安静,这是一段磁带音乐的独白,小提琴用大量的滑音与之呼应;第三段磁带音乐为节奏背景,小提琴一些即兴的介乎于乐音和非乐音之间模仿电子音乐的声响,从非乐音过渡到乐音,奏出完整的京剧主题。虽然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本身的京剧因素,但由于作曲家在作品中贯穿了颠倒再现方式的思维,实际上直到最后才出现西皮完整的主题。小提琴在演出现场使用话筒扩声,没有做变形处理,模糊的调性和京剧的神韵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于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