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序曲》: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与评介

《中国序曲》: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与评介

【摘要】:乐曲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调,但不守旧或空洞,音乐没有采用传统叙事式表达,而是在新观念的关照下抽象出某种精神性声音符号,以现代的方式将其再升华。在此,曾经规整强劲的节奏被稀释弱化,旋律被压缩,接着出现《国歌》第3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音调。之后,从中提炼出两个中心动机,一是纯四度上行,《国歌》关键词“起来!”

该曲为三管编制管弦乐曲,作于1998—2001年,长11分钟。1999—2000年,作曲家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留学期间的思念故土之情在回国后仍挥之不去,应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委约,他续写了1998年的草稿并于2001年4月完成,同年由胡咏言指挥上海广播交响乐团首演于2001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之后曾多次公演。

2004年,该作品参加全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评奖,获中小型作品二等奖,在颁奖音乐会上,由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

作品有三个部分,全曲凝重悲壮,但始终保持着一股勇往直前的昂扬之势。乐曲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调,但不守旧或空洞,音乐没有采用传统叙事式表达,而是在新观念的关照下抽象出某种精神性声音符号,以现代的方式将其再升华。音乐构思巧妙,运用丰富的对位技术,声部线条复杂,各旋律层相互交织;和声很有张力,色彩变化细微;乐队织体饱满,弦乐淳厚,管乐洪亮,打击乐激越,这些聚合的音流令人不禁对一种久违的不朽产生深深的眷顾。

第一部分慢板,由弦乐队引导,迟缓低沉的大提琴奏出熟悉的主旋律,曲调取自《国歌》第1—2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此,曾经规整强劲的节奏被稀释弱化,旋律被压缩,接着出现《国歌》第3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音调。之后,从中提炼出两个中心动机,一是纯四度上行,《国歌》关键词“起来!”和“前进!”的核心音程;二是呈下行的“中华民族到了”(如第29小节)的音调,它们之间形成形态上的对比,之后,它们在不同声部和调性上依次呈现。很快,或明或暗的调性、和声变化及缠绕的对位声部等令铭刻的记忆变得若隐若现。音色从弦乐转换到管乐,随着音乐缓缓推进,音响逐渐饱满,庞大的乐队在第77小节处达到fff的高潮,无比优美而宽广。(www.chuimin.cn)

中段是激情的快板。短暂的间隙之后,双簧管吹出萌动的音调(第85小节),之前音乐进入高潮时聚集的能量,释放为动力性的节奏型,它们在中段的快板中被强调出来,完成了从滞缓的第一部分向动力性的第二部分的过渡、转变。此处,不协和音程不断增加,如动机二(第99—100小节、第117—118小节)处,原来的旋律层在第一、第二小提琴高音区上分四个声部奏出,音乐张力性更强。这里以厚重的铜管音色为主,层层叠叠的动机和旋律响亮地被奏出,音乐被推至一个新的境界。

第三部分,音乐由铜管凯旋号角般的强奏引导而出,第191小节给出明亮的B大三和弦,紧接着,第一部分的材料再现,尽管这部分再次回到慢板,但音乐没有给人断裂之感。音乐体现出精神上历经磨难之后的蜕变与升华,具有一气呵成的畅快之感。这部分力度主要持续在ff,至结尾处进而持续在fff上,最后,乐队全奏,弦乐在高音区做半音密集型运动,表达上泛化出某种极致,绚烂炫目,直至在添加了复合音的D大三和弦上终止。

(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