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姑苏浣花里[237],圆圆小字娇罗绮[238]。坐客飞觞红日暮[242],一曲哀弦向谁诉?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255]。为君别唱吴宫曲[265],汉水东南日夜流!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
2023-08-15
该曲完成于1996年8月,同年秋,在香港演艺中心首演。全曲长14分54秒。
这是作者受曹植的词《洛神赋》启发而写的一部具有浓郁古代宫廷风格的民族乐队作品。从结构上看,全曲的六个部分功能明确但又一气呵成,具有较为自由的集中对称特征;从配器上,全曲深入挖掘了极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的组合与对比,丰富、细致、绚丽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民族乐队配器方面“印象派”风格的追求;在展开手法上,全曲则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迭奏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又适当地融入了一些现代和声和节拍技术并与古朴的乐风结合得浑然天成!
第一部分几乎以单旋律的形态,以#C角调式陈述了全曲的两个重要主题,一个是建立在七声雅乐角调式基础上、蜿蜒下行的音阶性质主题a(第1—3小节)。(见例1)
例1
另一个是基于五声调式性质、迂回跌宕的主题b(第8—9小节)。(见例2)
例2
然后是这两个主题的变化应答。这一乐章也具有引子功能,与具有尾声功能的第六乐章(第362小节起,由主题a构成)遥相呼应,同时伴随着调性的再现。(www.chuimin.cn)
第二部分(第28—109小节)刚开始是主题b的变化形式,随后又出现了一个对比的主题c。(见例3)
例3
从旋律线条的起伏上看,主题c与主题a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部分(第110—149小节)调性变化较为频繁,其中a是主导的材料,另外还有b和c的展开。同时,这两部分又与第五部分(第328—361小节)相呼应,尤其是第二部分,在调性上与第五部分也是一样的(#F羽)。
第四部分(第150—327小节)是全曲的高潮,分别由竹笛和古筝先后陈述的两个主题,与b有密切渊源,在这一部分,作曲家将迅速变换节拍的现代技巧巧妙地融入传统的中国音乐创作中,第114—196小节中,以4小节的主题(2小节拍和2小节
拍)为原形,以插入和迭奏的方式,分别构成了7小节和10小节的逐渐加长的句式;随着音乐的发展,所插入的节拍越来越复杂,
等各种节拍很快融合进来,并在这一部分的结束处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全曲的整体结构,体现出“散—中—快—散”、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中段分、集成式的集中对称结构,这种特征甚至体现在除第四部分之外的其他各个次级部分中,两个对比的主题以渐变的原则,以花腔式的、装饰性的展开及织体构成手法,以单色性乐器为主并辅以细致的、以平稳过渡为主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中国音乐哲学中所独具的克制、中庸,而西方技术的融入和力度、速度、材料等因素对比的增强(第四部分),又充分折射出作者意象中激情的宣泄。尤其是古筝所特有的揉、压、托、劈、挑、抹等技巧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灵动、“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婉约、“……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之神韵!
(王桂升)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家本姑苏浣花里[237],圆圆小字娇罗绮[238]。坐客飞觞红日暮[242],一曲哀弦向谁诉?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255]。为君别唱吴宫曲[265],汉水东南日夜流!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
2023-08-15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2023-12-03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
2023-12-03
河南传统十六弦筝,面板弧度大,筝体长。历史上各传统筝主要用丝弦,清朝中叶开始用铜弦。品种有大筝、小筝和钢弦筝。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利用余弦的抑按可弹奏出七声音阶。手按转调筝有两种,分别可转五个或十二个调。品式截弦变调筝,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除以上介绍的筝外,还有一种轧筝。轧筝流传到现代,在广西、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均有所见。......
2023-12-03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对古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第一种认为:古筝渊源于瑟。......
2023-12-03
古筝传统设计中,翻盖部分的结构与整体共鸣箱是连体的。现“敦煌牌”689古筝的产品上也镶有更为细巧的装饰条,这主要是689古筝的侧板贴面是用合成板制成的,合成板的端口有夹层显现,故用装饰条盖之,而其它敦煌古筝均用实木贴面,端口易做光,无需装饰镶条。底板是古筝共鸣体的组成部分,其对音色的影响较大。使部件成为古筝本体,从而再次降低了贴片的开裂机率。......
2023-12-03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
2023-12-03
古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古筝的构造。古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古筝头、古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古筝弦等部位组成。「古筝边」也称边板,即古筝的侧帮。古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古筝边。「弦」目前常用古筝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古筝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古筝的最高音。......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