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山风情》由前后两大部分即两大板块组成。乐曲里两个音乐主题的核心动机直接取材于羌族民歌《南坎索》和羌族民间歌舞《逗、逗、逗》。铜管乐器铿锵而雄浑的音色则把羌族小伙子英俊威武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纵观敖昌群的音乐作品,无不透出一种特殊的情结,那就是他与藏、羌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水、风情的难解之缘。作曲家曾深入羌族地区相当长一段时间,以熟悉羌族音乐和羌族风情。......
2023-11-03
该曲作于1984—1985年间,1985年由袁方指挥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首演。尽管这部作品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也很少上演,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逐渐传入我国,不断使我们的音乐实践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这些新的观念与技法,长期遭受禁锢的作曲家们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在创作中进行探索性的运用,并取得了一些创造性的成果。1979年,罗忠镕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十二音序列作品——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而时隔五年之后面世的《繁星颂》,则是我国第一部以十二音序列技术创作的乐队作品。
这是一部单乐章的交响诗,具有一定的标题性意义。经历了“文革”的十年动乱,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各行各业纷纷传出科技创新的喜讯,全国人民的精神都受到极大鼓舞。因此,作曲家笔下的“繁星”不仅是指宇宙太空的星球,也是这些“科技新星”在神州大地上熠熠闪光的生动写照。
十二音序列是西方现代音乐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但每一位成熟和有责任心的中国作曲家在借鉴使用外来技术时都会不同程度地考虑到我们民族自身的风格与特色。罗忠镕如此,王震亚也不例外。他们在序列的安排上不约而同地都体现出民族五声性的特点,只是手法各不相同。
该曲序列安排的最大特点是直接用两个宫音为三全音关系的五声音阶以间插的方式构成,如序列原形中的“C宫五声音阶”与“♭G宫五声音阶”,序列倒影中的“♭A宫五声音阶”与“D宫五声音阶”等。余下的一个增四度、减五度音程则直接放到序列最后两音的位置上(逆行时到最前)。这样的处理使得该序列在音响上具有两种使用的可能性:如果按原样使用,该序列的音响具有较高的紧张度,因为第1、2、3音与第6、7、8音为连续的小二度,第4、5音与第9、10音之间为三全音,另外每个序列结尾(或开始)处还有一个固定的三全音音程。而有时为了在作品中突出五声性的音响,作曲家在处理序列材料时也将构成序列的五声音阶部分甚至全部都显露出来,这样不仅在音响上变得相对缓和一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些许民族风格的特征。(www.chuimin.cn)
作为一部试验性质的纯十二音作品,《繁星颂》在除音高之外的其他方面均采用了十分传统的手法。该作品为一个三部性的拱形结构,前后两部分速度稍慢,力度较弱,织体层次也较为单薄,以各种形式的音点或短小的线条为主,中间部分则与前后两端形成对比,速度、力度及织体层次都不断增长,并在第125—132小节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潮区。
从序列的处理手法来看,该作品显然还不够成熟。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部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乐队作品,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作曲家对序列构成的五声化处理以及试图用十二音技术来表现标题性内容的尝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羌山风情》由前后两大部分即两大板块组成。乐曲里两个音乐主题的核心动机直接取材于羌族民歌《南坎索》和羌族民间歌舞《逗、逗、逗》。铜管乐器铿锵而雄浑的音色则把羌族小伙子英俊威武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纵观敖昌群的音乐作品,无不透出一种特殊的情结,那就是他与藏、羌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水、风情的难解之缘。作曲家曾深入羌族地区相当长一段时间,以熟悉羌族音乐和羌族风情。......
2023-11-03
《无极》是作曲家王宁受法国 GRAME 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委约,为计算机与民族器乐及声音而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完成于2001年2月,3月14日在法国首演。曲名“无极”来自中国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的第二层含义是:宇宙变化是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的,称之为“无极”。这也是曲名“无极”之寓意。......
2023-11-03
刘湲在这部作品中集中运用“单细胞生成原则”,音高组织统一贯穿,使上下联的音高组织融合统一。表1单细胞运动方式上联乐句句法的长短设计,除最后一次是减缩的长度外,前面的乐句都是增长。......
2023-11-03
笛、管、筝和打击乐四重奏《空谷流水》作于1983年,首演于1985年的西柏林地平线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演奏。《空谷流水》继承了中国的文人音乐,诸如琴箫合奏,或其他三五知音用几件乐器抒怀咏志的习惯。《空谷流水》开始的主题旋律音调及风格,与河南民间音乐中的腔调直接相关。因此,《空谷流水》的意境很令现代人神往。......
2023-11-03
《异化:人类和它们自己 世纪末的祷歌——献给1999》是作曲家王宁于1999年创作的,并于1999年由瑞士苏黎世新音乐团于“1999中瑞国际现代音乐节”首演。王宁在首演的节目单上是这样写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与其他生物平等的细胞体诞生,又以自己极度的扩张走到今天,凌驾于所有生物之上。结尾则预示人类可能无可奈何地不得不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
2023-11-03
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是著名作曲家王世光2005年创作的一部单乐章钢琴协奏曲,同年11月21日由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首演,这部作品曾获2006年中国交响乐创作比赛中型作品二等奖。作曲家以歌曲《松花江上》为主题谱写了较为长大的引子和结尾,协奏曲的主体部分则是按照奏鸣曲式的结构方法,由主部、副部两个主题及其展开和再现构成。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的创作不求外在形式上的新异,不做技巧上的堆砌。......
2023-11-03
作品的第三乐章《北海咏叹》作为独立的音乐会作品被收入他的电子音乐作品专辑CD,并首演于1999年北京电子音乐周。作曲家对语言化人声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北海咏叹》在文化层面的阐释上获得了成功的展现。从结构方面分析,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的音乐语言进行音乐创作,成为《北海咏叹》的显著特征。《北海咏叹》属于一个带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2023-11-03
民族室内乐《韶Ⅱ》,是一部为箫(埙、笛)、琵琶、三弦、打击乐、二胡、筝所作的民乐六重奏。在《韶Ⅱ》中,作曲家运用了一个以11为模的五声音阶构筑全曲的音高体系。《韶Ⅱ》的音阶设定来源于作曲家最初的仅仅四个音的乐思——D、G、B、E。《韶Ⅱ》引用了传统的调式转调手法,即平行调式交替和所谓的“同主音”交替的转调。在音高材料上,以四度为主要的音程结构。......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