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宁的作品《为长笛、大管与弦乐队而作的慢板》简介

王宁的作品《为长笛、大管与弦乐队而作的慢板》简介

【摘要】:《为长笛、大管与弦乐队而作的慢板》创作于1990年。乐曲以这两种乐器作为前景,而背景则自始至终由弦乐队担任。弦乐队的背景抽掉了低音提琴而由其余四部提琴继续靠指板演奏长音。弦乐队将乐曲最初密集的低音八度奏改为小提琴和低音提琴相隔五个八度演奏,音乐的空间感更为突出,中空声部和音的填充则交由第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同时演奏法也改为常规演奏。另外长笛新加入的花舌奏法也与大管形成较鲜明的音色对比。

《为长笛、大管与弦乐队而作的慢板》(Adagio for Flute,Bassoon and Strings)创作于1990年。作品的创意源于作者对某种音色的追求:长笛的低音区与大管的高音区在音色上有着某种相近似的东西,其音色难以言表,很有特色。作者力图把这两种音色融为一体,使听众对这两种音色的听觉产生近乎似是而非的“错觉”。乐曲以这两种乐器作为前景,而背景则自始至终由弦乐队担任。

作曲家在乐曲的结构上选择了较为单纯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段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相隔八度在低音区靠指板演奏。音色低沉、柔软而稍带冷漠之感,使得三小节后长笛的主题进入在音色上与之更为贴合。从这一点来看,作品在配器上的考究是显而易见的。A段始终保持了长时值低音的背景,而第一、二提琴和中提琴只是在长笛主题演奏的间隙冒出头来,共同担任和声的效果。在这一段中,三个声部的和音均为非常严格的[0、1、4]集合,这一因素也成为中段旋律的主要素材。大管的进入标志着B段的到来,第34、35小节三个旋律音构成的[0、1、5]集合成为新的音高材料。弦乐队的背景抽掉了低音提琴而由其余四部提琴继续靠指板演奏长音。长笛和大管开始了他们的对话。两者短暂的旋律片段较多地出现在长笛的低音区和大管的高音区并通常在同音上形成交接,但是它们还是会不时地触碰对方无法企及的各自独有的高音和低音领域,像是在为分清彼此进行挣扎和反抗,又似乎带着炫耀的口气,而最终两个声部在音高和节奏上完全合一。再现段为动力再现。弦乐队将乐曲最初密集的低音八度奏改为小提琴和低音提琴相隔五个八度演奏,音乐空间感更为突出,中空声部和音的填充则交由第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同时演奏法也改为常规演奏。此时和音的音高构成,或两个[0、1、4]集合合并,或[0、1、4]与[0、1、5]集合合并成为新的四音集合。长笛旋律以首段主题的倒影形式出现,整体上较之前两段更为活跃。而两个独奏声部虽沿用了中段同音衔接的手法,但与中段不同,更多采用了同音叠合、滋长的方式。另外长笛新加入的花舌奏法也与大管形成较鲜明的音色对比。乐曲最终,两件乐器音高合一,节奏上相互呼应,在彼此的唱和中渐渐隐去。

全曲运用了序列与音场技术来控制音高,3:1的数字比例关系控制节奏(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三连音、十六分三连音的3:1关系),虽短小却精致,音乐深沉而富有张力,颇耐人寻味。(www.chuimin.cn)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