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谭盾《道极》:当代中国器乐作品饱含神秘力量

谭盾《道极》:当代中国器乐作品饱含神秘力量

【摘要】:作品从我国楚地祭祀仪式中的“做道场”获得创作灵感,音乐具有神秘的、原始的、光怪陆离的效果。据作者自己的解释,这人声是其家乡巫装神弄鬼和道画符打醮时发出的。作品展示了谭盾的创作才华及其音乐与我国楚文化的关联。

该作品由“新潮”作曲家代表人物谭盾(1957—)作曲,创作于1985年,原名《乐队及三种固定音色的间奏》,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的代表作。作品从我国楚地祭祀仪式中的“做道场”获得创作灵感,音乐具有神秘的、原始的、光怪陆离的效果。在创作上,它打破了我国管弦乐作品的传统创作手法,不以歌唱性的旋律为作品主要因素,而是突出管弦乐队的音色。作者选用人声、低音单簧管和倍低音大管这三种非常规音色贯穿全曲,其中人声的演唱选用自然唱法的自然音色(其中有京剧青衣的痕迹),全曲从人声开始,音色变化丰富微妙,加上钢片琴、铃声的衬托,使作品在丰富的音色之外,更多了一种诡异的色彩。据作者自己的解释,这人声是其家乡巫装神弄鬼和道画符打醮时发出的。人声之后,倍低音大管和低音单簧管分别出现,线条都是片段性的,作者不仅选用极低音区的乐器,而且在音乐写作上还多选用旋律性很低的音程,伴有各种装饰音、滑音、颤音,它们在作品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另外,作者在对常规乐器的应用上,采用了非常规用法,如钢琴的拨弦、手臂按弦、弦乐组乐器的各种滑奏等;作者还在作品的整体写作上,大大降低以往管弦乐队中弦乐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三种音色”和与“三种音色”形成对比的铜管乐器、色彩性很强的钢片琴、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

乐曲的节拍、结构也非完全传统写法。人声作为全曲的开始和结束都是用散板演唱,之后大管的出现有了节拍标记,但变化频繁,从拍到拍,几乎每一小节都在变换节拍,但是,在作品向高潮推进时,保持着拍,速度也由之前的很慢的慢板(Adagio)变成中板(Moderato),之后又回到慢板。所以作品虽然段落的划分不很明显,但首尾呼应、高潮的铺垫及高潮是很明确的,由此可以说,其结构是完整的。作品展示了谭盾的创作才华及其音乐与我国楚文化的关联。(www.chuimin.cn)

(李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