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月的圣途》作者秦文琛作品评介汇编

《五月的圣途》作者秦文琛作品评介汇编

【摘要】:《五月的圣徒》是作曲家受“德国之声”委约创作的管弦乐作品。2004年9月由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演于德国波恩贝多芬音乐厅,指挥胡咏言。在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上该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在《五月的圣徒》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眼中的宗教世界。在叙事般的陈述中,乐曲引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节奏,打击乐和铜管部分对该动机的节奏进行了展开和贯穿性发挥。东方的色彩、中国的音韵丰满地流露在听众面前。

《五月的圣徒》是作曲家受“德国之声”委约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全曲时长约15分钟。2004年9月由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演于德国波恩贝多芬音乐厅,指挥胡咏言。在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上该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作品总谱由德国Sikorski音乐出版社出版。

蒙古族音乐及宗教音乐始终令作曲家迷恋。在《五月的圣徒》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眼中的宗教世界。天空、云彩、广阔的草原、祭祀的鼓号声尤其是叩头跪拜的教徒那艰难行走的身影,勾勒出一幅令人震撼的宗教精神之画面。全曲在以单音为主的音乐中,将蒙古长调音乐中典型的几个音D、E、G、F、D作为支撑乐曲最重要的骨架分布开来,并加以单音微分化的润腔处理。在人们听觉的空间里仿佛是教徒内心深处的圣歌,无限地吟诵着与自然、与灵魂的对话。

整个乐曲可以分成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为“圣途”(第1—66小节)。音乐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D弦上分别用长音和拨弦,预示着漫漫长路上圣徒之艰难步履。各声部随后以比较平稳的长音纷纷加入进来,三支长号在同一音高D音上做不同节奏的演奏。在叙事般的陈述中,乐曲引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节奏,打击乐和铜管部分对该动机的节奏进行了展开和贯穿性发挥。

第二部分为“光芒”(第67—105小节)。音乐依然以单个长音的运用为主导。但是在纵向声部的出现时,单个音的位置和音的疏密发生了变化,交错排列逐层扩充,并在音区上逐步拓宽,音色从细腻悠远的光点中渐层变换或突然在较高的音区上发出强烈的尖锐之声,音乐的对比充满张力,犹如标题中“光芒”般的色彩。

第三部分“午夜的合唱”(第106—160小节)是一个平静的慢板段落。低音区上的中提琴拉奏、极端音域上的大提琴群的自由滑奏,伴随着所有乐器声部的类似人声的哼唱,化作圣徒心中的歌唱。与第二部分造成巨大反差“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午夜合唱之沉静的乐声中,单个长音在定音鼓声部和低音提琴声部持续着作曲家贯穿性的延续。(www.chuimin.cn)

第四部分为“火”(第161小节至结束)。激越澎湃的音乐情绪闪烁着“光”与“火”的活力,单个音的表达方式层层叠叠在各个声部,微分音的滑动在音的腔头或腔尾做长的或短的装饰;有自由的慢颤、类似蒙古族乐曲马头琴的演奏特性,还有规律的上下辅助性装饰,音高的音色、力度尤其是线形的音韵腔格变化,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单个音的深深把控。最终乐曲结束在D音,与开始的持续D音呼应,这是在自由的循环中回归,还是宗教意味的体现方式?令人回味。

此外,节奏语言的记谱方式也很有趣味,作曲家先后用20秒、12秒、5秒、6秒、4秒、8秒、10秒、8秒等,将乐曲分成了8个时块。它们没有特定重音循环某一种节拍,也不简单地表现为中国锣鼓中递增或递减的节奏数列逻辑,而是在长时值的气息中,自由抒发的音腔节奏。而这种节奏的手段恰与乐曲中单个长音的“腔化处理”融合成横向与纵向的立体网状。而单个长音通过支声复调手法参差进入,像点状的节奏支撑,汇成多重声部、线条、音色的音流。东方的色彩、中国的音韵丰满地流露在听众面前。

(郭树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