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水龙的《梆笛协奏曲》: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作品评介汇编

马水龙的《梆笛协奏曲》: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作品评介汇编

【摘要】:梆笛与乐队时而形成对比、时而相互呼应,构成了欢快热闹、喜庆祥和的第一乐章。在梆笛与管弦乐队的相互交融并汇中,音乐推向了全曲的最高潮,并在一派太平盛世的祥瑞景致中辉煌地结束。

该曲是马水龙最广为人知的大型管弦乐作品,运用对位技术写成,将中国传统乐器梆笛与西洋管弦乐器进行了突破性结合,是作曲家发扬传统、融贯中西的成功典范。梆笛的音色清丽明亮、个性突出,西洋管弦乐队的音色则整体融合协调、音响效果丰满又具张力,两者结合后互为衬映、相得益彰,既展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风格魅力,又体现出了西洋管弦乐队的交响性质。

第一乐章:伴随着渐强的鼓声,由管弦乐队强奏呈现出了庄严雄浑、气势宏伟的第一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气概和精神。接着导入轻快活泼的第二主题,由梆笛灵巧活跃地奏出,反映了淳朴、善良的民风与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二主题实由第一主题进行缩影变化而来,而它也成为这个乐章展开的主轴。梆笛与乐队时而形成对比、时而相互呼应,构成了欢快热闹、喜庆祥和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在缓缓的管乐长音和声背景下,在巴松的低吟中,音乐进入了优雅的慢板乐章。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重现在低音弦乐部分,但略有变化。梆笛的旋律也随之变得更悠远绵长、温婉细腻,既表达出了江南烟雨朦胧般的诗情,又透露出了淡淡的哀思,仿佛一位垂暮的老者,向世人叙述着古老民族悠远的历史与岁月的变迁,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情感的不断倾诉与反复宣泄中,音乐终于迎来了再现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终曲乐章中,梆笛又恢复了清脆明亮的音色,音调重又变得轻快明朗,并富于华丽的技巧。缩短了的再现乐章将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稍加装饰变化,并使其不断地交织发展。在梆笛与管弦乐队的相互交融并汇中,音乐推向了全曲的最高潮,并在一派太平盛世的祥瑞景致中辉煌地结束。(www.chuimin.cn)

作品曾于1981年在中国广播公司所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现代乐展”中首演,1983年著名指挥家罗斯卓波维奇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台北演出此曲,并以卫星实况转播至美国PBS公共电视网,之后又在法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香港等地广泛流传,深受中外人士好评。

(陈诺)